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笑怡 陈 群 陈石桂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外科,广西 桂林 541002)
麻油金黄散与化疗同步预防乳腺癌化疗性静脉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蒋笑怡 陈 群 陈石桂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外科,广西 桂林 541002)
目的 探讨麻油金黄散与化疗同步预防乳腺癌化疗性静脉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收集我院外科2010—2014年间370例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须化疗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防措施实施的不同时间分为A组和B组,A组180例在化疗药物输完后外敷麻油金黄散,B组于化疗药物输入前30 min至化疗药输入10 min内外敷麻油金黄散,比较2组化疗药物外渗率、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A组出现化疗药物外渗4例(2.2%),B组出现化疗药物外渗6例(3.2%),2组药物外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静脉炎34例(18.9%),B组出现静脉炎9例(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B组。结论 麻油金黄散与化疗同步外敷麻油金黄散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不但未增加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还可明显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保证化疗药物的输入。
乳腺肿瘤;静脉炎;抗肿瘤药;副作用;中药外敷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标准方法和重要手段,化疗性静脉炎是化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静脉炎一旦发生,可直接导致化疗药物输入困难,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增加痛苦[1-2],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因此,如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一直是临床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难题和热点。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与化疗同步外敷麻油金黄散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不但未增加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还可明显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保证化疗药物的输入。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化疗患者不同时间给予麻油金黄散外敷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探讨麻油金黄散外敷与化疗同步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乳腺科2010—2014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须化疗的住院患者37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随机分为2组。A组180例,年龄42~55岁,平均(47.0±9.1)岁;病程12~21个月,平均(16.89±3.08)个月;病变部位:左侧84例,右侧96例。B组190例,年龄38~50岁,平均(45.0±8.3)岁;病程8~18个月,平均(14.67±3.69)个月;病变部位:左侧90例,右侧10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2组均予静脉置入套管针,输入化疗药物前后常规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冲管。穿刺局部用芝麻油与中药金黄散调成糊状,均匀的摊在保鲜膜上,大小为长15 cm,宽6 cm,厚度0.5 mm,外敷于套管针敷贴上方,用胶布固定,持续24 h。A组为输入化疗药物完毕后外敷,B组则于化疗药输入前30 min至化疗药输入10 min内外敷。
1.3 观察指标
1.3.1 化疗药物外渗 输入化疗药物过程中化疗药物渗出血管外,局部肿胀,需要拔出针头重新穿刺者认为化疗药外渗。
1.3.2 静脉炎发生率 0级:没有症状;Ⅰ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Ⅱ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Ⅲ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Ⅳ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约2.5 cm),有浓液渗出[3]。
2.1 2组外渗情况比较 A组出现化疗药物外渗4例(2.2%),B组出现化疗药物外渗6例(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2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A组出现静脉炎34例,其中Ⅰ级14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4例,静脉炎发生率18.9%;B组出现静脉炎9例,其中Ⅰ级5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1例,静脉炎发生率4.7%。2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B组。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乳腺癌的治疗中,静脉化疗是标准且重要的治疗手段,化疗既可抑制或消灭肿瘤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切除率及保乳率[4],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而化疗药物外渗和化疗性静脉炎又是静脉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虽然锁骨下静脉置管行化疗,可以避免药物对血管壁的损害和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但由于穿刺技术要求较高,置管时如果不慎穿破血管可致气血胸,处理不及时甚至可发生心包压塞而危及生命。置管后如管道护理不当,可发生穿刺部位及导管感染、异位、堵管及脱管的风险。如果不留管则每周期化疗均需重新置管,给患者增加痛苦及经济负担。因此,大多数化疗患者都选择浅静脉置管行静脉化疗,而浅静脉置管行静脉化疗输注过程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和并发症就是化疗药外渗和化疗性静脉炎。
研究发现,导致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给药途径和使用什么样的针管穿刺输液也是导致化疗药物外渗的重要因素,头皮针穿刺输液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是留置针置管输液的2.09倍[5]。由于头皮针为钢制针头,不能像留置针一样可以随着肢体活动而自由弯曲,因此患者轻微的活动针头易刺破血管造成化疗药物外渗。患者自身血管的因素也可以导致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反复行静脉穿刺,特别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患者,可利用的静脉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几率也会增高。除此之外,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损伤可使血管壁变薄或硬化、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差、血管变脆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当化疗药物进入血管,局部血药浓度增高,药物的pH值及高渗性都会对血管内膜产生损伤,容易发生药物外渗。还有其它一些因素,比如患者合并其它基础病,护士的专业知识和穿刺技术、工作经验,输液速度等,都是导致化疗药物外渗的因素。化疗药物外渗又是导致静脉炎发生的重要因素。当静脉炎发生时,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条索样物形成,严重者甚至发生组织溃烂、坏死,形成溃疡,经久不愈,造成局部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增加经济负担[6]。临床工作者既往在遇到这类患者时,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停止输入药物,给予物理疗法以止痛、消炎、促进局部吸收,减轻局部炎性反应[7],使用一些药物外敷,如用湿润烧伤膏涂抹[8],中西药交替外敷[9]等,但效果均不是很理想。