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
摘要:主要研究交际、现代交际、文化、跨文化交际的概念。揭示交际的循环规律,现阶段如何进行交际,因特网和多媒体技术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现代社会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全球化的性质,借助于交际和信息技术,这些因素快速地改造了政治、文化、社会和个人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因特网 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C9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12-01
一、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是调节国家内部生活及其与他国相互关系的重要因素。跨文化交际问题决定着社会存在的诸多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交际种类、交际模式、交际功能、交际分析方法及使用范围等都是复杂多样的。交际领域的研究也是多角度的,从社会学、心理学到教育学都可以看到交际的影子。有些学者的研究侧重于单个交际的组成、意义和总体交际可能性后果的回顾分析,以及与社会发展趋势、全球化过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联系的分析。
作为个体的人或群体的人,我们对感知世界的认识的发展可以认为是一种富有成效的跨文化交际联系以及人们深层次文化相互丰富的基础。人类本身就是多样化、复杂化的,可以说,人们从童年起就逐渐认识到了自己与他人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在历史长河中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相互渗透是不可避免的。了解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作用,对本民族传统珍视,尊重并正确看待其他民族的文化、风俗、生活方式,是跨文化交际必备的基本知识。人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对跨文化对话的适应、跨文化性的相互作用相互理解的经验都很重要。
二、现代世界中跨文化交际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国家要加入世界经济、文化领域扩展自己的贸易往来,新的职业性活动的方向和领域的出现促使其必须特别关注跨文化交际。世界一体化过程和人的自由性流动打破了国家界限,使人们加入到文化对话之中,国外进修、专业性研讨会和国际性会议同样促使人们加大了对跨文化交际的兴趣。
跨文化交际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旅游、运动、军事合作、个人间的联系。世界范围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宗教变化引发移民,大规模的迁移伴随着不同文化的融合与碰撞。这一变化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越过了之前划分出的文化壁垒,形成了新的文化现象,自己和别人的文化差异在逐渐消失。不同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原因在于与不同文化代表进行交际时使用什么交际手段、如何使用的。西方文化代表更多地关注交际的内容,关注所说的话语,而不是怎样说,他们力求发展自己的言语能力,其中美国文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东方文化中人们在交流信息时更关注信息的背景,关注和谁、在什么情景下发生的交际,交际形式和怎么说具有重要意义, 而不是说什么。在此基础上发生的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具有话语的模糊性和不具体性。
交际的内容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某一文化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文化和交际会产生相互作用,文化不仅仅对交际产生影响,其本身也受到交际的影响。有时导致归一的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会引起某一民族对文化自我认同的倾向及保留自己文化价值观的强烈愿望。他们把消除文化壁垒同自己独特文化的不渗透性、强大的民族自豪感相对立起来。不同社会从外部形式上以不同的方式对这种影响作出反应。
三、因特网与跨文化交际
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因特网正在成为社会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形成一种新的思维,开始意识到所有的人都属于一个地球文明,文化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阶段。这种对文化和社会进步的追求引起国际生活中文化价值观的有效交流和思考。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М.Кастельс称未来社会及其所属的文化存在环境为网络环境、网络社会。М.Кастельсом所进行的经验式研究及其在多个国家所进行的分析研究,体现在其三部曲《信息时代:经济、社会及文化》中,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网络社会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一个社会体系,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的特点是在空间和时间上,经济、劳动就业、文化、政治和国家制度的同步变化。新的信息交流技术是这种多方变化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不是其原因。
从根本上改变文明世界知识积累和改造的现代化的全球交際和信息系统手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不是一场灾难,其不会把民族文化的独特性驱逐到民族学博物馆,而是对氏族制、部落、阶级、私有财产的胜利的最初阶段,这些东西直到现在也还在阻碍人成为一个个体的人、自由的人。
交际内容层面的发展、全球化范围的发展成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特点。由其折射出人类的交际认识,人越来越成为信息的使用者。与当今全球因特网紧密相连的信息革命使人类获得极大的信息资源,也能够使用全球电子邮箱。以因特网为媒介的信息交流的规模每隔100天就增加一倍。而且,科学研究显示,社会更加趋于动荡,社会不稳定,不安全性在增加。在此基础上,信息和交际问题对于社会、人类文化及个体的人来说变得更为重要。
但是信息世界的现实性也贯穿着诸多的矛盾问题。对于解决具体的问题,信息技术不会带来社会实践各领域中知识发展和关系的人文的新水平,恰恰相反,会引起代表民主、要求言论出版自由及电子大众媒体自由的教育体系的深刻危机。
参考文献:
[1]雷旭辉.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成因及能力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高永晨.网络交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视域[J].苏州大学学报,2001(1).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