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贵
【摘 要】分层教学是近年来从事教学工作人员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力图通过实践研究,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高效,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但在分层教学中,势必在班级中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有标签化倾向,给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实施在异质分组下进行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分层教学。
【关键词】异质分组;道德与法治;分层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南京市第十一期教学研究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小班化思想品德学科分层教学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7-0070-03
一、异质分组下的思想品德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是指按照学生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学业基础、接受能力,以及道德认知和实践等方面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这些层次的实际情况组织课堂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分层教学,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成绩,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进行认同和内化,为学生的德性成长提供切实的帮助。如果仅仅是把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并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组成各层次学习小组,这样分组可以为教师分层施教提供便利,但是,无形中,把班级的学生进行标签化,其缺陷也非常明显,优良组别的学生在班级中往往具有一定的优越感和骄傲情绪,在与中低组别学生相处时可能会看不起他们,在班集体建设中很难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就需要在道德与法治分层教学中实施异质分组,将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学业基础、接受能力及道德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人分在一组,这样,每一组不论从知识的接受程度、能力的大小及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人,而不同组别之间是同质的,即都有多层次学生组成,这样组与组就形成竞争性关系。异质分组下的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有助于课堂学习的高效进行。具体来说,异质分组下的分层教学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1.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异质分组分层教学的情况下,小组内一些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行为习惯好、愿意帮助他人的学生可以承担“小先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同时,可以通过发挥组内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带动学习水平、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进步,营造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建设氛围。
2. 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在异质分组分层教学中,因为把不同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学业基础、理解能力和道德认知的学生分在一起,为组内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还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组内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满足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3. 思维方式得到了丰富
在异质分组分层教学中,因为不同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不一样、家庭背景不同、思维方式有别。但是,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学生经常在一起就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争论,在交流中,各人对问题的看法、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都不一样,各种思维方式得到了展现,在长期的分享氛围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会得到不断丰富。
二、异质分组下的思想品德分层教学小组建设策略
异质分组在道德与法治分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做好分组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根据“全班分层,同组异质”的原则,组织实力差不多的学习共同体——小组。教师首先要通過问卷、访谈等方法,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认知情况、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各方面进行摸底排查,根据排查结果对全班学生进行分层,一般来说,可以分为3个层次,即A、B、C3层。当然,这种层次的划分是教师隐性操作的,避免引起学生心理变化而影响课堂教学。然后,依据“同组异质”的要求,兼顾性别、特长差异,分别从排查的3个层次中随机抽取学生组成小组,对于小班化学校来说,每个班级人数在30~36人之间,全班可以分成5~6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这样,每个小组的学生有3个层次)。人员定位后,即开始进行座位调整(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科都是进行分层分组教学,但是要求在思品课的时候按照思品课的座位),使一个小组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小组内的探讨和协作,也有利于对各小组的测评。
其次,做好分工,明确职责,增强小组成员归属感。异质分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挥各组员的个性与特长,是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共同成长。所以,在小组成员确定后要进行小组建设。每个小组都要做好小组文化建设,如取一个反映小组特色的组名、学期目标、小组纪律、响亮的口号等。还要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如“组长”要精细化分配任务和协调好本组人员;“记录员”要负责记录本组研讨问题时每个人的发言要点;“发言人”要整合组内各成员的发言内容,厘清观点和思路,代表本组发言,这里也要求在对外组时,同组同一声音原则,组内有不同意见,可以组内交流。当然,为培养学生多方面才能,小组成员之间角色要定期调换,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方面都有所发展。这样,学生都知道自己在这个学习小组内做什么,怎么做,就会主动参与,消灭组内看客现象,将分层教学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建立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机制,开启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学生每天都要在课堂上学习,要求学生时时刻刻保持浓烈的学习氛围和激情有点不切实际。如果在学习中能够找到竞争对手,就会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疲惫状态。所以,在异质分组分层教学中,需要师生共同建立竞争性机制,促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协作,而小组间进行有序竞争可牢牢吸引学生,让学习更加高效。为此,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制定一个竞争性量化方案,在这个方案中,需要把各种加分和减分项目商定清楚,内容涉及很多,如课前准备、课堂纪律、课堂发言、小组成员参与课堂率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当然,在这种竞争性机制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裁量权。当教师、学生都能熟练利用这种竞争性机制时,必然会在课堂中营造你追我赶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异质分组下的思想品德分层教学操作策略
小组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及异质学生的个性发挥。但是,有效的班内分层教学肯定离不开班级分组。所以,在异质分组情况下,如何有效进行班内分层教学是教师研究的课题。
在分组中,每组的成员已经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道德认知等综合因素进行A、B、C3个不同等次的划分,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不断关注3个层次学生的发展状况,找准他们的 “最近发展区”,按照教学目标、课堂问题设计、作业设置和评价检测等基本要素进行异质分组下的分层设计,让每个层次学生都有所提升和发展。
1. 教学目标的分层
对于教学目标的分层,需要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3个维度出发,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主干知识和主要观点,所要提升的各种能力要求及所要体验的情感过程。同时,根据已经划分的3个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程标准要求,将这些目标区分为3个层次:A层目标则要在“课程标准”全部要求的基础上拓展提高;B层目标为“课程标准”提出的主要要求;C层目标为“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达标要求。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内容时,通过对学生的前测,制定如下分层目标:
