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厚松,苏会玲,苏红慧
针刺十三鬼穴对肝性脑病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崔厚松1,苏会玲2,苏红慧2
(1.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医院,衡水 253800;2.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沧州 062552)
目的 观察针刺十三鬼穴对肝性脑病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80例肝性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针刺十三鬼穴,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星期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治疗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脑电图异常程度的改变(向正常脑电图发展)显著优于对照组(<0.05)。结论 针刺十三鬼穴作为辅助疗法能明显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脑电图,能够增强基础治疗对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
十三鬼穴;肝性脑病;针刺;脑电图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肝功能衰竭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人格改变,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昏迷[1]。脑电图(EEG)对HE的诊断、评估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2-4]。Bickfred和Butt首次对HE患者进行了EEG研究[5],用q慢化三相波和不规则的d波束波描述HE脑电图波形的发展过程。国外研究HE采用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 cephalography,QEEG)检测。Bajaj JS[6]研究证实EEG在HE的整个阶段是平均优势节律的慢化,并通过对EEG改变进行量化分析,如完全自动分析和时空分解特定分析,HE的诊断率从43%上升到100%,提高了HE诊断的敏感性。因此EEG检查是对肝性脑病进行诊断的一种无损伤而且敏感的客观依据。
本研究探讨针刺十三鬼穴对肝性脑病患者脑电图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省故城县医院中医内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按住院先后编码,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7)岁,乙肝肝硬化平均病程(3.7±1.4)年;治疗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8)岁,乙肝肝硬化平均病程(5.6±2.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肝硬化诊断均符合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诊断[7],肝硬化China-Push分级均为A级或者B级;②脑电图异常者。
1.3 排除标准
①具有神经系统或精神心理方面疾病,听力障碍者;②近4星期内服用镇静剂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者;③酒精性肝硬化仍继续酗酒者;④近1星期内出现消化道出血者;⑤近1星期内使用利尿剂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者;⑥伴随严重心、脑、肺、肾病患者,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⑦文盲、半文盲者和不合作者;⑧体温在37.5℃以上者。
1.4 脱落标准
①临床研究过程中失访者;②治疗过程中自动退出或因意外情况不能坚持继续试验者;③临床研究过程中依从性差,资料不全者。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和基础治疗。
①消除诱因。防止HE进一步加重,限制蛋白饮食、抗感染治疗等;②促进体内氨的代谢。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鸟氨酸(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D140628),门冬氨酸鸟氨酸5.0 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③纠正氨基酸代谢失衡。补充支链氨基酸(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52301),支链氨基酸2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④对症支持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脑水肿等。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十三鬼穴针刺治疗。
主穴取十三鬼穴,首针水沟,左入右出(进针时顺时针捻转,出针时逆时针捻转);次针少商,直刺6 mm;三针隐白,直刺4 mm;四针大陵,直刺10 mm;五针申脉,中粗火针点刺3下;六针风府,向结喉方向刺入20 mm;七针颊车,温针刺;八针承浆,横针刺10 mm;继针间使,直刺20 mm;上星向上平刺20 mm;会阴直刺20 mm;十二针曲池,中粗火针点刺;十三针点刺舌下中缝(海泉)。单穴单取,双侧有穴者同时取用针刺。着重强调手法操作,除火针及点刺穴位外,其余穴位行捻转泻法,左侧穴位逆时针捻转,右侧穴位顺时针捻转,刺激强度宜大,每分钟捻转80次以上,持续时间宜长(每穴1 min),留针时间宜短(<5 min)或不留针。针具选用直径0.30 mm,长20~40 mm环球牌不锈钢毫针。针刺每日2次,疗程为14 d。
3.1 观察指标
脑电图。所有患者均于住院2 d内完成首次EEG检查。监测仪器使用美国尼高力脑电图机,率波30 Hz,走纸30 mm/s,标准电压100mV/cm。电极安放按照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双耳垂为参考电极,记录方式为单极导联,FP1-A1、FP2-A2、F3-A1、F4-A2、C3-A2、C4-A2、P3-A1、P4-A2、O1-A1、O2-A2、F7-A1、F8-A2、T3-A1、T4-A1、T5-A1、T6-A2,头皮电极固定。患者在检测过程中均未使用镇静催眠剂,在监测过程中完成诱发试验(包括睁-闭眼试验、过度换气、间断闪光刺激)。在监测仪器操作中将视频摄像头对准患者头面部、四肢、躯干,标记患者监测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及状态,描记不少于30 min[8]。
EEG检测轻度异常主要表现为a波频率变慢,多为7~8 Hz电活动为主,散在或弥漫性出现低至中度波幅5.5~6.5 Hzq波,13.5~19 Hzb波活动略增多,调节调幅不良;中度异常表现为a波指数明显减少,a频率变慢,慢波明显增多,以4~7 Hz中波幅q节律为主,夹杂出现少量d波,调节调幅不良,睁闭眼和过度换气试验无明显变化;重度异常表现为枕部背景活动明显减少,极少量a波,广泛弥漫性1~3 Hz中至高波幅多形性d活动,间有弥漫性4~7 Hzq波,可见典型三相综合波。
