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宾,姜光明,顾雪林,袁强生,顾秋明,钱彩源
(1.苏州市吴中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苏州 215104;2.苏州市吴中区金庭农林服务站,江苏 苏州 215111;3.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农林服务站,江苏 苏州 215107)
投喂抗肠炎功能饲料对河蟹养殖效果与水质的影响
魏宾1,姜光明1,顾雪林1,袁强生2,顾秋明3,钱彩源1
(1.苏州市吴中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苏州 215104;2.苏州市吴中区金庭农林服务站,江苏 苏州 215111;3.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农林服务站,江苏 苏州 215107)
为探索抗肠炎功能饲料对河蟹养殖性能与水质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全程投喂抗肠炎功能膨化饲料的河蟹养殖试验,并设置投喂冰鲜鱼的传统投饵方式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试验组河蟹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河蟹的平均增重率和肥满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池可以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成本。与投喂冰鲜鱼的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全程投喂功能饲料可降低养殖水体TP含量。综上所述,抗肠炎功能饲料完全可以替代冰鲜鱼,全程投喂抗肠炎功能膨化饲料可以提高河蟹的养殖性能,增加经济效益,减少水体磷的污染,是一种“高效、绿色、生态、低碳化”的新型河蟹养殖模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河蟹;抗肠炎功能饲料;养殖性能;水质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大闸蟹,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1],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名特优养殖品种。近十余年来,河蟹的养殖产量从2000年的23.24万t增加到了2012年的71.44万t[2],江苏省是河蟹主产区,2008年河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5%[3],太湖蟹作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农业的主导品种之一,养殖面积广,近年来,全区的年产值稳定在8亿元左右。传统的河蟹养殖模式是投入大量的冰鲜鱼,但投喂冰鲜鱼的残饵易引起水质败坏,易带入弧菌等病原生物,加大了养殖风险和养殖成本,还造成环境污染。再者,每年大量捕捞海水鱼,大量消耗海水鱼资源,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有关河蟹养殖模式及密度、增氧技术、养殖容量、套养鱼虾品种、养殖水质变化等方面已有较多报道[4-11],但有关河蟹冰鲜鱼替代饲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在提倡“高效、绿色、生态、低碳化”养殖模式的大背景下,探索新型养殖模式、新型投喂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全程投喂抗肠炎功能性膨化饲料,与投喂冰鲜鱼的传统养殖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探索成本低、环境友好的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户抵御养殖风险的能力,促进河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1 试验设计
在苏州市吴中区河蟹主养区东山、临湖、金庭3个镇选出3个实施区,确保实施点的养殖企业或者养殖户拥有河蟹养殖塘口2个以上作对照,每个塘口面积在25×667 m2~50×667 m2之间,且每个塘口的面积相近、养殖管理人员相同。
1.2 日常管理
在选择的3个养殖区均采用主养河蟹套养青虾的养殖模式,但具体放养比例有所不同。试验组全程投喂人工饲料,即采取“两头精、中间青”的投喂模式,分别投喂蛋白质含量为40%(3—5月)、36%(6—8月中旬)、40%(8月下旬—10月)的抗肠炎功能膨化饲料。对照组投喂冰鲜鱼及饲料,各区冰鲜鱼的投喂量与投喂方式略有不同,日常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
表1 各试验区苗种放养与饲料投喂模式
1.3 饲料制作
试验用饲料是采用后喷涂工艺,将抗肠炎功能蛋白(由昆山贝瑞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加入膨化饲料中制成抗肠炎功能膨化河蟹饲料,其特点是能有效抑制肠道的慢性炎症,保护肠绒毛组织,提高对饲料的吸收利用能力,降低饲料系数,环境友好。在抗肠炎功能性膨化河蟹饲料中,抗肠炎功能蛋白添加量为0.5%;3—5月的膨化河蟹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0%,6—8月中旬的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6%,8月下旬—10月的育肥料蛋白含量为40%,后期饲料蛋白以高档鱼粉为主。
1.4 测定参数及方法
试验结束后,将池塘里所有河蟹起捕,迅速测量各个池塘河蟹的生长指标,体长采用游标卡尺测量,精确到0.2 mm,体质量用电子秤称量,精确到0.01 g,并计算肥满度、肝体比、性腺与体质量比、存活率、饲料系数等指标。具体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N0为初始河蟹放养数量(只);Nt为终末河蟹数量(只);W0为初始平均体质量(g);Wt为终末平均体质量(g);F为消耗饲料质量(g);L为河蟹体长(cm);Wg为肝胰腺质量(g);Wx为性腺质量(g)。
