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景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安徽 滁州 239000)
CT与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
刘文景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安徽 滁州 23900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CT检查、MRI检查、查体等综合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分析所有患者的CT及MRI检查资料,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CT、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阳性率分别为89.3%(75/84)、97.6%(8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CT与MRI均能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但MRI检出阳性率更高。而在具体诊断过程中,可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以提升诊断准确率。
腰椎间盘突出症;CT;MRI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腰部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率较高,多发于体力劳动者及中老年人。近年来,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国内青壮年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率明显提升,给其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人们高度关注[1]。临床上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键,是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2]。以往,临床上多采用体征检查、采集病史等方法进行诊断,但不同患者病变部位、疾病严重程度等存在差异,导致诊断效果不显著[3]。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CT与MRI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以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CT检查、MRI检查、查体等综合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存在明显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并伴有活动受限。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一般资料(s)
表1 本组患者一般资料(s)
?
1.2 方法
1.2.1 CT检查
CT检查所用仪器为西门子128层螺旋CT,层间距1 mm,层厚1 mm,管电流160 mA,管电压80 kV。确保扫描平面与椎间隙中心线处于平行状态,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描。对脊椎突出部位进行观察,判断是否出现硬膜囊受压、钙化等现象。
1.2.2 MRI检查
所用仪器为GE 3.0T MR扫描仪,进行轴位扫描及矢状位扫描,层厚为5 mm。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髓核突出、髓核游离、Schmorl结节、神经根受压等。
1.3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阳性率对比
CT、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阳性率分别为89.3%、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阳性率的对比 [n(%)]
2.2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
CT诊断符合75例患者中,31例为Ls-S1与L4-5均突出,8例为L3-4突出,24例为L4-5突出,12例为Ls-S1突出;CT检测显示共存在102个椎间盘突出,其中,48例为中央型突出,54例为偏侧型突出,均未出现极外侧型突出;CT检查显示,9例周围软组织影信号改变与脊髓受压信号改变,40例神经根受压。
2.3 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
MRI诊断符合82例患者中,椎间盘MRI均清晰显示CT所见75例患者,且15例存在周围软组织影信号改变与脊髓受压信号改变,44例存在神经根受压。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考虑与急性腰损、腰椎长期劳损等因素有关[4]。一旦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其临床表现出腰痛、坐骨神经痛、麻木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CT、MRI是常用的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其中,MRI检查能更为直观地获得完整的影像资料,特别是对于髓核游离的患者,实施MRI检查,能对其游离髓核的具体位置、状态等进行直接观察。此外,MRI检查可有效避免伪影干扰,能促使诊断准确性得到提升,还可对结节边缘是否存在硬化点、结节数目等进行观察。而且,MRI检查还能有效避免腰椎结构重叠成像的缺点,可实现全方位、多序列成像,有利于促使解剖分辨率得到提升。有研究认为,相较于其他影像检查,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5]。
而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辨率较高,且具有扫描速度快、价格相对低廉等特点,能对椎间盘突出位置、大小、程度等进行清晰显示。但是,CT检查不能对患者病变部位信号情况进行明确,而且,一旦CT设备性能达不到必要扫描参数标准,可能会给影像质量带来影响,引发误诊、漏诊等。
本研究中,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阳性数为75例,阳性率为89.3%。而MRI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阳性数为82例,阳性率为97.6%。两种检查方法阳性率差异显著,与文献结果相符[6]。结果表明,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CT与MRI均能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但MRI检出阳性率更高。
此外,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征象显示,84例患者共存在102个椎间盘突出,主要包括中央型突出、偏侧型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极外侧型突出。CT检查还显示9例患者存在周围软组织影信号改变与脊髓受压信号改变,40例患者存在神经根受压。而椎间盘MRI均清晰显示CT所见75例患者,且15例存在周围软组织影信号改变与脊髓受压信号改变,44例患者存在神经根受压。结果表明,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过程中,CT、MRI影像特点各具特色,临床上需按照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恰当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CT与MRI检查均能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但MRI检查检出阳性率更高。在具体诊断过程中,可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以提升诊断准确率。
[1] 张 宇,张世衡,曹文广.CT和MRI诊断最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10):925-927.
[2] 王忠明,杨宏涛.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0):2055-2057.
[3] 陈兴灿,刘淼,何东,等.仰卧位和俯卧过屈位CT、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显示的比较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65-68.
[4] 张 勇,陈晓荣.CT与MRI应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对比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23):4378-4380.
[5] 江时忠,王士维,夏 花,等.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CT与MRI影像学临床诊断对照探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5): 816-818.
[6] 符莉莉,李长清,许海娜.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研究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8):94-96.
本文编辑:王雨辰
R681.53
B
ISSN.2095-8242.2017.02.3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