临床治疗有效指标为脑电图异常程度的改变(向正常脑电图发展),或三相波消失,慢波减少,d波、q波逐渐减少,a波逐渐增多[8]。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治疗前的计量资料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治疗后的计量资料比较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分析。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比较
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脑电图异常程度均有改善(<0.05),治疗组脑电图异常程度的改变(向正常脑电图发展)显著优于对照组(<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比较 (例)
3.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肝性脑病是由于患者肝功能衰竭时,肝脏不能及时解毒和清除肠道中的毒性代谢产物,经侧支循环后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而诱发精神神经改变[9-11]。脑电图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HE的弥漫性慢波是由于肝脏功能损害后体内代谢不全,产物增加,使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受到抑制,降低了大脑皮质意识水平所致。另一方面血氨含量增高刺激了大脑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兴奋性增高而出现以情感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各种精神症状、自主神经症状和行为异常。
HE的发病机制[12]有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g氨基丁酸/苯二氮卓复合体学说,酚、胺、硫醇、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和短链脂肪酸等协同毒性作用,阿片样物质,锰中毒,褪黑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且任何一个机制不足以解释全部现象,所以HE是多种机制多种毒性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针刺十三鬼穴,能够纠正HE患者脑电图异常,改善HE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其可能的具体机制如下。
首先,氨中毒学说一直是HE的核心机制[13],高浓度的氨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脑功能障碍,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及脑电图异常,临床上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氨达到治疗目的,包括通过门冬氨酸鸟氨酸促进体内尿素循环降低血氨;醋灌肠促进NH3转化为NH4﹢,在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乳果糖被结肠细菌分解为乳酸和乙酸,降低肠道pH值,减少氨吸收;利福昔明通过杀菌作用减少肠道氨的产生,降低血氨,减少HE的发生发展等。刘文全等[14]将6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针刺组与吗丁啉口服组,发现针刺组的餐后胃电图的频率和幅值均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可以提升胃动素水平,促进胃排空,对小肠的运动也有促进作用。针刺十三鬼穴中的隐白、颊车、曲池可使胃肠气机升降有度,祛痰化湿、通腑泄热,促进肠道蠕动,使氨的排泄增多、吸收减少,进而降低血氨水平,改善HE患者的精神症状。这些可能是针刺十三鬼穴纠正HE脑电图异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其次,近年来研究发现[15],HE患者血浆b-内啡肽水平明显升高,b-内啡肽抑制ATP代谢,导致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传导通路功能障碍,出现意识障碍及脑电图异常,进而参与HE的发生发展。此外,b-内啡肽可以和脑内阿片受体结合,降低脑皮层血流,引起脑组织细胞功能障碍。孟宏等[16]通过观察慢性应激致疲劳大鼠模型下丘脑b-内啡肽含量的变化,发现针灸可抑制b-内啡肽的合成和释放,减少与脑内阿片受体结合的机会,从而减轻b-内啡肽对脑的损伤,此外针灸可通过b-内啡肽的调节保护脑神经元,对抗脑神经元的损伤。因此,针刺十三鬼穴纠正HE脑电图异常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再次,有研究表明,肝硬化合并HE患者炎症因子(CRP、WBC、TNF、IL-1、IL-6、IL-10等)明显高于不 合并HE患者。病毒和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这些异常升高的炎症因子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引起脑内星型胶质细胞功能障碍,星型胶质细胞产生TNF、IL-1、IL-6,外周和中枢的细胞因子通过一系列的级联反应形成细胞因子的瀑布样效应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能诱发及加重HE。路玫等[17]研究表明,针灸可促进机体各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免疫细胞的成熟,从而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这些也可以减轻内毒素血症的毒性。蔡念光等[18]研究发现针灸能改变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免疫细胞的成熟和免疫分子的表达,对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均有治疗作用,从这一角度证明,针刺十三鬼穴能够减轻脑细胞的炎症反应,减轻脑细胞水肿及损伤,纠正HE脑电图异常,与本文研究相符合。
最后,有研究发现[19],神经细胞及轴突内富含线粒体,锰对线粒体有较高的亲和力,当低价态的锰离子被氧化成高价态的锰离子时,可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进而导致酶的活性降低,线粒体功能障碍,脑细胞功能障碍及脑电图异常。韩秀娣等[20]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改善线粒体超微结构,修复线粒体功能损害。柯红等[21]通过研究发现针灸能够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脑内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伤,这也是针刺十三鬼穴纠正HE脑电图异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针刺十三鬼穴可通过多靶点多层次治疗HE的精神症状,纠正脑电图异常,能够增强基础治疗对HE的治疗效果,疗效确切。
[1] 吉庆.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感染诱因及其部位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
