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被”字句研究

2017-05-03 12:00张凤霞
现代交际 2017年3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张凤霞

摘要:“被”字句作为被动句的特殊句式之一,很早就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对于“被”字句的语用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被”字句,通过汉语母语使用者“被”字句的使用情况,并透过语义色彩来展现其复杂的语用功能,方便我们以后准确理解、恰当运用这种特殊的句式,从而把握多彩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被”字句 对话情境 叙述情境

中图分类号:H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59-02

一、“被”字句及研究概况

“被”字句是指在核心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表示被动的主谓句。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使用被动句就是因为要以受事为话题,即受事者出现在句首。结构形式一般为“主语+被(给、叫、让)+宾语+动词+其他成分”。传统“被”字句多带有遭受、不如意的语用色彩,少数是如意的和中性的。比如“他被批评了、他被表扬了、他被调走了”。

对“被”字句的研究一直是语法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成果蔚为可观。纵观前人的文章,“被”字句的研究范围既包括了句法、语义、语用三个不同层面,又涉及历时和共时、语言发展和应用两个大的系统。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以下方面:“被”字句范围、对“被”字词性的确定、“被”字句的表意色彩、被字句與其他句式的转换、“被”字句的动词、句法成分、语义关系方面分析等。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近些年来由网络用语的大量使用使“被”字句产生了新变,诸如“被就业”“被自杀”等新兴“被”字句在网络中疯传。于是涌现出许多关于新兴“被”字句的结构、异质感受以及文化社会因素对“被”字句的影响的研究。

语言学研究一直在追寻语言的意义,“被”字句的研究也没有走出这样的局限性,多停留在语义方面,而不太重视言语本身语用价值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奠定了语用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它从行为角度研究语言的使用,阐述人类言语交际,关注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如何运用和理解语言,主张把“言”与“行”结合起来研究。所以本文结合奥斯汀和Sealer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对话和叙述中汉语母语者“被”字句的使用情况进而研究其语用功能。为使语料尽量真实,我选取了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的若干语料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片段。

二、对话中“被”字句使用情况

“被”句所执行的施事行为情况基本符合Searle对言语行为的分类。不同于“把”字句中实施指令行为的占40.4%之多,“被”字句以表情行为为主。具体分类如下:

1.表情行为

现代汉语中表情行为的“被”字句有很多,人们常用它表达自己对于结果的不如意和无奈之感,例如:--看起来你今天心情不太好。--我刚刚被老板解雇了。

对话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明显体现出答话者被解雇后的伤心无奈,是对遭受不幸的表达。尤其是当下新兴的“被××”结构,例如“被捐款、被考研、被高铁、被潜规则”,通过扭曲的语言形式和重读的“被”字表示语用否定,即否定某种强势说法的真实性、某种行为的自主性或自愿性,借以讽刺某些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表达主体的无力和无奈。 “被”字句越来越被符号化,作为被动的符号被保留下来,出现了许多新的语用功能。

不同于新兴“被”字句语义的完全消极化,传统“被”字句也有一定数量表情行为的愉快义。例如“困难终于被他克服了”以及“敌人终于被我们打退了”,蕴含着经过努力后取得预期效果的愉悦心情。另外还有一些表示中性意义的语句,例如“他被调走了”。

2.宣告行为和指令行为

老板说:鉴于你最近的工作表现不佳,我现在宣布你被辞退了。老板因员工工作没做好,向员工宣布辞退,有强烈宣告色彩。同时对其他员工有潜在的指令作用,希望其他员工引以为戒,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然这只是希望。用奥斯汀的分类方法看,虽然说话人的言内行为是辞退一个工作表现不佳的员工,但他的言外行为则意味着任何人只要不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都有可能被辞退。言后行为则会激励员工都引以为戒,积极认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3.断言行为

如果经济不景气,一些工人将会被公司解雇。这句话是断言行为的表现,如果经济不景气,那么公司会采取行动辞退一些工人。当然这句话除了断言之外,还有公司领导面对工人的无奈。

4.承诺行为

在对话中“被”字句很少有承诺行为的出现。

三、叙述中“被”字句使用情况

很多文学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为了叙述需要经常使用“被”字句。比如:

1927年《莎菲女士的日记》22606字的作品中“被”字句使用频率为66/万字,1959年《四世同堂》中“被”字句出现了663例,2000年《三重门》“被”字句使用频率高达166/万字。可得出结论:五四运动之后,汉语“被”字句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明显呈上升趋势。

但是若想确切理解“被”字句,不仅需了解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还需要熟悉民族文化传统知识。所以“被”字句的使用场合往往受语境和上下文的支配,运用情况较复杂。

(1)黄脸的看客也大抵在微光中把脸色一沉:他们被感动了。(鲁迅《电影的教训》)

(2)他被旧礼教、旧思想害了一生,始终不能够自拔出来。(巴金《怀念鲁迅先生》)

(1)只有结合上下文语境才能体会“他们被感动了”其实是对他们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赤裸裸的讽刺;(2)的理解则需要结合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才能明白封建礼教对人精神的毒害。

四、语用功能在“被”字句中的运用

(1)突出受事和施事,在法律条文中出现次数较多。例如“继承权的取得以继承人与被继承人存在特定的身份关系为前提”。

(2)起强调作用。“被” 字句的主语位于句首,语义上是受事,是接受谓语所表示的动作的对象,即动作的受事者。因此,“被”字句将受事安排在句首,有突出强调受事部分的作用。比如“司馬光砸缸”,把施事主语放在前面突出强调施事主语,但是若说“玻璃杯被小明打碎了”,这个“被”字句强调受事主语“玻璃杯”,告诉听话人玻璃杯发生的事情。

(3)有时运用被动句,可以使句子的结构对称,对比的内容更明显、突出。使句子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如: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人。(鲁迅《灯下漫笔》)句式结构整齐完整,富有节奏感,而且便于表达强烈的情感。

(4)有时运用被动句,是为了使前后陈述的对象一致,使语气贯通。在几个句子之间,如果没有特殊的表意需要,尽量使各句的主语一致,这样句子脉络清晰,语意连贯,上下文衔接紧密。

如:想当初,智叟讽刺挖苦愚公,被愚公三言两语,驳得体无完肤,败下阵来,实在有点“冤枉”。(余心言《现在还需要愚公》)这个例句主动句和“被”字句交替使用,几个分句及

后面句子的主语都是“智叟”,语意衔接紧密,连贯性强,如果说把“被愚公三言两语,驳得体无完肤”改为主动句“愚公三言两语,把他驳得体无完肤”,虽意思一样,但由于前后主语不一致,语义上就不连贯,就不如原来流畅连贯了。

五、结语

以上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对“被”字句的分析,可看出,近现代汉语“被”字句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丰富多样,社会生活的五彩斑斓,复杂的被动关系赋予它不同的语义色彩。研究“被”字句的初衷就是为了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需要,也方便我们恰切地运用这种复杂的句式。

参考文献:

[1]郭亭亭.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综述[J].旅游纵览月刊,2013(5):228-230.

[2]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2.

[3]吴延平.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7(4):60-63.

[4]赵志清.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6.

[5]高艳.新兴被字句的语用功能及句法特点[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35-38.

[6]张昕.“被”字句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2):93-95.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理论
浅析中英商务信函中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
中韩“劝说”言语行为的界定探究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视阈下艾丽斯.沃克_紫色中男权话语的显现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研究
论“言语行为理论”的涵义及其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