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展厅展示道具现状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

2017-04-28 03:56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曾侯乙展柜编钟

龚 乾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展厅展示道具现状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

龚 乾

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人民的文化名片,设计水准代表我省在博物馆展示道具与陈列艺术的最高水准。而展品展示的方式、陈列的手段、展示道具的设计是博物馆设计中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建筑及空间设计。湖北美术学院师生从多学科角度综合分析博物馆现状,引入用户(观众)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从展品出发去设计道具,根据展品与道具的组合状态,对博物馆展厅进行优化设计。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展示道具;用户研究

我国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的背景下,展示道具的研究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西方基于博物馆学、符号学、博物馆与艺术画廊等相关专业研究潜精研思,如德国的博物馆道具技术全球领先研发,英法美等国基于交互、全息投影等新技术的表现性展示道具,奠定了其世界闻名的博物馆与艺术旅游城市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观众研究为核心是发现观众参观博物馆的核心价值,目的在于去定义其价值和设计优化的核心策略,构建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的全流程观众体验,强调开展观众研究,发现和洞察他们的诉求和动机以及他们的价值观。最终通过这样的价值观以展示道具作为切入点去发现内在的设计改良与深化可能性。

湖北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经过数次改造扩建工程,现已经升级成集收藏、展陈、科研、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同时也是湖北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由湖北美术学院展示设计专业师生作为核心成员,与湖北省博物馆展陈部充分交流后,在湖北省三期扩建过程正式启动前,历时数月,从展示道具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对曾侯乙展厅进行了六个部分的调研分析,调研报告的优化方案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并于2016年1月立项为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一、曾侯乙展厅的主题、背景

曾侯乙是战国时期南方小国曾的国君,从出土的文物来看,他兴趣广泛,非常注重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同时也是擅长车战的军事家。曾侯乙展厅主要以展示曾侯乙墓(今随州市郊)出土的随葬品为基础,从万余件文物中展览陈列最有代表性的360件文物进行展厅陈列,共分为分祭厅、青铜器、兵器、车马器、竹简、漆木器、金玉器和乐器八大展区,从多侧面展现2400多年前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曾侯乙墓所出土文物中有9件被定位国宝级文物,其中曾侯乙编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完整也是最大的青铜编钟,还有代表战国时期青铜冶铸业极高水平的失蜡法所铸造的尊盘,编磬、鼓、瑟、笙、排箫等大量乐器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图1 展厅平面及道具分布图

图2 展区分区图

二、曾侯乙展厅展品调研

曾侯乙随葬有5件衣箱,38种134件青铜器,13件酒器,4777件兵器,8种125件乐器,535件金玉器,230多件漆木器,以及1127件用器。调研组用图形化方式对文物进行分类并调查计算了展览文物和出土文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中展出比例最高的为酒器38%,而展出比例最低为兵器1%。

展品分类中,研究小组成员测量了主棺内棺、主棺外棺、彩绘陪葬棺的长宽高尺寸(主棺外棺有3000mm长,陪葬棺1800mm长,高度从1600mm到600mm)。该展厅的青铜器也是历年来我国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较全的一次。研究成员用十个类别的表格系统罗列了曾侯乙展品的尺寸,成为后续设计中的第一手数据。

三、曾侯乙展厅展示道具调研

平面布局整体呈对称式结构,编钟部分为一个圆弧形布局,打破结构上的沉闷。整个展厅所设计的参观路线从左边顺时针依次为棺木——墓区模型——青铜器——编钟(乐器)——漆器——衣箱——金玉器——车马兵器。其中青铜器、乐器、墓棺区大约各占展区总面积的15%;车马器、金雨器、漆器大约占展区总面积10%。单独的曾侯乙墓模型展区约占展区总面积8%(图1,图2)。

课题小组对展示道具占比展厅面积比也进行了测量:道具投影面积所占比例最大的为乐器区,约为展厅面积的3/4。而道具投影面积占展厅面积比例最小的为祭祀区,约为1/10。曾侯乙墓模型、青铜器、衣箱、金玉器等展区约为展厅面积的1/4到1/3.测量结果表明展厅道具所占面积的比例与展品体量具有较大关系,普通尺寸的展品(如金玉器)道具在展厅主要集中在30%的面积占比。

