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实施“学导为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

2017-05-02 00:36胡雄林
教师·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胡雄林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学导为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学导为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导;合作探究;实验教学

一、精心设计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任务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有效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特级教师于涟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环节、内容以及传授方式进行精心设计,力争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很多同学到了晚上睡觉时常感到肛门很痒,并且喜欢用手去抓肛门。如果有这种情况的同学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这是因为他们的肛门周围有白线头似的小虫在活动,这些小虫就是蛲虫。蛲虫寄生在人体的肠道里,可引起消化不良和阑尾炎等症状。如果我们用手去挠痒痒的话,虫卵就会附在手指上,如果患者吃东西前不洗手,就会将虫卵吃下去,虫卵进入肠道后又发育成成虫。那蛲虫属于哪一类的动物,有哪些传播途径呢?儿童应如何预防蛲虫病?学生通过情境获取知识,激发探究欲望,逐步形成了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的习惯。

二、质疑问难是探究的出发点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是探究的出发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设置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并以问题为契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有的放矢,达到提高学习水平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由教师善问转变为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发问。引导学生提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一要营造“敢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是很明显的,而人的行为是受到其意识支配的,“敢问”亦是如此,在良好的教學氛围中,学生才会跃跃欲试,思维也便会活跃起来;二是积极评价,让“能问”的信心不断强化。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怕学生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不应担心学生的问题不利于自己的威望和形象,导致不敢激励学生提问,甚至对学生的提问视而不见转换角色,让“善问”的现象逐步体现。三是转换角色,就是让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指定其他学生包括老师回答其提出的问题。这种做法能激发学生主动提问和提高问题的质量。

三、在实验教学中落实探究精神

生物学是一门具有实验性、应用性及科学性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亲身实验时,不仅能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例如,在《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亲自采集和饲养蚯蚓,观察蚯蚓的形态,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蚯蚓喜欢在阴湿、多腐殖质的土壤中生存。了解到捉蚯蚓可以用食盐水、洗衣粉等。在查阅资料和观察蚯蚓的生活后了解到蚯蚓有以下作用:疏松土壤,把土壤改变成近中性;粪便含氮、磷、钾等养分,可提高土壤肥力;解热、镇痉、活络、平喘等。这样使学生对蚯蚓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四、创设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情境

生物学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如果在课堂教学时把生活中遇到的有趣又熟悉的事例结合教学内容来引入课堂,或者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来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现象去解释,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把生活现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用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启发学生关注生活,了解生活,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更有亲切感。学生在实地考察中还能了解到书本上没有涉及的知识,如:防止鱼塘污染和“浮头”现象,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把理论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社会在不断发展,教学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这样生物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