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靳云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在此时代背景下,高校的财务管理面临着新的转型。分析了我国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及成因,从增强风险意识、建立适合的预警指标体系、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高校;财务风险;风险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6.055
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步,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加速了全方位的规模扩张。但是现有的教育资源又不足以支撑这种急剧扩张的需求,导致高校运营成本不断攀升,资金显得匮乏,只能寻求其他渠道,使其资金来源变得多样化,财务风险也随之加大。高校担负着社会人才培养的重任,如果高校在发展中出现了问题,必然会影响人才的供给结构,并最终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以解决经济运行中所存在的中长期问题。在此时代背景下,高校的财务管理面临着新的转型,必须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我国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及成因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普通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资金的运用和周转出现了一些难以预料或掌控的因素,导致资金状况恶性循环,从而产生各种显性与隐性的财务风险。高校基于现状的发展,围绕一定的教学和经营目标,会对未来做出一种预估而进行一系列的运营操作。如果这种预估与其实际发展的目标出现了背离,就很有可能要陷入财务风险的陷阱,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使其社会职能不能够充分地发挥。
1.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我國的高校出资人主要是国家,是长期处于国家的干预与保护之中的,这种政策就形成学校管理层缺乏财务管理风险的意识,从而导致管理层不重视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进而弱化了财务管理的职能。虽然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但是,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各高校还没有完全构建,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实行任期制的前提下,管理层更多地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了现有的支付能力,导致资金缺口不断加大,财务风险日益增加。
1.2扩建扩招造成巨大压力和负担
自高考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校的在校人数快速增长(近年来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及在校生人数变化情况见下表)。高校扩招扩建已经成为显示高校实力的象征,与此同时,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短缺成为目前的矛盾所在。逐渐规模化的扩招浪潮,迫使高校必须改善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导致学校对资金的巨大投入,相应地形成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其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加。
1.3筹资渠道比较狭窄
随着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所需的教育经费越来越多,资金缺口越来越大。由于缺乏完善的筹资体系,其短缺的资金筹集主要还是依赖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和银行贷款,筹资渠道显得过于狭窄。与其他教育经费相比,国家对高校教育经费的财政拨款增幅相对较小,难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各种发展需求(近年来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中高等教育支出情况见表2);学费收入已成为高校开展日常教育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但由于收费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少收、拖欠、漏收等现象频发,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而银行贷款需要到期偿还本金和按期支付高额的利息,高杠杆的负债运营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同时也拉高了财务风险。
1.4内部控制薄弱
大部分高校已经逐步建立完善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显示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范围不明、职能弱化、控制手段单一等问题。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备,主要表现在:领导层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内部控制薄弱,就难以保证财务活动、管理过程的合法合规和安全有效,不能有效识别、评估和预防财务风险,也导致了高校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贪腐丛生。
2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面对高等学校所出现的财务风险,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及规避措施,以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及时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程度进行科学的衡量和预测,进而提前采取有力措施,尽可能地降低损失。
2.1增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要想实现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高校必须增强风险意识,特别是管理层,在思想上时刻居安思危。管理层在做出财务决策时,要通过多种渠道与多种方式,进行严谨的分析研究和科学论证,对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的细枝末节都要加以足够的重视,以达到分散和规避风险的目的。政府方面应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高校的行为,同时建立严格的高校财务监督体系、问责机制来监督和考核高校的行为,从而促进高校领导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减少高校领导在财务决策过程中过度依赖政府。此外,高校要意识到培养全员财务风险意识的重要性,应积极倡导、宣传全员财务风险防范,极力培养全校教职工的风险意识,真正确保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
高校管理层要有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对风险监管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建立及时有效的风险分析报告制度,根据财务报表、通过采用数学模型、制定各种风险指标,对资产负债率、现金流等指标进行动态监控,应用财务风险指数分析法衡量财务运行质量和经济安全程度,为领导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高校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随时捕捉到日常运转中财务风险的各种信息,进行预先的分析测定,为决策层的科学决策及时提供反馈信息。而决策层会根据掌握的财务状况变化和征兆信息,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高校财务的正常运作。
2.2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适合的预警指标体系
我国高校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一级指标体系,以此来分析判断高校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其中,偿债能力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潜在支付能力等二级指标,营运能力包括预算收入实现率、预算支出实现率、经费自给率、事业基金可用率等二级指标,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包括自筹收入能力、总资产增长率、自有资金增长率等二级指标。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特点,选取各种风险指标,建立适合自身的预警指标体系,对财务的运营操作进行动态监控,根据财务运行中潜在风险所发出的预警和提示,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控制和化解财务风险。
2.3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实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为了准确判断高校财务的风险程度,应该合理选取指标组成适合的指标体系,利用会计、管理、金融等理论构建数学预警模型。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指标预警警戒值,对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予以精确的量化细化,进行全程有效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同时,实施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需充分借助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综合现代风险管理等信息技术,减少数据采集、输入过程中的失误,保证高校财务基础数据信息的质量,进而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完整的依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数据信息加以整合、加工、深入挖掘和分析,实现互联互通,有助于提高高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提升风险防范水平。
定量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财务风险预警但有其局限性,不能满足高校对财务风险预警的全面需求,需要综合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方法。而定性分析则是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可以对定量分析的不足加以弥补。结合双方的优势,规避各自片面性,可以保障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重塑校内经济秩序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实现有效规避和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保障。首先,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积极倡导重塑校内良好的经济秩序。其次,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经济责任,界定各个岗位工作的权责范围,将责任层层贯彻落实,从制度及具体执行上实现内部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再次,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内部或外部第三方)的监督作用,对资金流、实物流、信息流等进行全面动态监控,以全面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最后,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内控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贴合本校实际的信息化平台,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增强高校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在“互联网+”时代,要注重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完善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各个环节与流程,确保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3结语
有效的财务管理是高校实现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高校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也面对更多的挑战。在此时代背景下,各个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制定完善的措施和制度,建立切合自身的风险防范体系,不断提高现代财务管理水平,有效防控财务风险,以促进高校的永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园园.高校财务风险成因以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2):258.
[2]陈奕钰.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5):158159.
[3]张蒙.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控制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6):102104.
[4]龙敏.高校财务风险与预警系统构建[J].会计师,2016,(8):4344.
[5]何亚坤,门宏飞,张玉玲.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8):174175.
[6]陈攀,杨雪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优化对策[J].新西部,2016,(11):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