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胜:为创新而生的“工人发明家”

2017-04-28 06:16严丽琴
科学之友 2017年4期
关键词:工作

严丽琴

他是矿山的技术明星、劳动模范、集团创新标兵,山西省技术能手、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省政府和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技师,但当问起最喜欢别人怎么称呼他时,他嘿嘿一笑:我只是一名由农民工成长起来的普通工人,叫我“王老牛”吧,矿友们都这么叫。

他就是潞安集团常村煤矿综采二队工人王文胜。“五小”作品展示会场上的短暂接触,他的幽默风趣感染了我,之后的进一步交流,他的优秀品质折服了我。27年如一日,不轮休不请假,将青春年华奉献给矿山,他重新定义了工作的含义;向“洋设备”大胆开刀,将旧技术彻底革新,他集中诠释了创新的内涵;跟着老外“偷”艺,将所学知识毫无保留传授,他全新展示了师傅的境界。

宝剑锋从磨砺出

出生在平顺县青羊镇一个农民家庭的王文胜,从小勤奋好学,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1989年7月高中毕业后,本想继续深造,但想到贫困的家庭,懂事的他选择了当一名煤矿工人,1989年10月,他以一个农民协议工的身份来到潞安集团王庄煤矿参加了工作。

刚参加工作,队里分配给王文胜的工作都是粗杂活,队长看着年龄小、身单力薄的他,难免有些轻视;但是凭着踏实做事、老实做人的品行,尤其是一次胶带输送机回收时,他的顽强毅力和团结精神让队长和工友们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一次,队里安排工人们处理一些废旧的胶带运输机,工作量相当大,队长按人头将工作分配下去。身强力壮的人一次能扛三四件,而身体单薄的他最多只能扛两件。开始的时候,他一次还可以扛两件,但跑的次数多了,身体就吃不消了,全身衣服被汗水湿透,肚子饿得咕咕叫,口干舌燥,到后来一次只能扛一件。到了吃饭时间,工友大多都吃饭去了,队长打趣地说:去吃饭吧,别硬撑了。但他告诉自己,不可以倒下,没有别人强大的体魄,但我有愚公的毅力。通过不懈努力,他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工作量,还帮助几个年纪小的工友,许多身强力壮的工友都自愧不如,队长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工作中,脏活累活,他抢着干;难事繁事,他争着办;累活就当磨练自己的意志,繁事就当考验自己的耐心。争强好胜的他,虽没能如愿走进大学,但是求知探索的心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尤其是一次机器出现故障,激发了他的志向,他从此立志当一名机电工。

一次将胶带机安装完毕要试转,但是启动器突然出现故障,全班80多人都无计可施,后来从别的队请来一位机电工,只用了大约3分钟就把故障排除了。后来得知,只是因为多档开关位置不正确,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他。他认识到,井下工作,不仅需要吃苦耐劳,更需掌握一门技术。

当天晚上,他回家整理出以前读过的高中课本,重新温习里面的知识,又向有经验的师傅借了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籍,刻苦钻研。白天全身心投入工作,晚上回家立马开始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虚心向老师傅请教。

参加工作仅半年,表现突出的王文胜就被推荐参加了王庄煤矿组织开办的综采机电技术专业培训班。仅仅3个月的时间,王文胜以总分第三的成绩拿到了“井下机电工资格证书”,走上了煤矿井下电钳工岗位。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1993年8月,王文胜被调入潞安集团新开发的矿井——常村煤矿。简单培训后,他便投入到通过国际招标由英国引进综采设备的技术培训和货物检验工作中。王文胜深知高中学到的英文知识很有限,看着机器上的英文就头大,更别提像天书一样的说明书,和外国专家沟通也是很大的问题,要想给公司把好关,困难可想而知,责任自是重大。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王文胜也曾多次想过放弃,但是一想到如果因为自己的原因,进口的设备性能不好,可能给煤矿造成损失。他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利用高中时那点英语功底,遇到不懂的单词就查字典,解释不通就问那些外国专家。有时因语言不通、翻译又不在,他就用手、笔比划,词典、图纸当作交流的工具。白天同外国专家一起工作,做好记录,晚上一个人在宿舍再对照资料查词典吸收消化,不懂之处第二天向外国专家和翻译虚心请教。

当时,常村煤矿土建工程还未完工,住宿条件十分简陋,房内仅有一张床和一把椅子。没有桌子,他就用包装箱木板来凑和。甚至牺牲掉午休时间,跟着老外“偷”艺道。按照商约在设备未调试成功之前,外方不允许我方任何人员直接插手每一项细节工作,可能是王文胜的好学精神感动了他们,一名叫沃斯曼的外籍专家破例安排他拆装一些配件,每天为其开“小灶”,正因为如此,他很快掌握了国外先进技术,也对进口设备的性能完整性检验的把关有了十足的把握。

王文胜的所作所为,赢得了外商们的一致称赞。通过接触,他与英国专家沃斯曼建立了深厚友誼,在他们回国前还和王文胜喝了告别酒,并合影留念,临行前还送给王文胜一套宝贵的综采设备技术资料和一套专用器具。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王文胜家里摆满了各种井下机电设备的图书和资料。妻子秦艳红说,这些可都是老公的宝贝,解决不了井下机电设备的难题,他睡觉都睡不踏实。睡到半夜,一下就起来了,我就纳闷了:睡得好好的,半夜起来干啥,他说是想到什么东西就起来用笔记下,怕第二天早晨忘了。“这么多年,这已经成了我的工作习惯,不仅要学习,脑子更要不停地思考。”听着妻子的怨言,王文胜笑着说,“脑子里有时候会同时想几个问题,想着想着突然就关联上,问题一下就都解决了。”

