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潇
《汉书·儒林传序》中说,“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在济宁市委书记王艺华看来,建设首善之区,除了首都北京,作为孔子故里的济宁,可谓最有基础、最有条件,也最有资格。
凭借着文化自信,济宁从文化传承、道德养成、文明创建、社会治理、民风改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加快建设道德文化首善之区。而优秀传统文化唯有融入生活,唯有落地,方能生根,方能焕发勃勃生机。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济宁不断创新形式,以诸多鲜活的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接地气”,逐渐扭转了普通群众对其“尊而不亲”的现象。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近年来,济宁市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道德提升、文明创建等七大工程,广泛开展“儒韵民风”建设、儒学进乡村、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等系列活动,创新推出了“图书馆+书院”、孔子学堂、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等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农村和城市社区普遍设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和道德模范宣传栏,积极培育和善向上、友爱诚信、谦和尚礼的儒韵民风,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力量。
走在济宁大大小小的街道上,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社会文明元素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在镇街、村居、主次干道、窗口行业、大型建筑、公共设施、营业场所、交通站点等各类公共场所的电子显示屏、户外广告、橱窗展板、文化墙上,人们经常能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字主题,一些典型和先进的宣传以及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也随处可见。
在济宁,收看当地电视节目,展开当地报纸,亦或是观看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媒体,也经常会看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曲阜讲话精神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孔孟之乡在行动”“弘儒韵畅民风”“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等专题专栏。优秀传统文化在济宁如春风细雨般,在不知不觉中教化人民,唤醒百姓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
此外,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加乐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道德观念,济宁市还策划实施了新礼仪新风尚培育、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儒韵民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孔子文化节和母亲文化节提档升级、节俭养德全民行动、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等系列活动,努力让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多种多样的形式让文化浸润无声又充满趣味。
为了发挥榜样的力量,坚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济宁市也不断健全完善先进典型的发掘培育、宣传推荐、激励褒奖等工作机制,大力宣传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模人物,着力打造济宁道德高地。近年来,济宁市县两级先后宣传表彰各级各类先进人物10万多名,推出三届100名全市“榜上有名”先模人物,评出“济宁好人”490人、市级道德模范155人,191人入选“山东好人榜”、14人被评为“山东好人之星”,3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8人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全省首位“齐鲁时代楷模”陈新宁、“全国医德楷模”刘庆民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国、全省集中宣传推出。在“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各级领导分别走访看望优秀党员、道德模范、先进典型,为他们免费健康查体,并对困难人员给予5000至20000元不等的物质奖励。高山可仰,清芬可挹,这些榜样正以自身的力量教化人民,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民心中“开花结果”。
以文化人,以德养善
一走进孔子诞生地尼山脚下的圣源村,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郁文化氛围。这座小村庄以主街道为界,分为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区域。两区内分别以“乐慈”“乐耕”“乐仁”“尚勤”“尚俭”“尚善”等主题打造了26个文化主题胡同。村子里还有几处以木质长廊为核心的休闲文化广场,长廊里刻有《论语》名句及简单注解和宣传画,让百姓能够看得明白、记得清楚。村北头则有一排传统竹简造型及乡风文明汉式牌坊,家家户户都有着不同内涵的家风传承牌匾。村里的孔子学堂中已经摆放好了下一周要开设的课程介绍。尼山脚下的这个村落虽小,却处处洋溢着文明之风和道德之风。
近年来,济宁市深入实施“六进普及”工程,让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上,圣源村无疑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一。在前期美丽乡村建设完成硬化、亮化、美化、净化的基础上,村里着重在提升村民文化涵养上下起功夫。“为了改变村里红白事铺张浪费的现象,村里设立了红白理事会,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严格按照村内制定的红白事标准实行。”尼山镇宣传委员宋思亮介绍。而针对农村最容易出现的家庭问题、诚信问题,村委会高标准建设“善行义举”四德榜,定期开展“爱、诚、孝、仁”为主题的四德评选活动,村里评选出的好媳妇、好婆婆、孝贤儿女、诚信经营户等全部上榜。通过榜样的力量,发挥典型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村民形成向上向善的舆论氛围。
在有着80年历史的曲阜实验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早已融入每一位老师的日常教学之中,融入每一个孩子和家庭之中。走进校园,墙壁上、连廊上都雕刻着一些经典的名言警句。学校以“和乐致美”的理念,扎实推进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开展《论语》诵读和古诗文诵读活动,并开发了校本教材《杏坛魂》,继承先师之遗风。在这里,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背诵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言,而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他们的生活,改变了他们的习惯。
今年11岁的袁金涛,是五年级六班的学生,他告诉本刊记者,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就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而一年级一班的孔开源今年只有6岁,他告诉本刊记者,自己上学前就跟随妈妈参加过儒学孔子文化大讲堂,以前经常跟妹妹打架,而在背诵了《弟子规》以后,里面有一句是“首孝悌,次谨信”,“现在我知道妹妹是我最亲近的人了,就不再打妹妹了。”孔开源说。而曲阜实验小学的老师,也在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养德。有着多年教龄的美术老师马培钧对本刊记者说,他最喜欢画的是梅花,喜欢它的清气坚毅,而在教学之中,他也着力把梅花这种“文质彬彬的君子之气”传承给孩子们,这种传承不是“输入式”或者“说教式”的表述,而是通过学校的活动、日常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浸润给孩子,重要的是“言传身教”,让自己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济宁市以文化人,以德养善,将传统文化送入百姓生活,也让它们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政者,正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思想中丰富的修身立德、治国理政智慧和思想,恰恰与当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不谋而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把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应用到干部教育培训中,济宁市倾力打造了国家级的政德干部教育基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干部政德教育,提升干部的为政之德。
为了让接受政德教育的干部真正入脑入心,使政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济宁市干部政德教育学院打造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四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在课堂教学方面,学院打造了《儒家文化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传承儒家思想精髓涵养干部为政之德》等10多堂专题课程,先后编撰出版了《政德教育读本》《读孟子养政德》《干部政德教育现场教学讲解词》《论语译注》等辅导教材。在学习了书本知识以后,学员们可以去“三孔”、周公庙、颜庙和邹城孟庙、孟府、嘉祥曾庙以及孔子研究院等20多处现场教学点,分别学习儒家孝道思想、廉政思想、仁政民本思想、规矩之道等内容。学为所用是为本,为了让学员能够充分学习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社会管理、乡村治理之中,学院还开发了曲阜市书院街道书院村、姚村镇姚庄村、邹城市石墙镇上九山村等10余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验村居”教学点。为了传承儒家礼乐教化思想,学院与中宣部合作拍摄了专题教学片《政德的力量》,匯集地方传统曲艺打造了组合剧目《儒风雅韵》等,与山东电视台合作拍摄了干部政德教育纪录片《政德基地正德圣地》。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的中长期班次先后到济宁开展干部政德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