水质指标测定选择对河蟹生长影响较大的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铜、锌离子等指标。NH4+-N和NO2--N的测定时间选择在河蟹蜕壳、生长高峰的4—8月,每月采样1次,共采样4次,其余指标于8月13日检测1次,所有指标委托苏州国际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检测。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试验中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误差(X±SD),统计显著水平为P<0.05。
2.1 饲喂抗肠炎功能河蟹膨化饲料对河蟹生长性能的影响
各实验池到11月底养殖结束,经统计,各实验池的河蟹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见表2。从表2可知,3个试验区的河蟹平均增重率差异不大,均在93%左右,试验组的肝体比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肠炎功能性膨化饲料能有效降低河蟹养殖的饲料系数。由于各区养殖水平的差异,河蟹存活率2区最高、3区最低,但无论哪个养殖区,实验池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池2%以上。河蟹的肥满度、性腺与体质量比没有差异。
表2 抗肠炎功能性饲料对河蟹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喂抗肠炎功能河蟹膨化饲料对河蟹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饲喂抗肠炎功能河蟹膨化饲料对河蟹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3。从表3可知,在3个养殖区域中,1区的平均规格、价格和亩效益最高,超过10 000元/667 m2;3区的亩效益最低,但试验池为1 045元/667 m2,而对照池仅为100元/667 m2。从区域1和区域2可以看出,当养殖面积相近,河蟹的放养量在1 200只/667 m2时,养殖产量最高;当放养量减少为800只/667 m2时,河蟹的平均规格最大。比较各区对照池和试验池,两者养殖的河蟹在养殖产量、平均规格和价格方面相差不大,但试验池的亩成本低于各自对照池,而亩效益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饲喂抗肠炎功能饲料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表3 抗肠炎功能性饲料对河蟹养殖效益的影响
2.3 抗肠炎功能饲料对河蟹养殖池水质的影响
各区试验池和对照池NH4+-N和NO2--N检测结果见图1图2。NH4+-N随着时间的变化无规律可循,但其绝对数值均较低,远低于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DB32/T 1705-2011)的一级排放指标。NO2--N的季节变化也无明显的规律性,但在高温季节,对照池均高于试验池,说明投喂抗肠炎功能膨化河蟹饲料有利于饲料中蛋白质的吸收,减少了氮的排放。
图1 各试验区NH4+-N含量变化图
图2 各试验区NO2--N含量变化图
水质TN、TP、CODMn、Cu、Zn等指标测定值见表4。从表4可知,各试验区的试验池与对照池的水质指标相对较好,投喂抗肠炎功能饲料对池塘TN和CODMn的影响很小,铜(Cu)、锌(Zn)的指标远低于一级排放指标。值得注意的是,从水体TP含量分析,各区域对照池的TP含量均高于试验组,说明投喂冰鲜鱼增加了池塘磷含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池塘的磷污染,而投喂抗肠炎功能饲料后能有效降低排泄物、残饵中磷的排放量,池中TP含量低于对照池,因而有利于水质资源的保护。
表4 各区TN、TP、CODMn、Cu、Zn等指标检测值mg/L
研究选取面积相近或相同的池塘作为试验池和对照池,探索了不同养殖模式下全程投喂抗肠炎功能膨化饲料对河蟹养殖效果及养殖水质的影响。从经济效益分析,试验池的亩效益均比对照池高,亩成本均比对照组低。1区采用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混合种植,早春施进口复合肥,3月施氨基酸肥,3—9月用微生态制剂的水质管理模式,养殖效果最佳,效益达10 000元/667 m2以上;其次是2区,采用茶籽饼清塘,种植单一水草品种伊乐藻,7—8月放螺蛳300 kg/667 m2的管理模式,667 m2效益在3 500元以上。模式3的对照组亩效益最差,主要问题是水草覆盖率不足,微生态制剂使用不太到位,造成饲料系数提高,存活率、产量与规格显著下降。不同养殖模式下,经济效益差别较大,这可能和池塘面积、放养密度、水草的栽种、日常管理维护等因素有关,人为因素可能也会造成结果的一些差别[8,13-14]。
有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肠炎蛋白能明显提高石斑鱼的生长性能,主要原因是,抗肠炎蛋白粉蛋白质和淀粉消化酶活力产生了显著影响,活力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减少应激反应,改善肠道形态结构,从而提高养殖对象的养殖性能[15-17]。该试验结果支持上述研究的结果,全程投喂抗肠炎功能膨化饲料的养殖模式可提高河蟹存活率、降低饲料系数,说明抑制慢性炎症后,维护了肠道健康,提高了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养殖性能,是一种高效低碳的新型养殖模式。
项目组还对投喂抗肠炎功能膨化河蟹饲料对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和对照池相比,投喂抗肠炎功能膨化饲料能有效控制水体中TP的浓度,有利于环境保护。全程投喂优质人工饲料,可有效控制饲料的质量、提高河蟹品质、显著降低投喂冰鲜鱼带来的环境污染,还保护了海洋渔业资源,完全可以将河蟹养大、养好、高产。因此,应加大推广力度,鼓励广大养殖者全程投喂功能性饲料等优质河蟹饲料,提高河蟹品质,打造优质河蟹品牌,提升苏州河蟹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河蟹产业可持续发展。
[1]李廷友,谢标,陆波,等.中药添加剂对中华绒螯蟹扣蟹非特异性免疫力影响的研究[J].淡水渔业,2005,35(1):3-6.