在防治化疗药物外渗时,则主要着重在严格输注化疗药物过程的管理上,近年来对执行化疗药物输注有越来越明确的规定:必须由经过培训的经验丰富的护士执行,当输注发生外渗可以导致组织发泡和坏死的腐蚀性药物,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等,必须由护士床旁守护,杜绝头皮针输注化疗药物,尽量采用深静脉置管输注,因为深静脉血流量大,药物进入血流可被迅速稀释,对血管壁几乎不造成损害,还可减轻患者痛苦,可以有效预防化疗药物外渗。乔雪亮等[10]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时,采取先提出循证问题,在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和化疗方案,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并发症后,再对潜在的或已经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对策,如选用适合血管、加快输液速度,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的药物护理及心理护理来减少药物对组织的损伤。并严格按制定的护理方案,依照循证依据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调整饮食、合理选择血管及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预防化疗药物外渗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
对化疗性静脉炎则以预防为主,因为静脉炎一旦发生,处理起来较棘手。文献报道多予中药外敷治疗。程予波[11]在患者进行化疗时,通过加强健康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讲解化疗中注意事项,并配合湿热敷和功能训练来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可使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刘胜荣等[12]认为化疗药物之所以会使局部组织损伤,是因为化疗药物属热毒性药物,热毒郁结、气滞血瘀则易致静脉炎的发生。治宜行气破血、止痛通络,故采用中药通脉散纱布装在湿敷带中,湿敷于静脉炎发生部位,每4 h清洁皮肤后重新敷药,使药物持久的维持湿润而更好的发挥药物作用,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张玉霞等[13]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时,先将静脉炎处的皮肤进行消毒,再将新癀片研碎成粉状,与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混合,再用75%酒精调成糊状外敷,每日1换,有一定的疗效。李慧园等[14]选择44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予口服水蛭中药饮片进行疗效研究,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和体征积分、总积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明显改善。从文献报道来看,虽然临床工作者在防治化疗性静脉炎中做了大量研究,发掘了很多方法,但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仍达到56%[15],说明预防化疗性静脉炎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如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也尚无定论。
中医学认为,静脉炎是由于血脉中毒结凝滞,继而脉络气血不畅所致。治宜清热散结,行气通络。我们在防治化疗性静脉炎时,采用麻油金黄散外敷与化疗同步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结果有效率达到96%[16]。对治疗静脉炎也有较好的效果[17]。金黄散为经典古方,纯中药制剂。麻油具有防过敏和清热解毒的功效。我们将麻油与中药金黄散混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行气散瘀、除湿化浊、截毒束毒之功,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方法。
观察结果表明,A组出现化疗药物外渗4例(2.2%),B组出现化疗药物外渗6例(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静脉炎34例(18.9%),B组出现静脉炎9例(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B组。
综上所述,与化疗同步外敷麻油金黄散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不但未增加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还可明显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保证化疗药物的输入。但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而且样本数有限,因此化疗药物输完后再外敷金黄散是否一定增加患者化疗药外渗的概率和静脉炎的发生率,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如何把握药物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时机,目前未见报道,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 杨文琴,赵丽华.化疗性静脉炎防治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9,7(20):1862-1864.
[2] 杨坤,曹仲茹,吴蓬.三种方法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7,22(21):48-49.
[3] 王敏.化疗性静脉炎的分级及护理[J].中外医疗,2009,28(10):147.[4] Loibl S.Neoadjuvant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maximizing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rates to improve prognosis[J].Current opinionin obstetrics&gynecology,2015,27(1):85-91.[5] 韦红.应用异长春新碱不同给药方法的观察与处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8(8):41-42.
[6] 王道萍,曹靖.化疗药物外渗原因分析及一个新的化疗药物外渗风险评估表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l,23(9):1647-1649.
[7] 李俊英,向秋芬,张梅,等.蒽环类化疗药物外渗因素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4,19(11):78-80.
[8] 郭戈.化疗性静脉炎采用湿润烧伤膏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194-195.
[9] 马爱兰,陶金镯.中西药交替外敷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1):135-137.
[10] 乔雪亮,鲍莉莉.循证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89-91.
[11] 程予波.目标性护理在减少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61-64.
[12] 刘胜荣,吉美红.湿敷带在通脉散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2A):477-478.
[13] 张玉霞,周秀敏,朱丽杰,等.新癀片联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外敷治疗乳腺癌患者化疗性静脉炎45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8):1177-1178,1277.
[14] 李慧园,王东才,杨同华.水蛭中药口服饮片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39(2):81-83.
[15] 尹秀芬,李铂,谭李军.湿润烧伤膏联合利多卡因对华蟾素所致静脉损伤的干预效果[J].右江医学,2014,42(5):534-536.
[16] 蒋笑怡,刘艳晶,卓睿,等.麻油金黄散外敷与化疗同步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华夏医学,2013,(3):479-481.
[17] 何璨,何元凤,蒋笑怡.麻油金黄散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8,15(3):83.
(本文编辑:董军杰)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3.013
※ 项目来源: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编号:2015008)
蒋笑怡(1964—),女,副主任护师,学士。研究方向:外科(乳腺专科)护理。
R289.5;R543.605.31
A
1002-2619(2017)03-0371-04
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