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寿龙 张建设 刘文宏 张 锐 李 洪 韩丽芳 宋玲华
(河北省青县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河北 青县 062650)
祛湿疗肝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脾虚湿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70例临床观察※
宋寿龙 张建设1刘文宏 张 锐 李 洪2韩丽芳 宋玲华1
(河北省青县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河北 青县 062650)
目的 观察祛湿疗肝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脾虚湿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5例脾虚湿阻型NAFL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祛湿疗肝汤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倦怠乏力、脘腹痞闷、腹胀及纳差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倦怠乏力、脘腹痞闷、腹胀症状积分下降(P<0.05),纳差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倦怠乏力、脘腹痞闷、腹胀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祛湿疗肝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脾虚湿阻型NAFLD疗效确切,并能改善临床症状。
脂肪肝;中西医结合疗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成人最常见的肝病之一,其特点是指肝脏细胞脂肪沉积大于肝脏质量的5%,女性每日酒精摄入量<10 g,男性<20 g,且排除病毒感染及其他肝特异性病因[1]。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其与肥胖和胰岛素有关,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表现[2]。NAFLD是欧美等西
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3]。肥胖患病者单纯性脂肪肝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硬化为2%~8%[3]。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3]。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亚洲国家NAFLD增长速度加快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在15%左右[4]。NAFLD是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伤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2011-06—2014-05,我们应用祛湿疗肝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脾虚湿阻型NAFLD 7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6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5]确诊。超声诊断:①肝脏近场回声弥漫增强(高于脾脏和肾脏),远场回声衰减;②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晰;③肝脏体积增大,肝边缘变钝;④彩超见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⑤肝右叶包膜及横隔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凡具有①加②~④项之一者可确诊。中医辨证依据文献[6-7]辨证为脾虚湿阻型。
1.1.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2~7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合并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肝癌、肝纤维化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入组前2周服用影响本试验药物,如吉非罗齐、甘草酸铵、维生素E等。
1.2 一般资料 全部135例均为河北省青县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12~70岁,平均(46.23±11.16)岁;病程1~17年,平均(4.35±1.61)年。对照组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26~69岁,平均(48.23±13.16)岁;病程1~22年,平均(4.45±1.81)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双环醇(北京协和药厂,国药准字H20040467)5 mg,日3次口服;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67)400 mg,日3次口服;二甲双胍(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34)0.25 g,日3次口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祛湿疗肝汤。药物组成:柴胡14 g,白芍10 g,枳实12 g,甘草6 g,佩兰10 g,藿香10 g,茵陈10 g,片姜黄12 g,郁金12 g,山楂15 g,预知子10 g,泽泻20 g。胃部胀痛加佛手10 g、玫瑰花10 g;嗳气加丁香5 g、降香8 g。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影响本研究的中、西药物,忌酒及辛辣油腻之品。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寒湿困脾证症状分级量化表有关内容,将患者症状积分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1、2、3分;主要症状包括倦怠乏力、脘腹痞闷、腹胀、纳差。次要症状包括神疲乏力、便溏等,不纳入计分[7]。
1.5 疗效标准 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7]。
2.1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治疗组治疗后倦怠乏力、脘腹痞闷、腹胀及纳差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倦怠乏力、脘腹痞闷、腹胀症状积分下降(P<0.05),纳差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倦怠乏力、脘腹痞闷、腹胀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2.2 2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NAFLD属中医学积聚、胁痛、黄疸、肝癖等范畴[8]。其病机为过食油腻肥甘,食滞不运,而致脾运不健,肝失疏泄,痰湿凝聚于肝,久则气机不畅,血行瘀滞,痰湿瘀互结于肝而成。《古今医鉴》曰:“胁痛者……若因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皆能为痛。”我们认为湿痰瘀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为NAFLD主要病机,痰湿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继发的致病因素,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是本病的治疗原则。
NAFLD是病变主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我国是继病毒性肝炎后第二位常见肝病。随着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增长,其发病率也将不断上升[9]。目前认为,NAFLD最常见的3个相关因素为肥胖、血脂紊乱及2型糖尿病,与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均属于代谢综合征的范畴,其共同点为胰岛素抵抗(IR),防止IR及代谢综合征和其相关终末期器官改变为治疗目的,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二甲双胍为胰岛素增敏剂及辅助减肥药物,降低血压,防治糖脂代谢紊乱及动脉硬化[10]。谷胱甘肽可以治疗糖尿病脂肪肝的并发症,并能抑制乙醇侵害肝脏产生脂肪肝,减轻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以及药物性肝损伤症状[11]。双环醇治疗肝酶明显增高者[10]。
祛湿疗肝汤方中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为四逆散,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枳实理气解郁,泻热破结,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枳实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佩兰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藿香和中,辟秽,祛湿;茵陈清湿热,退黄疸;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疏肝利胆;片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驱风疗痹;山楂消食积,散瘀血;预知子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泽泻利水,渗湿,泻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扩冠等作用[12];郁金具有调节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抗自由基损伤的功效[12];片姜黄有镇痛作用,可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对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提高免疫功能等[12];山楂中的黄酮类等药物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有增强心肌、抗心律不齐、调节血脂及胆固醇含量的功能,山楂中的有机酸能增加胃中酶的分泌,促进消化,有健脾消食之功效[12];藿香中的挥发油有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的作用,但藿香煎剂对胆囊无收缩作用[13];泽泻的脂溶性部分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2];预知子有保护肝脏,解除平滑肌痉挛,消除胃肠道胀气,增加消化功能[14]。
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倦怠乏力、脘腹痞闷、腹胀、纳差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倦怠乏力、脘腹痞闷、腹胀症状积分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倦怠乏力、脘腹痞闷、腹胀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说明祛湿疗肝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脾虚湿阻型NAFLD疗效确切,并能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Blachier M, Leleu H,Peck-Radosavljevic M,et al.The burden of liver disease in Europe: a review of available epidemiological data [J].J Hepatol,2013,58(30):593-608.
[2] Abd El-Kader SM, El-Den Ashmawy EM.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World J Hepatol,2015,7(6):846-858.
[3]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7):4-10.
[4] 范建高,曾民德.脂肪性肝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9-80.
[5]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6] 田立群,胡伟,石拓,等.270例脂肪肝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关系的分析[J].天津中医药,2011,28(6):463-465.
[7]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8-371.
[8] 赵文霞,张丽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应归属“肝癖”论[J].河南中医,2015,35(8):1820-1822.
[9] 王训乐.脂肪肝的辨治体会[J].中国校医,2008,22(1):104-105.
[10] 吴孟超,李梦东.实用肝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4-255.
[11] 贾贞,王丹,游松.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26(3):239-242.
[12]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6,137,459,463,443,448.
[13] 任守忠,靳德军,张俊清,等.广藿香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06,8(8):27-29.
[14] 高亚玲,张静,高秀玲,等.预知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J]河北化工,2011,34(5):35-37.
(本文编辑:董军杰)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3.022
※ 项目来源: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7年度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编号:2017292)
宋寿龙(1972—),男,副主任医师。从事消化内科临床研究。
R575.505.8
A
1002-2619(2017)03-0404-04
2016-10-31)
1 河北省黄骅开发区博爱医院儿科,河北 黄骅 061100
2 河北省沧县薛官屯卫生院中医科,河北 沧县 0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