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读写训练

2017-05-04 10:55张颖慧
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阅读教学

张颖慧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为了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实践与运用”,应该将阅读作为例子,成为学生理解、领会语言、习得表达方法的工具,将随文练笔作为延伸,在写作的过程中增进学生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读和写相互促进,已经成为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态势。

加强指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爱程度,将决定他们在这门学科的发展潜力。

围绕读写训练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和做过的事,内容不管长短,只要能把活动和事情说清楚,能有话说就行。为了避免学生的为难情绪,让学生能动笔,爱动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训练的内容作精心的指导:可以亲自进行示范——写下范文,读给学生们听,让他们知道先寫什么,再写什么。也可以给学生一部分内容进行补充,还可以联结多篇课文,让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

四年级《那片土地是神圣的》读写结合点,教师让学生写保护环境感言,教师先做示范:我爱这片土地/你博大的胸襟,/滋润着万物,/包容了一切。/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高大的山脉连绵起伏,/一切因你而充满色彩,/在你的怀抱中我深深眷恋着母亲的温柔!

课文语言的精妙,西雅图酋长深厚的情感已经感染了学生,教师再以诗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家园的热爱,更加唤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文,教师根据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组织教学,体会“我”从钓鱼到放鱼的心情变化。学生在阅读体会的过程中明白了,可以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达心情。延续阅读主线,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了读写训练:前段时间我们学校举行了校运会,校运会上的接力赛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回忆回忆那场接力赛,用刚才我们学到的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写写你当时作为观众的心情变化。

为了便于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将练笔内容进行了巧妙的设计:五年级男子接力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参加接力赛的都是我们班的精英!随着一声枪响,第一棒的吕胜博像豹子一样冲在了最前面,我紧张地盯着跑道,两只手臂不停地摆动,似乎这样就可以助他一臂之力,周围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加油声。突然,在交接棒的一瞬间,接力棒掉了, ,可是队员们并没有放弃,依然奋起直追,差距也越来越小了,第四棒是我班的“小猎豹”,他像闪电超过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冲过了终点线,那一刻 。

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紧扣学生采用的表达心情的方法加以点评,身边的情景再现,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又紧扣单元主题设计了第二个练笔:大家的精彩的描写使我仿佛看到了赛场上紧张激动的一幕,那场接力赛结束后给我们能留下些什么呢?请大家思考,把最后一个自然段补充完整。这场激烈的接力赛,使我明白了……

学生的练笔结束,老师没有止于此,而是继续带领着学生从课文走向生活:可见小事情中有大道理,以后当我们经历了生活中的许多难忘小事的时候,不妨写下来,并想一想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比如:当我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爬到了山顶时,明白了 ,当我们认真观察了蚂蚁的生活后,明白了 当我们亲自体验了农民伯伯的耕种后,明白 。

六年级上册《穷人》的教学,教师立足文章的体裁——小说,紧扣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指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品质。读写训练,教师仍然以此为内容:我们平时在写人物时,常常会用到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环境描写很少用到。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彰显人物品质的作用,其实小学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四年级,教师做示范,让学生明白怎么用语言表达情感。五年级,教师半扶半放,让学生知道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都能走进课堂,和学习的课文结合起来。六年级,教师开始有了中小衔接意识,关注文体,并将所学过文章进行整合。我们看到,教师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要求和方法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而变化的,这样拾级而上,形成体系的训练,读中学写,写再促读,就会逐渐成为学生的兴趣和习惯,语文和生活相连接,学生学语文就能够活学活用,触类旁通。

活用教材,有效训练

以单元为主题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特点,读写训练以此为突破口就会避免训练的随意性,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结合每一单元主题,开展有效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个主题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教师就应该考虑,六年级的这个单元我们该如何紧扣主题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引领着学生思想更加深刻。于是,教师进行了这样读写训练: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呼吁人们保护地球——我们的家。第14课《鹿和狼的故事》写一写受到的启示。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写一句保护地球的广告语。第16课《青山不老》将想对种树老人说的话写下来。

四篇课文,围绕环保主题,立足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走近课文人物,走进生活,关注生活,放眼未来。不同角度进行的读写训练,能够体现出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读懂了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品质,头脑中在单元这个整体的建构下,也读懂了每篇课文的异同。围绕单元主题,多个维度去思考,也使学生的思想意识更加饱满、立体,语言表达更加深刻,有感染力。

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单元内容,进行读写训练 教材都是例子,教师借助这个例子,解读它,运用它,会引领学生从语言表达、人物品质等方面深入思考,从文字表面走到文字背后,形成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和领会。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感悟生活,获得启示”设计如下练笔:第2课《匆匆》学习了《匆匆》一文,你一定对时间有了感悟,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第3课《桃花心木》假如你是一株桃花心木,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会遇到烈日炎炎,倾盆大雨,风欺雪压……写一写你的心里话吧。

学生思考和练笔的过程是和文章主人公对话的过程,是放飞想象的过程,也是由此及彼,由课内走向课外的过程。思考、提炼、整合、表达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单元习作内容,进行必要的片断练习 教师常常遇到,学生写作文无法下笔,有的问题是无法将习作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相对接,即不知道写什么。有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学生习作的难点,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整合,学一点,用一点,学生面对单元大作文就不再头疼了。

例如,人教版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有一项是要求学生听声音,展开想象,写想到的、感受到的内容。这个习作很有难度,考验学生的倾听能力、想象能力和内心感受的能力。如何降低难度,可以利用第2课《山雨》。这是一篇略读课,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摸到了山林里雨声音的变化。在品读文章,想象画面,积累语言,感受写法的过程中学生对怎样写听到的声音已经不陌生,教师趁热打铁进行读写训练。

单元整体教学的好处之一是,可以将单元习作分解到单元的几篇课文中,化整为零,分散重点,分解难点,学一点,用一点。在单元习作中,学生做到综合所学,不是从头开始,语文学习的关注语用就落在实处了。

读写相伴,形成能力

讀写训练注重以阅读为凭借,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语感,拓展思维,具有想象力。再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开展“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很有帮助。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语文教材给学生习作的时间是无法和阅读相比的,中年级以上学生一学期规定完成8篇作文,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读写训练的研究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加强了平时动笔的训练,体现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方法的领会与驾驭,分散了习作的重点。渐渐地,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打牢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练笔集,以此为平台引领学生爱上写作,爱上语文。一位学生的练笔集起名为《风的风格》,她给自己写了这样的序言:六年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时光匆匆,行云流水般,转瞬即逝,有如风起花落,一切接近尾声。我们该如何记录从前?让我们临山观云,凭栏斜倚,闭目写下我们学习每一篇课文时的心潮澎湃,记下匆匆而过的童年时光。顺手雕刻下“藏戏”的丰富多彩,拍下“灯光”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欣慰,怜悯“卖火柴小女孩”的悲惨身世,再将时间定格在“跨越百年的美丽”的一瞬间。

要用什么接近永恒的方式,来收藏、纪念自己的想法,是书上的笔走龙蛇,还是笔记本中的字里行间,我想,或许是素雅的,纯文字的小练笔吧。每一篇小练笔,每一本练笔集的呈现都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文字与情感的融合也建立了学生有话会说,有话想写的兴趣与自信。

又读又写,提高教师的运用教材的能力 读写训练重在挖掘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读写并驾齐驱,打破以往读写脱离的陋习,撑起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一片蓝天。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研究,教师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

结束语

读写训练是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效果,学习表达的方法,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扎实地进行读写训练,为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搭建了平台。这是实现学生“语言文字的综合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