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精灵还给孩子

2017-04-29 14:12:43刘艾琳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技校自主学习语文教学

刘艾琳

摘 要:近几年,让“自主学习”走进语文课堂已经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眼下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找回自己的自主性,本文剖析了技校学生自主性缺失的原因,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技校 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一、 孩子们怎么了?

每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课堂中的学生们,无论我讲得多么眉飞色舞,台下的孩子们真的就像一个个吃瓜群众,有的毫不在乎你讲了什么,依旧做着自己的事情;有的学生把头深深地埋进书里,不敢回应你的眼神;有的学生拿着笔呆呆地望着你,等着你告知正确答案以便他记录下来;有的学生眼神直勾勾地看着黑板,实际心神已经不知飘向何处……你耐心地一再提示,得到的答案不是不知道,就是沉默。瞬间,你的热情被这样的画面无情的浇灭,你心中既恼火又疑惑,孩子们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

笔者对一些语文老师做过一个关于“技校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的问卷调查, 总合语文老师们的调查意见,技校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主要有:漠视语文,兴趣淡薄,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理解能力比较差,不愿意动脑,懒得思考,没有自己的感受与见解,人云亦云,课堂缺乏互动,依赖性较强,死记硬背应付了事,羞涩胆怯,不敢表达……

孩子们到底怎么了?

有一部电影叫《黄金罗盘》,讲的是人们从小就有一个精灵陪伴在左右,精灵就如同是人内心里的那个真我,或者灵魂。但是有一天,大批的孩子开始莫名其妙的失踪,原来是有个邪恶的组织希望对这个世界进行绝对的控制,他们把孩子抓走,用高压电强行把孩子和自己的精灵分离,被分离的孩子失去自我灵魂后行尸走肉的活着,就可以随意由统治组织摆布。电影中的小主人公手持黄金罗盘,凭着自己的勇敢、坚强,在大家的帮助下解救了小伙伴们,帮助大家找回自己的精灵。

看过这部电影后,我备受震撼。我的学生们上课时那空洞冷漠的眼神,不就如同那些被迫与精灵分离的孩子一样,失去了自我,又何谈自主性学习呢?

二、 谁夺走了孩子的精灵?

炙手可热的教育学家小巫说:“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正常行为,无论这种行为在我们看来多么荒谬都是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确实如此。我们要责怪孩子把精灵弄丢了吗?还是孩子们的精灵被夺走了?到底谁是夺走孩子精灵的罪魁祸首?

扼杀孩子精灵的刽子手到底是谁?一方面来自家庭,一方面来自学校教育。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非常有特色,家教严格的父母控制欲望特别强烈,完全忽略孩子的独立性,觉得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从小便用很多的条条框框要严格要求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符合他们的要求。这样成长的孩子就算身体长大了,内心仍然是个小孩,处处要听别人的指令办事,毫无自主性可言。另外一种极端就是极度宠溺孩子。所有一切都为孩子准备好,有的家长甚至从尿布到坟墓都替孩子安排好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一直都处于婴儿状态,生活上没有独立性,思想上更加无法发展出自主性。在学习中孩子不习惯于思考,像被填惯了的鸭子一样,瞪着大眼睛等着“答案”送到嘴边来。

为另一个扼杀孩子精灵的刽子手便是传统的学校教育。知识的学习和大量的训练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由于过度的挤压孩子们的时间,强大的压力之下孩子们只好在电子游戏,娱乐中宣泄情绪,沉迷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逃避。由于在小学、中学接受的传统教育,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是按照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完成任务,大部分学生自己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老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养成了“吃自来食的习惯”。让学生抄写、默写、背诵的内容太多,繁重的作业负担使学生成了作业的机器。学生学习语文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没有自主学习语文的时间与空间。长此以往,学生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固有学习模式,虽然来到技校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但是仍然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

三、 怎么把精灵还给孩子?

1.培养自主思考,培育独立思维的小芽。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去想。”遵循这样的原则去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这种闪耀的种子,在多年的传统教育过程里被一点点扼杀摇篮中。我们要帮助他们重构自我和表达的能力。例如学习每篇课文之前,我先不着急讲解,我都会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初次感受不受干扰。耐心等待学生初次阅读之后,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第一感觉”。这种“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要创设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使得学生可以大胆表达自我。刚开始学生都闷声不响,非常考验老师的耐心。学生表达很是艰难,让我碰了不少钉子,我便鼓励学生表达从一个词,几个词,到一句话,一段话,渐渐地学生从不知所措到淡定自如,从期期艾艾,拙嘴笨舌到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这种方法可锻炼学生整体感知、自主思考、语言组织、口语表达多项能力,体现的是以学生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这样一来,学生进一步坚定了信心、鼓足勇气,逐步建构学生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思维方式。

2.开展自主活动,丰富独立活动的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古文人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技校生正是青春活泼的年纪,很多的学习通过活动来进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在活动中,一切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全面调动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创新意识的开发、认知程度的深入、实际问题的应用等。让学生爱实践中认识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完美结合,真正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和教育的主体,课堂上呆若木鸡的学生们华丽变身,都是一只只自由翱翔的雄鹰。我曾多次策划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啄木鸟行动——寻找身边的错别字》、《美育沁人——故事大赛》等活动广受好评,既能学习巩固语文知识又能锻炼学生思考、合作、沟通等综合能力,实现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3.设计自主评价,放飞青春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概念,是伴随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在与周围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拒绝用成绩和结果单一评价,努力做到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但是去没有注意到,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例如在《啄木鸟行动——寻找身边的错别字》语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中,设计了三张评价表,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其中自我評价包括以下内容:

(1)你是否一直对参与的主题活动感兴趣?

(2)你觉得活动主题怎么样?你有更棒的想法吗?

(3)你是如何手机信息的?可以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

(4)你最喜欢活动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5)在活动中你觉得哪一部分最难?你是怎么解决困难的?

(6)你觉得活动好玩吗?有意义吗?请你评价一下。

(7)在活动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8)通过活动,你觉得自己有了那些不一样的收获?

在活动中,学生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中对自己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自我发展的自觉性,才会变成持久的学习动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们看到的表面问题仿佛只是学生不能进行自主的语文学习,但实际上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前苏联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说:“自主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因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为它符合创造的自我发展。离开自主性,就不能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不仅会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更是为学生全身心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我们要通过以上的努力,帮助学生慢慢地恢复成长发展的自主性,这样才能慢慢把学生们的精灵找回来,让他们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猜你喜欢
技校自主学习语文教学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6:22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