A层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和自豪感,加深自己的爱国情感。能力目标:具备主动发现和自觉发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能熟练运用民族精神的观点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我国民族精神的内涵、不同时期的表现及作用。
B层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体验民族自尊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加深对自己祖国的热爱。能力目标:具备一定的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能力并能够践行;能够利用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不同时期的表现及作用。
C層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感受到民族自尊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对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能力目标:初步具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能够利用给出的民族精神内容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表现。这样的目标定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既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让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当然,这样的目标定位,教师心中有数,不一定要告诉学生个人。
2. 问题设计的分层
分层是为了每位学生发展,分组则是让每位学生参与课堂,如何让所有的学生主动参与呢?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学业和能力水平,既要让他们感到这些问题可以解决,但同时也要他们感觉到这些问题不那么好解决,要让学生有那种跃跃欲试的心理。为此,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色,教师可以设计层次性的问题串,激发学生思维。在设计问题串时,有意识地把问题分成A、B、C3个层次,其中以知识性为主的基础问题面向C类学生;分析、阐释类等难度稍大的问题则面向B类学生;思辨性、多角度等难度大的问题面向A类学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设置以下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串:①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不同时期有什么样的表现?(A、B、C层学生回答);②我们常常把民族精神称为民族的“脊梁”,结合上图及你的体验,谈谈对“脊梁”的认识。你知道中华民族精神在哪里吗?(主要由A、B层学生回答,C层学生可以思考);③民族精神只是中华民族独有吗?其他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有哪些异同?你认为未来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会有哪些新的发展,并请谈谈你的理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设计的问题串,不仅兼顾所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而且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都能够有所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紧紧吸引到课堂中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能把学生带进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撞击起来,而巧设不同层次的问题就是有效途径之一。
问题设计需要分层,但分层设计的问题如何不留痕迹地落实到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学生身上也需要讲究策略。如果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自主阅读,教师自己可以做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如果这些问题落实到各学习小组,由小组共同完成,如何才能保证分层设计的问题落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身上?笔者采取的做法是:在建设小组的时候,要求每个小组准备3种不同颜色的6支铅笔,每次上课前,笔者会有意识地把不同颜色的笔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颜色不固定给某一层次学生),教学中,笔者就会要求每次的问题要求不同颜色笔的学生重点考虑,也会请拿不同颜色笔的学生来回答相应的问题。这样,分层设计的问题就基本上落实到各层次的学生身上。当然,笔的使用好处还有很多,如可以通过笔的摆放位置就可以知道哪些学生上课回答过问题等。
3. 作业的分层
作业的分层,一方面可以在量上体现,但更主要的体现在质的方面。如何才能体现质和量两方面的内容呢?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遵照一个原则,即“两做三层”。“两做”就是选做和必做;“三层”是指布置作业要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核心知识和基本观点训练,所有人必做;第二层次为给予一定的材料,学生能够利用教材中观点说明即可,以B层次学生能达到的能力为准;第三层次为综合类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以C层次学生达到的能力为主。鉴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第一、第二层次的作业基本上都在课堂完成,所以,在课堂上笔者会给学生独自完成作业的时间,然后要求在组内进行研讨,研讨的主要内容就是看看答案是否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找出具体的原因。然后找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本组作业答案情况或者对其他小组的作业答案情况作出评价。对于第三层次的作业,虽然是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但是也可以分成不同的要求。例如,C层次要求,只要找出部分知识即可;B层次要求,找出全部观点;C层次学生不仅要找出全部观点,材料和观点还要进行对应,对问题的认识要辩证和全面,这样A、B、C3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完成。当然,对于一些实践性的任务,则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作业的分层设计让不同类别的学生都有选择余地,而且提供了不同类别学生展示和发挥的空间,对于作业的分层如何落实到学生身上,同分层问题落实一样,利用不同颜色的笔可以实现。作业的分层设计是为了配合目标的分层和教学设计的分层,目的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活跃学习氛围,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其核心在于促进不同类别的学生共同进步和成长。
4. 评价学生的分层
有差异的学生用同一个标准来评判,既不科学也不公平。这种评价方式只会让中低层次的学生更低,让成绩优秀的学生产生自满心理,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笔者的做法是把评价分为两节,第一节为阶段性评价,第二节为学期结束评价。阶段性评价主要看小组评价,根据前面的异质分组中的各小组考核情况,每一小组的得分就是这个小组每一位成员的得分,每个月进行一次小结,半学期进行总结,一学期进行最后评定。在每月小结、半学期总结及学期评定中对于优秀的小组都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学期结束评价,因为是纸笔测试,笔者会要求学校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命制AB卷,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试卷,不论选择哪一种试卷,都以卷面分计算。当然,在选择的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地疏导相应层次的学生选择相应的试卷。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更加紧密,同时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让更多的学生找回自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异质分组下的思想品德学科分层教学策略,主要是为了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法治素质的养成。在这其中,异质分组的策略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在课堂中能够主动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个性也得以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策略则主要是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服务,所以,教师在进行异质分组分层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异质分组的策略研究,更要关注教学内容和效果的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海峰.分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15):116-P117.
[2] 张昊.《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教学设计及反思[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5,(7):37-P38.
[3] 赵卓莉,周东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模式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2),43-P45.
(编辑:易继斌)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