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功敏
摘要:如何才能够促进人工造林水平提升,首先要有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那就是适地适树造林原则,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中已经将适地适树作为人工造林规划中不可忽视的原则与手段,并经过多年的造林实践经验总结出:若是没有计划性的造林,不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盲目造林,那么其造林结果就会非常不乐观,不仅造林难度大,还会浪费时间、精力与财力。本文针对适地适树原则的意义与重要性,以及在人工造林规划中的应用进行有效分析。
关键词:人工造林;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造林原则;林业规划;应用发展
人工造林是我国林业建设中重要的造林技术之一,在林业造林规划中,对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的重视非常高,并且在实际造林规划发展中,已经将这种原则作为一种有效的造林手段落实到实际人工造林规划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林业发展赢得更好、更稳定、更有实现意义的造林技术与原则。
一、适地适树的重要性与重要意义
1、适地适树对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工造林规划中不断对林业经济效益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在经济的影响下,很多人的意识与观念都比较倾向于经济效益发展方向,过于重视木材原料的供应情况,将重点放在经济利益之上,而忽略了对生态系统的调整与平衡发展意义的考虑,更没有意识到适地适树对人工造林规划以及生态系统平衡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适地适树就是指树木与土地相互适应,将树木种植在适合树木性状生长的土壤环境中或者在固定的土壤环境种植适应能力较强的树种,达到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价值发展的效果,在土壤的作用下,促进树木快速成长,在树木的作用下,发挥土地的利用价值,这是一种真真实实,且具有现实意义的因地制宜人工造林原则,对林业规划与经济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工造林规划中,坚持以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为造林原则,是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坚守适地适树原则实施人工造林对我国生态发展、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重要性,适地适树可促进造林水平提高,进而我国生态系统也会得到稳定的保障,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净化空氣环境,增加林业覆盖面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进而也能够满足木材制造行业的原材料供应需求,使得我国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
2、适地适树对林业建设的意义
适地适树的含义就是将林木的生长特性和立地条件相结合实施林业建设,林业建设、树木种植等与自然环境有重要的关系,适地适树包括对不同气候条件、土壤环境以及光照条件的研究和分析,树木种植在不同层次的土壤中要选择不同的种植条件,包括适地适种类型、品种等等。选择好各个方面的适应条件后,在目前技术经济支持下选择造林种树,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在造林工作中要做到适地适树原则必须要制定和科学的培养发展机构,利用有效的林木栽培方式培育森林资源,同时在造林方面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物力,以便合理、科学的选择树种;造林之前应用现有的科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进行分析,选择符合适地适树原则的措施进行种植,只有按照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林地,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我国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适地适树原则在人工造林规化中的应用
1、改地适树
改地适树就是在树木种植过程中如果出现种植的植物不能适应土壤的生长,可以利用换土的方式改造其种植环境,而改造土地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让土地更加是个植物的种植,让种植的树木能继续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比如通过排灌洗盐,能够使一些不抗盐的树木种植在盐碱化土地上;再比如可以通过马尾松的混交,使杉木性植物种植在干热的地区等。
2、选树适地
选树适地的意思就是根据土地特点选择种植什么样的树木,一般情况下在林业建造过程中可能会选择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首先确定绿化地后选择能够适应这片土地的植物种植;另外一种是首先确定种植什么样的树木,然后根据树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土地种植,如果这片土地不适宜可以利用人工干预的方法使土地适应此类植物的生长。这两种方法是选树适地的一种概括,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选择。
3、适地改树
适地种树实际上就是要改变树木的特征,比如可以改变树木的抗性,提高树木的生长特性,另外适地改造还必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改造,首先是温度的改造,主要是因为有些树木比较喜欢在阴凉的环境中生长,对此可以选择将这些树木种植在常见温度偏低的地区;另外光照问题也是影响种植的重要问题之一,一般情况下植物的生长发育必须要有充足的阳光,这种类型的植物如果生长在阴凉的地区可能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和生命。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要注意树木的抚育、通风等,保证树木生长良好;水分问题,有些树木生长需要有大量的水分条件,这种树木的种植必须要依据需水规律、排灌条件和地下水位选择合适的种植环境。
三、适地适树原则实施的措施
1、掌握树种的生态学特性
树种在种植之前,种植人员必须要充分的了解他们的生物学特性,对树木的外形、生长条件、寿命等做全面的了解,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指的是树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如树木对土壤的要求,树木的抗寒、抗热、抗风性。只有充分的了解了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点,才能更加合理的种植树木,同时也只有对树种有全面的了解才能知道树种种植在什么样的土地和环境上才能更好的生长。
2、优先发展优良乡土树种
乡土种植作物对当地环境有很高的适应能力,种植后的作物成活率也比较高,所以在造林的过程中采用这种方法能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乡土种植的作物在当地世代繁衍,与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已经有了较好的默契性,在这种自然灾害面前能够发挥出较高的抵抗性;乡土树种取材比较方面,育苗简单,成活率高,不需要长途运输,人们对培育技术也比较熟悉,造林成本较低,所以这种方法在造林工作中应该是首选方式。
结语:人工造林过程中必须要利用适地适树的原则,依据当地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种植。另外要适当的引入其他地区的树种,丰富林业树木种类,对现有质量不高的树目实施优化培育和调整,使树林能够在垂直结构上层次分明的生长,种植的过程中要对树种有充分的了解,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使树种种植更加合理,提高树木种植质量,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凌峰.探讨适地适树原则的重要性[J].中国园艺文摘,2015(9).
[2]丁光涉,王兴华,闫秀征.贯彻适地适树原则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以吉林省松江河林业局为例[J].林业勘查设计,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