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管理好一个班级,班主任必须具备管理的智慧,掌握相应的管理知识与技能。班主任需要提升自身的育人素养,具体包括丰富教育语言、捕捉教育时机、注重教育过程、把握教育尺度、积淀教育智慧,把校园变成追求卓越的教育梦工场。
【关键词】育人素养;教育智慧;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5-0064-02
【作者简介】侯静,南京市宝船小学(南京,210036)德育主任,高级教师,南京市优秀班主任。
教学有教学的规律,教育有教育的规律,育人也有育人的规律。一线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己建班育人的素养,创新教育智慧。
一、丰富教育语言——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世界是人的世界,社会是人的社会,教育是人的教育。班主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工作,是以发展中的“人”为对象的工作。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班主任每天与学生接触,首先要丰富自己的教育语言。
微笑是最好的教育语言。雨果说:“有一种东西,比我们的面貌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表情;还有另外一种东西,比表情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微笑。”微笑是师生间最美的语言,微笑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令人倍感温暖,一个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微笑更是一种很重要的修养,它的实质是亲切、是鼓励、是温馨。作为班主任,当你微笑着面对学生时,传达的是教师的信任与鼓励,收获的是学生的认可与喜爱。一句看似简单的“走过来”,马卡连柯认为教师要能用十五种到二十种语调说出,并在面部、体态、声音上表现出三十种不同情调,这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优秀班主任的表情能随情景、客观要求和学生状况的变化而改变自己表现的倾向、方式和分寸,更有效地感染、教育学生。教育表情是班主任的交际工具,应当成专业技能来培养。
二、捕捉教育时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班主任觉得教育学生很难,其实是因为忽视了教育时机的等待和把握。教育时机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出现的有利于接受教育并能获得最佳效果的某种心态和机遇。班主任有意识地发现、捕捉、选择、利用教育时机,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要学会从细微处观察、从细微处发现、从细微处引导。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彼此思想上的沟通,既要入理,又要通情,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做“零距离”的沟通。
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教育细节构成的。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善于利用细节去感染、教育、管理学生的教育者。关注细节,就是善于捕捉学生成长的细微变化,抓住最有利的教育时机,创造最有效的教育艺术,以产生最具震撼力的教育力量。教育不是教化,而是浸润,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细节。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班主任工作就应该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
三、注重教育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班主任与学生的相处是每一天的点点滴滴,班主任要关注师生间的每一次交流、班级里的每一个活动的过程,做到在过程中反思,在实践中提升。
教育需要的是激发学生,珍视每一个个体的独特体验,而这关乎过程的合情合理。每个学生都期望得到班主任的关注,这种关注就是“教育的爱”。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而不要仅从一个角度去看学生。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应抓住时机予以赞赏。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李开复说:“成功是你的目标,成长是你到达目标的道路。”因此,“努力的过程”大于“努力的结果”,“进步的分数”大于“完美的满分”。
四、把握教育尺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班级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制度管理、教学管理、活动管理等,许多班主任的班级建设工作常常是程式化的,管理方式过于专断。程式化的方式只会让学生疏远老师,“亲其师而信其道”更无从谈起。因此,把握教育尺度也是提升班主任管理素养的必修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教育家柏林斯基说:“爱应该是教育工作,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可见,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首先应是学生的朋友,其次才是学生的老师。“朋友”意味着平等和尊重。当教师给予学生尊重时,学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把全身的劲都使出来,即使是成绩最差的、表现最调皮的学生也会被教师的真诚和尊重打动。民主则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班主任在处理班级和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时,要努力做到:了解情况详细、认真、全面,发现问题仔细,处理问题细致、不急躁、不粗暴,交流时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班主任要努力做到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而有效;做到严格与尊重并存,严格与真诚共在。班主任要善于换位思考,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
五、积淀教育智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强调经验与反思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两个支柱,这从客观上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想多思,进行研究性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管理经验,积淀教育智慧。
英国教育家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蒙人的智慧和思想,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智慧比智力、能力更高,更富有弹性,教育的智慧应该是教育能力和教育艺术的高标组合。有些班主任常常慨叹家长和学生的不理解,其实,学生不理解甚至反感的不是教师对他的爱,让他不理解甚至反感的是教师爱的方式,所以,教育要有智慧。首先,班主任需要大量的阅读,通过学习,积累建班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班主任需要专业阅读,阅读如《班主任工作漫谈》《第56号教室的奇迹》《做最好的班主任》等专业著作,还应该根据需要进行一些主题阅读,在阅读中不断回顾和反思。其次,智慧的教育要有教育机智,班主任要善于理解和评价学生,能给学生情感的支撑和智慧的启迪。最后,班主任要经常与科任教师和其他班主任交流,在发现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也是积淀教育智慧的好途径。
没有教师的成长,永远也不可能有学生的成长!智慧来自于学习,智慧来自于反思,班主任要乐于做思考的先行者,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朱永新教授在《享受着教育的幸福》中说:“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股创造的激情;你会把每一堂课精彩地演绎,你会把每一句话精心地锻造,你会把校园变成追求卓越的教育梦工场。”时代在发展,班主任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建班育人的素养,努力向着美好的教育目标靠近。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2]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3]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刘可钦.教育其实很美[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