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鲲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2017年3月3日7时53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利用开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新技术试验卫星“天鲲一号”,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天鲲一号”新技术试验卫星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独立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颗卫星,它的成功发射使航天科工自主拥有了一型高功能密度小型敏捷卫星平台,拓展了我国小型低轨通用卫星平台型谱。
“蛟龙”号完成2017年“第一潜”
2017年2月2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印度洋完成中国大洋38航次首次下潜。这是“蛟龙”号2017年开展的“第一潜”,也是我国首次对西北印度洋开展深潜调查。“蛟龙”号此次最大下潜深度为3 117米,水中时间9小时48分钟,海底作业时间6小时5分钟。本次下潜对潜水器的航行控制、均衡调节、水声通信与定位、取样作业等功能进行了测试,完成了潜水器技术状态确认,并开展了实习潜航员主驾驶实艇训练。
我国研制的最轻金属结构材料“笑傲太空”
我国研制出来的新型镁锂合金,其密度根据用途可达到每立方厘米0.96~1.64克,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通过在金属镁中添加锂元素,使其具备了低密度、高比刚度、高比强度的优异力学性能和减震、消噪的高阻尼性能,以及抗辐射、抗电磁干扰性能,代表了镁合金发展的技术前沿,被称为未来最为“绿色环保”的革命性材料。
奇迹水晶中暗藏5万年前生命活体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专家在墨西哥奈卡水晶洞中发现一块被命名为奇迹的水晶,且晶体中暗藏着5万年前的生命活体。
墨西哥奈卡水晶洞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晶洞穴,里面的温度高达近50 ℃、相对湿度高达90%,被誉为是“仙境般的地狱”。然而,科学家却在非常严峻的环境里发现被水晶封存在内的微生物,而且还有生命活动迹象,这意味着这些生命体很有可能存活已经超过5万年。
DNA天然荧光首次被“捕获”
2017年2月21日,美国西北大学纳米成像专家瓦蒂姆·白克曼和张浩率领团队,利用他们开发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发现,在合适波长的可见光照射下,DN A(脱氧核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会被激活,并发出“美丽”的天然荧光。这一技术大大增强了科学家们对单个生物分子和细胞核内重要遗传物质的研究能力,将推动纳米显微成像和分子生物学进展,为癌症研究打开全新视野。
首个治疗性艾滋病疫苗或将问世
2017年2月22日,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逆转录病毒和机会型感染会议上,西班牙IrsiCaixa艾滋病研究院贝阿德里斯·莫塞公布了艾滋病新型治疗性疫苗临床试验结果:5个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体内病毒复制不仅被成功抑制,且停止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 T)的时间首次超过4周,其中一名甚至达到7个月之久。新疫苗在5人身上表现出的积极效果证明,首个停止服药也能阻止病毒复制的HIV治疗性疫苗或将问世。
基因疗法首次治愈常见遗传病
法国研究人员称,他们利用基因疗法成功治愈身患镰状细胞贫血的15岁男孩,该疗法在其他7个患者身上也显示出惊人疗效。这是基因疗法首次用于治疗常见遗传病。早在几十年前,基因疗法就被认为能治愈包括癌症和囊肿型纤维化等几乎所有疾病,但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一点点“兑现承诺”。这一研究意味着,基因疗法成为治愈常见遗传性疾病的主流手段,也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中国首条空中自行车道试营体验云端行走
全国首条空中自行车道——厦门云顶路自行车快速道示范段于2017年1月26日开始试运营,这条全程高架的空中自行车道全长7.6千米。桥梁为高架形式,沿厦门已有的BR T快速公交桥两侧布置,沿途串起厦门多个主要商业中心和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并与沿线的BR T站點、地铁站、公交站设置接驳。全线共建设了7个平台,共设置了355个公共自行车停车位和253个社会自行车停车位,每个平台都配备了自行车调度升降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