工作27年来,王文胜完成的小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成果有120多项,而这些成果都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其中,8项取得了国家专利,4项在全国煤炭行业推广应用,1项获得了全国煤矿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获得了山西省五小竞赛一等奖,发表应用成果和实用性技术论文7篇。

他敢于向“洋设备”开刀,勇于对旧技术进行革新。如连接端头液压支架的连架装置是用20条螺栓固定在刮板机机头下大钢板上,前移支架和推动刮板机前移时受力相当大,导致螺栓经常损坏,且更换难度大、占用时间长,只要发生一次就会影响生产6小时左右,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效果并没有明显好转。为此,矿领导和全队上下十分无奈,王文胜更是倍感焦急,他连续5天静静地盯着容易发生故障的设备,可脑子里却在不停地旋转、策划和反复论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终于在第6天,一个大胆的设想出来了:在大钢板上开槽镶入并焊接对称四个销轴耳座,将连架装置定位在耳座中间,再用销轴穿入耳座压紧,使该装置定位强度加大,这样做不仅保证了安全生产也节约了材料费用,同时也降低了劳动强度。自改造后,在开采过程中,再没出现过类似事故。

王文胜瞄准本质安全矿井建设进行难题攻关。通过在采煤机电控回路中增加U PS不间断电源,改进采煤机电控系统,破解了综采机组机载式瓦斯监测断电仪连续供电、连续监测和完全闭锁等技术难题,超前预防了瓦斯事故,提高了工作面本质安全水平,此项技术为全国首创,获得国家实用专利,具有极高推广价值。由王文胜研制开发的3 300伏高压控制设备电流实时监测系统,在中德合资生产的负荷中心使用,传输给国产通讯设备发出警示信号,提示作业人员停止采煤,实现了中外设备技术上的有效对接,提高了进口综采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杜绝了综采工作面前后溜、压溜等过负荷事故,起到了保证安全、减少事故、促进生产的作用。

与此同时,他还瞄准建设自动化综采工作面进行自主创新。设计制作了综采工作面端头简易支架以及胶带机液压自移项目创新,解决了端头支架人工移动、安装、费时、费力、不能做到轻拿生产的难题,使之更具机械化、连续化、安全化、效率化,取得了国家专利,目前在煤炭行业推广应用。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经过多年的努力,王文胜由一名普通农民工逐步成长为潞安集团综采骨干队的组长、班长、副队长、党支部书记。他时刻提醒自己:是企业提供的学习平台,把自己从只会干体力活的农民工培养成了一名技术工人,自己要把这些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友。

多年来,王文胜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课上教、班中带,亲自授课,悉心传教,带过的徒弟有好几百人,其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很多。作为第一个听着,我聆听了王文胜与徒弟李利星的故事。2008年,李利星大学毕业到潞安集团应聘,参加下级单位双选会找工作岗位,缺乏工作经验又木讷的农村小伙,没有单位与他签约。恰好,王文胜代表综采二队去选人,李利星很胆怯地走到王文胜跟前作自我介绍,同是农村长大的王文胜,将李利星带到常村煤矿综采二队。

两年后,王文胜因工作变动离开了综采二队。李利星开始迷恋网吧,不分昼夜泡网吧,也不再上班下井,没钱吃饭就买上够一个星期吃的馒头。晚上泡吧,白天睡觉成了他的习惯,有时长时间不知他在何处。得知李利星的情况时,王文胜寝食难安,于是,王文胜就开始找他,见人就托人带话说找他有急事。半月后,李利星出现在了王文胜的办公室门口。王文胜同他谈了7个小时,最后给了他自己办公室的钥匙,告诉他:要上网你就到我办公室来,吃饭我管,你给我帮帮忙就行,不算上班,李利星答应了。开始几天除了干完王文胜安排给他的事(就是王文胜业余时间想干的创新创造,帮忙画图、做文字、跑腿等),还忘不了上网打游戏,慢慢地,安排给他的事越来越多,他上网的时间少了起来,再后来,他们干的事有了成绩,获了奖状,他也得到了奖金,从此不再打游戏,跟着王文胜开始了新生活。

類似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王文胜用他的善良朴实,传授给徒弟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极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1年,为搭建技能人才交流平台,潞安集团创建了“王文胜技能大师工作室”。王文胜以工作室为平台,带高徒、传绝技,毫无保留地把实践经验传授给其他职工,所带徒弟中有36人取得了“高级技师”资格证,129人取得技师资格证,有38人走上了副队长以上管理岗位。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山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记者手记:勤劳朴实、默默坚守,他展示着新时代农民工的别样风采;敢于创新,勇于担当,他显示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优秀本色;乐于传授,善于执行,他折射出新时代师者的大雅风范。现在,我终于理解了“王老牛”这个称呼的含义:这里面有工友对他百折不挠精神的称赞,有对他任劳任怨付出的敬佩,还有对他高风亮节无私奉献的赞美!

猜你喜欢
工作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令人为之惊叹的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最重的工作
工作至死何所用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