[2]茅海成,王高龙,杨永超,等.中华绒螯蟹不同规格亲蟹池塘生态育苗效果的生产性评估[J].水产科技情报,2014,41(5):233-236.
[3]周露洪,谷孝鸿,曾庆飞,等.固城湖围垦区池塘河蟹养殖环境影响及模式优化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29(1):36-42.
[4]周明东.池塘养殖不同规格、密度河蟹生长特性及养殖效果[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5]丁洪祥.大规格河蟹高产养殖试验[J].科学养鱼,2010(3):24-25.
[6]董江水,陈红军,王新华.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生长特性及投饵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6):378-380.
[7]李定国,王煜恒,王会聪,等.水草密度对河蟹池塘水质和养殖效益的影响[J].水产养殖,2015(12):11-15.
[8]刘勃,蒋国春,周建勤,等.河蟹生态养殖不同放养模式的效果[J].水产养殖,2002(6):3-5.
[9]金刚,李钟杰,谢平.草型湖泊河蟹养殖容量初探[J].水生生物学报,2003,27(4):345-351.
[10]刘伟杰,张金彪,王桂民.河蟹池塘循环水低碳高效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14(5):51-52.
[11]叶青,胡云飞,何义进,等.微孔曝气增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水产养殖,2009,30(4):8-12.
[12]陈家长,胡庚东,瞿建宏,等.太湖流域池塘河蟹养殖向太湖排放氮磷的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2005,21(1):21-23.
[13]汪留全,胡王,邓朝阳,等.池塘养蟹的放养密度与产量和育成规格的研究[J].水利渔业,2000,20(6):16-17.
[14]杨志刚,刘启彬,姚琴琴,等.养殖密度和饵料组成对河蟹仔蟹生长和存活的影响[J].生物学杂志,2015,32(6):34-39.
[15]刘淑兰,胡佳平,刘永贵,等.抗肠炎功能蛋白缓解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环境应激的作用[J].水产科学,2015,34(3):174-177.
[16]郭培红,宋学宏,李勇,等.抗肠炎功能蛋白对工业化养殖点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及肠道形态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4,35(22):71-75.
[17]周邦维,李勇,郭培红,等.抗肠炎功能蛋白对工业化养殖点带石斑鱼生长、水环境和消化酶的效应[J].饲料工业,2013,34(16):20-25.
Effects of feeding anti-inflammatory functional feed to Eriocheir sinensis on the culture performance and water quality
Wei Bin1,Jiang guangming1,Gu xuelin1,Yuan qiangsheng2,Gu qiuming3,Qian caiyuan1
(1.Suzhou Wuzhong Aquaculture Technology Extension,Suzhou 215104,China;2.Suzhou Wuzhong Jinti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ervice Station,Suzhou 215111,China;3.Suzhou Wuzhong Dongsh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ervice Station,Suzhou 215107,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feeding anti-inflammatory functional feed to the Chinese mitten crab(Eriocheir sinensis)on culture performance and water quality,we performed feeding experiments by using anti-inflammatory functional feed,and a control experiment was set up by feeding carbs with ice fresh fish as usua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while the feed conversion ratio was low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verage rate of weight gain and the fat factor.In terms of the economic efficiency,feeding with anti-inflammatory functional feed could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culturing costs.In addition,the content of total phosphorus in water from experimental group was reduced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ice fresh fish used in traditional feeding model could be substituted by anti-inflammatory functional feed,and this substitution enhanced the culture performance,increased the economic benefits,and reduced the pollution of total phosphorusaswell.Therefore,theanti-inflammatoryfunctionalfeedcouldberecommendedas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low-carbon alternative for the Chinese mitten crab culture.
Eriocheir sinensis;anti-enteritis functional feed;culture performance;water quality
S963.73
A
004-2091(2017)04-0040-06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4.009
2016-06-06)
2015年吴中区农业产业化重点扶持项目
魏宾(1982-),男,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技术研究推广.E-mail:42546733@qq.com
姜光明(1982-),男,工程师.E-mail:jiang_guangmin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