根据曾侯乙展厅道具的主要类型,我们将其划分为功能性和辅助性两类。功能性展示道具根据道具尺寸划分为大型(墓棺展柜、编钟展柜)、中型、小型、异型四种类别进行调研,而辅助性道具分为展板、指示牌、展架。编钟展柜占比面积最大,为保护曾侯乙编钟的需要展柜里充惰性气体,四面均为防爆玻璃以便更加直观地观察展品。楚人尚赤,编钟以红色绒布衬底。小型立柜主要尺寸为1000mm长宽,2500mm高。数量最多的为壁柜(贴墙壁的展柜),仅曾侯乙墓展厅壁柜数量为32个。在道具内部,仍然有为小展品所设计的亚克力托架,均为根据展品进行特殊设计与定制,让展品以合适的角度与高度进行陈列。

经过人机工程学数据分析表明,展厅净高为5000mm,4000mm—5000mm为电路,中央空调、通风照明等基本设备布置区域,展厅流线为从左往右顺时针参观,陈列密度基本集中在40%。棺椁展和编钟展区两部分展区占地面积较大,因此过道的宽度留了4000mm 以上,人有足够的空地退后观察展品的全貌。而金银器部分,因为展品小,展具的体型也小,因而展览密度较高,但是过道宽度仍不小于2000mm。展示道具中普通立柜高度为950mm,壁柜高度为700mm—900mm。曾侯乙墓按1/10的比例制成模型布置在展厅地下,人在参观的过程中需要弯腰,越高的人观看弯腰的幅度越大,小朋友视线低,看到模型越清晰,阶梯中还加了特殊通道,方便残疾人和老人通行(图3,4)。

图3 曾侯乙墓展厅陈列密度分析图

图4 展示道具综合分析图

图5 空间流线、节奏分析图

四、展示道具综合分析

整个展厅是多种展示道具相结合,不同的展示道具组合围绕展厅内部结构形成展示道具来规划的流线,首先呈现的是体量较大的墓棺展柜——高低起伏形成更丰富的空间节奏的下嵌式异形展柜——根据展品需要大小略微不同的中型展柜——沿中型展柜且高效利用空间的两侧排列的壁柜——以编钟圆形大体量展柜打破方形给人的沉重呆板之感,成为空间重心——中型展柜流线陈列展品——在靠近出口的地方辅以小型展柜和直线入壁式展柜完成展示道具引导的整个空间流线(图5)。

在墓穴场景还原的模型中,场景复原可以直观地传递墓室的方位、朝向信息,复原场景的展示道具成为展示空间叙事的重要部分,通过再现与还原的方式进行信息传达。但对于向下且部分突出地面的异形墓穴场景模型,观众观看时不能更加近距离的接近,靠近中心位置不易观看,照明方式效果不佳。多媒体信息屏幕形态过于单一,营造的氛围不足,观众主动接触多媒体的兴趣不够大,形式不够有吸引力。陈列形式上较为单一,多为立柜与壁柜展览,显得生动性不足。也因为此,缺乏与观众互动的装置与媒介,观众参与感较弱。且由于展区展品体量悬殊较大,导致展示道具的体量变化节奏强,与观众心里预期产生可能会产生差距(图14)。

通过在持续数天调研小组测量和分析绘制,课题小组对展厅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通过小组内部成员的头脑风暴与会议讨论,找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提升优化的空间。例如寻找到标志性的设计元素,如编钟图案整合应用;以曾侯乙生活的时代为背景,强化叙事主题,增强参观时的时代浸入感,提高观者参与感;根据沉浸式观展方式复原曾侯乙生活环境与场景,优化现有照明布局,并运用多媒体交互技术,多感官多角度增加观者对于主题的了解与体验(尤其是编钟板块);考虑调整出入口位置,将棺椁展区放置参观流线的后部,强化导识系统,适应儿童视角的多媒体显示屏,提升残疾人士通道便利性等人文关怀设施等。