[2] 安爽,季慧范,杨文轩,等.轻型肝性脑病患者脑电图与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 (1):381-383.
[3] 喻红霞.肝性脑病的脑电图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1995,2(4):210.
[4] 程灿昌,欧阳秋萍,李海琴,等.脑电图监测对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6):661-662.
[5] Stewart J, Särkelä M, Koivusalo AM,. Frontal electroencephalogram variabl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outcome and stage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acute liver failure[J]., 2014,20(10):1256- 1265.
[6] Bajaj JS. Current and future diagnosis of hepatic encep- halopathy[J]., 2010,25(1):107-110.
[7]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8(6):324-329.
[8] 刘晓燕.临床脑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2-135.
[9] 水晶,肖钦.肝性脑病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4):394-395.
[10] 阎明,崔瑞冰.肝性脑病治疗的新进展[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5,5(2):1-3.
[11] 习玥玥,许东.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4):226-229.
[12]胡振斌,陈月乔.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1):68-71.
[13]陆伦根.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12(5):53.
[14]刘文全,王健,郝志友.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1,21(5):267- 269.
[15] 葛迎春,刘艳玮,郭凤玲,等.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30(9):109.
[16] 孟宏,王京京,姜亨圭,等.电针对慢性应激致疲劳模型大鼠下丘脑b-内啡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3, 19(7):59-60.
[17] 路玫,张静静,曹大明,等.针灸对环磷酰胺化疗荷瘤小鼠血清白介素-7、白介素-18含量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5,40(5):396-401.
[18]蔡念光,程健君.针灸对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22(4):76-78.
[19]陈东风,孙文静.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2):84-85.
[20] 韩秀娣,付于.针灸对阿尔茨海默病线粒体功能异常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4): 874-875.
[21]柯红,孙国杰,周华.针灸预刺激对AD大鼠脑内自由基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2): 14-16.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the Thirteen Ghost Points on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of Patients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
-1,-2,-2.
1.,253800,; 2.,,062552,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the thirteen ghost points on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of patients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 Method Eighty patients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 were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of 4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40 cases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basic treatment,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acupuncture at the thirteen ghost points in addition to the treatment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EEG was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 After 2-week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5.0% in the control group versus 75.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 The change of EEG towards normal level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t the thirteen ghost points can obviously help improve the EEG of patients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nd it can enhance the treatment efficacy of the basic treatment for hepatic encephalopathy.
Thirteen ghost points;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cupuncture; Electroencephalography
1005-0957(2017)04-0388-04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4.0388
2016-12-20
崔厚松(1978—),男,副主任医师,硕士
苏会玲(1979—),女,副主任医师,硕士,Email:cutesusuzy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