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生问题;家校沟通;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5-0078-01
本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的班主任,经过共研目标、搭建团队、议定班规、拓展活动等一系列措施之后,班级如愿呈现出和谐奋进的精神风貌。但是,有一个学生却让我很苦恼,他就是司徒。他上课睡觉、下课乱窜,并偷偷地抽起了香烟,更为严重的是,他居然骑着摩托车上学、放学,这让我担心不已。我决定约见司徒的家长,对司徒的家庭成长环境做一个深入的了解。
两天后,司徒的母亲如约而至,未等我打招呼,她便开口道:“老师啊,我家的司徒就是胆小老实,来之前我问了他,司徒说老师在班上总是针对他。如果小孩有做得不对的,还请老师您多多包容,我们家长提前跟你打个招呼。”司徒母亲的这番话让我愣住了,这种“风格”的家校交流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我稍微平复了下心情,给她找了张椅子,让她先不要着急,等坐下来再好好沟通。我首先肯定了司徒本性的善良,也肯定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心和呵护,我还带她看了教室、宿舍布置和班级在学校各项考核评比中获得的荣誉。然后,我向她反映了司徒近期的种种不良表现,希望得到她的帮助。虽然司徒的母亲对班级温馨的环境、和谐奋进的氛围非常满意,但我还是从她的眼神里看出了应付。我内心里有种莫名的失落。
此时,正好有两个学生过来送作业本:“朱老师,这是昨天的作业本,只有司徒没有交。”我灵机一动,转而对司徒的母亲说:“这两个学生也是我们班上的,他们对司徒的了解比我们更真实和全面。我马上要带领学生们进行阳光锻炼,我让这两位学生先陪你聊一聊,你正好可以了解下同学们眼里的司徒是什么样的,可以吗?”“好的,老师你先忙,我就跟他们先聊一下。”司徒母亲似乎对与两个学生沟通很感兴趣。
半个小时之后我回到办公室,司徒的母亲和两位学生还在交谈,但却眉心紧锁、表情深沉。见我进来,司徒的母亲立即站了起来:“老师,刚才我在窗户上看了你们的跳绳,全班同学表现都非常好,只有司徒在队伍中动来动去。从两个学生这里我也了解了很多,原来我家司徒在班级是这样啊,他还跟我说自己多好,太令我失望了……”司徒母亲脸上满是痛心和失望。
“您不要激动,孩子成长中出现偏差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对他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就能健康地成长,但前提是我们得相互信任、彼此配合……”“好的好的,我一定全力支持您。”司徒的母亲坚定地回答。
看到司徒母亲已经改变了态度,我长舒一口气。接下来,我们在教师引导、同学帮扶和家庭教育等方面达成共识。当然,司徒的摩托车问题也得到了妥善处理。这次交流之后,司徒的父母对我的班级工作表现出了极大的支持,经常主动打电话给我,询问司徒的在校表现情况。而司徒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校的共同帮助下慢慢地得到了改变。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经常会碰到“护犊子”的家长,但立场坚定、态度中肯的沟通方式往往难以发挥作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给家长留下“老师就是对我家小孩有意见”的偏见。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身边的教育资源(比如班级学生、其他家长等),实现“借力”,我们可能会收获“意外”的成功,我想这就是教育的另一种智慧吧。 (作者单位: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