五、参观者研究

根据以上所探讨的改进与优化方向,课题小组从多个改良方向思考,经过反复的讨论,归纳提炼出13个核心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均指向了以博物馆改良的思路,以观者的调研结论佐证设计师思考的方向是否恰当,让设计方案不仅仅停留在设计师脑中的“突然奇想”而经受住评判和考验,并总结综合观者意见后提出调整改良优化方案。

通过问卷调研,调查反馈与预期调研结果较为相似,基于前期调研的改良优化方案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但也有部分调研结果与预期有较大出入。例如编钟位置放置调整,仅有一半人表示同意。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设计方案调整,最终归纳出以下几点修改意见。1,强化进出口标识,展厅内部标识用元素统一化。2,增加序厅,让从序厅过渡到墓棺展区更加自然。3,在序厅利用多媒体介绍人物信息,介绍挖掘曾侯乙墓的相关背景资料。4,结合现有曾侯乙棺椁展区,在适当增加出土时的场景环境,增加浸入式体验感受。5,运用微信,APP、馆内多媒体体验互动等多种媒介去扩大展览的信息传播途径。6,将编钟演奏音乐作为编钟展厅的背景音乐若隐若无的导入,增强感官体验,利用多媒体交互设施增强互动性。7,优化残障人士参观路径。8,增强情境性展区灯光氛围营造。9,将不同展区所展示的图形元素,色彩等引用到空间设计中。

六、展示道具优化设计方法

1.设计元素的提取

展示道具形态设计必须先对设计内容有透彻的理解,才有可能对其进行元素的提取,并将所提取的元素符号化,再将符号用合适的手法运用到道具设计中。与此同时,设计师还应该对展示主题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横向与纵向分析,将它们合理、生动地进行元素提取,这是展示道具设计方法的最初步骤。

设计元素的找寻可以从形态、质感、色彩、受众、意蕴等多个角度进行分别提取,对于设计主题的充分理解,找出能够代表该主题的元素加以运用。课题小组从青铜器、编钟等代表性的展品形态、质感、色彩、意蕴等多个角度进行分别提取。

2.元素的符号化

将提取的元素运用符号学原理结合实际的展示道具设计项目及要求将其符号化,这是实现展示道具设计艺术特色的关键环节。元素的符号既要立足于展示主题与信息,同时也要符合审美原则,并在创造性的继承传统元素符号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

博物馆展示道具设计需要在原有的如展台、展柜、展架、展板内容上巧妙地运用新的形式,创造一种合适的设计符号。如以曾侯乙生活的战国时期为背景,在道具设计上能够营造主题氛围,提高观者参与感。在设计初稿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符号的深化与完善,使展示道具设计具有独特的内在品格,呈现主题特色;或者有意识的改变符号间的一些常规组合关系,将提取的元素运用提取、移植和改造的手法结合实际的展示道具设计要求将其满足展示空间视觉与审美需求,这是实现展示道具设计艺术特色的关键环节。

高银贵提出的元素符号化的手段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为提取,移植和改造。提取是提取展示内容中特有的符号及排列方式,从中提炼一种新意,运用新的手段来满足现代展示空间视觉与审美需求。提取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具象模仿,从而更深层的在美学上去寻找交融点。移植是将提取的元素符号有选择性的保留,这种保留可能是保留部分片段,也可能是保留符号排列格局。将新设计移植到原有道具形态上获得新生。改造则是在对于习以为常的道具难以引起热门足够的注意和兴趣的情况下,将一些常见到的符号变形、分裂,或者把代码编制顺序加以改变,就可以起到引人注目、发人深省、加强展示信息的传递作用。

3.符号的功能化

展示道具的功能化让展示道具能够进入展示空间,成为空间焦点与重心。展示道具的设计是以能最佳表达展品信息、衬托展品性能、方便观者参观、吸引观者的兴趣为原则的。观者参观展示空间是有动机的,动机除了获取信息以外,还包含对环境精神上的需求。当今信息时代,在互联网能够提供众多共享资源的背景下,只有营造出来的环境是满足观者精神需求的展示空间才能引人注目,吸引观者。

