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叶不扫”点赞

2017-04-29 00:00:00张正耀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7年1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人文精神;生活;自然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5-0080-01

曾经看过一则报道,在校长的策划下,福建省泉州市七中发出了“未来7天,泉州七中落叶不扫”的倡议,全校由此进入了“只捡垃圾,不扫落叶”模式。师生信步于大自然馈赠的金黄色地毯之上,聆听脚踩落叶的声音,感受着校园的诗意,别有一番情趣。

这样一个意味深长、价值非凡的创意,实在值得我们点赞!

发现生命之旅。春秋代序,花叶枯荣,大自然总是用它的色彩、声音、形态,用它独有的方式,向人们呈现着自己的状态,显示着生命的过程。校园中的遍地落叶,使学生无意中就走进了自然,让他们体会到了日常生活的一种特定状态,它们是那么的平和,那么的安静,又是那么的真实。置身于这样的景象之中,学生可以澄怀虑思,紧张的情绪得到释放,烦躁的心境得以淡定,郁闷的心情得以释怀。在他们的人生词典中,他们也许第一次才接触到这样的词汇:除了书本,还有自然;除了学习,还有生活。他们会惊奇地发现并形成这样的认识:树木是生命,花草是生命,小猫小狗、小鱼小虾也是生命;自然和社会中的所有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去珍视,去热爱,去讴歌。

领略生命之美。校园生活的单调、枯燥,课堂学习的机械、乏味,使学生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感受不到生命之纯美、静美,这使他们的情感多少也变得有点“荒漠化”了。而满园不扫的落叶,使学生与自然有了近距离的接触,眼里的一片金黄,脚下“簌簌”的声音,他们的脚步自然会变得轻快起来,心情也随之欢欣、雀跃起来,他们会突然发现:校园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美好!他们可以领略到:“叶落归根”的依恋情愫,“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他们也可以领略到:季节更替,叶生叶落,落叶并不只是代表着枯萎与凋零,它们也是在为人们燃起新的梦想和希望。

创造生命之窗。“校园遍布黄金甲”的美景为学生打开了观察生命、体悟生命、创造生命的一扇窗户。虽说树叶无所谓呻吟,风也不可能歌唱,但当学生通过它们的形态联想到呻吟的人和歌唱的情景时,它们就有了人的情感性质。他们所看到的,就不再是孤零零的落叶,而会将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构建起一种独特的情感意境,感知画面背后的人生况味。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推而广之,对显示外部事物结构的时、空、景、物等进行分析,让学生的主体情感投射在它们上面,使这些事物具有情感特征,学生自然就会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

校园无小事,处处皆教育。这一举动将校园中常见的生活事件巧妙地转化为课程,它具有延时性、生发性、成长性等特征。它引领学生从课本中走向生活,走近自然,融入社会;它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使学习场景从教室转变为现实生活与自然世界的有机融合;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建构,在生活中得到种种领悟。

当然,这一行动还需要进一步的整合、融通和优化,要将其融入于校园文化之中,与校本课程紧密结合起来,与综合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学校要将生活事件课程化,使其功能能够在学生精神生活中得到体认,在人生阅历中得到体察,在心智发展中得到体现。

(作者系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