展示道具的发展过程正是展示道具功能性不断完善的过程:从简单的展示与储藏展品到在展厅中道具可以对空间进行规划,对参观人群进行引导;从基础的陈列展品到可以帮助营造空间氛围,深化空间主题;从最初的单一陈列功能到空间构成的主体。展示道具的承载展示功能、空间引导规划功能、营造空间氛围功能、强化品牌形象、艺术化呈现等复合功能的发展促使了展示道具设计创新性的可能,开拓了符号学视野下展示道具设计研究新的空间。

4.符号的深化与完善

深化符号元素的作用,使得展示道具设计具有独特的内在品格,呈现主题特色、配合营造空间意境,成为展览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在现有的博物馆展厅内,展示道具不再是传统基础造型的展台或展柜,而是根据空间氛围来演变道具。设计师们通过改变道具的色彩、材质与整个展示空间相结合;通过对空间的色彩与光影的把握,配合同系列的展示道具,营造出更富有特色的展示空间,更有力地突出展示主题,配合营造空间意境,成为博物馆设计优化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在序厅利用多媒体形式介绍发掘背景,增加相关人物信息介绍,利用模型或加入一些带有时代感背景的装置营造氛围。

图6 优化方案序厅设计

七、整体优化设计

课题小组分工合作,借助步测、卷尺工具获取了展厅各类展示道具、多媒体、平面布局设计规划中,我们经过现场调研,设计规划,观众研究后调整了原来拟定奖编钟位置调整的优化方案。正如湖北省博物馆展陈部资深设计主管所指出:展厅的功能分区不能随意变动,因为展品的前后分布是根据古代登记制度来设计的,彰显地位的用品靠前,生活器物居后,整体分区仍然参照原先设计方案,但入口增加序厅,序厅用可视化图形的方式,以曾国之谜为主题,来进行参观前的主题导入,营造气氛让参观过程更加清晰且具有逻辑性。

现有墓棺的展示道具边角生硬,考虑观众安全问题,将其倒角处理,展柜图案提取棺椁纹样用阴刻手法进行处理,在壁柜中将说明文字的内容嵌入墙之中,增加特殊字的拼音。中型展柜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放置于地面,另一种悬挂于吊顶,具有错落感。在小型展品的展柜中,设计多个与墙面齐平但凹陷进去的展示区,设计合适照明设施,将更多的展品,更集约的展览密度和更加具有平面经营和美感陈列在观众眼前,并将所有的标签、说明牌、导视牌等导识系统重新进行平面设计(图19)。

墓棺展示道具周围填充沙石土等材料,用玻璃覆盖,让空间层次更加丰富,用不同材质与光带来加强展品的神秘以显示对楚文化的崇敬。编钟展柜体量巨大,将展柜顶部的射钉改为柔和的光带,削弱照明器具对于观者观看的视觉影响,强化浸入感,神圣感的照明体验环境,在编钟旁边增加了互动式道具,它的排列顺序跟编钟的顺序一样,加入红外线感应,人碰触便发出编钟轻微的响声,观者更直观感受编钟的魅力,并通过编钟背景音乐的低音量导入来让观者感受楚国音乐与造物之美(图6、图7、图8)。

龚乾 湖北美术学院讲师 武汉理工大学与湖北美术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图7 序厅设计

图8 优化后展厅设计方案局部

[1] 徐勇民. 新建文档——徐勇民札记[M].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5. [2] 杨先艺. 艺术设计史[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 龚乾. 展示道具系统体系研究[M]. 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 单宁,龚乾. 展示设计[M]. 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F713.83

A

1009-4016(2017)01-0119-06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259),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014B137),时尚艺术研究中心项目(IFA-2015-06),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JD-2015-02),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湖北民间美术博物馆”规划研究。

猜你喜欢
曾侯乙展柜编钟
金石齐鸣话编钟
博物馆临时展览中的展柜优化设计思考
曾侯乙的音乐之声
曾侯乙编钟
曾公编钟铭文补说
超越“展”与“藏”
购物商场装饰设计与展柜设计的关键
乐器学视域下曾侯乙墓乐器某些问题的阐释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温湿独立控制展柜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