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改革与创新

2017-04-27 00:08王晏殊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3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优质素质教育

(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天津,30038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推进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已经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行动计划,并提出了“建设20000门优质网络课程及其资源”的具体目标。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高校,历来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教育教学创新, 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资源整合,势必将成为革新当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推动力。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和应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优质课程、创新教学形式方法,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建设所考虑的重大问题。

一、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在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比如:(1)虚拟与现实衔接程度不足,网络与高校的Visual-Physics转换存在问题;(2)教学资源质量良莠不齐,使用者耗费巨大精力寻找且效果不佳;(3)格式未能实现标准化,转换格式相对复杂;(4)教学模式单一,未考虑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5)产权保护机制匮乏,造成课程资源难以流动;(6)供给-使用接口不友好,使用不方便;(7)资源数量匮乏,难以跨越量变到质变的门槛等问题。因此,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臺,必须通过网络技术营造一个崭新的文化素质教学环境,有效实现高校文化素质课程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解决方案

针对这些挑战,我校试图构建一个崭新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平台将具备以下特点:(1)联盟平台和学校平台的无缝对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院校联盟需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就需要有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更需要成员院校的平台和联盟的平台充分地对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流动。(2)与现有的尔雅通识课对接。为方便使用,新平台需要和已有平台尽可能地对接上,实现学生学习数据、教务管理数据的顺利迁移共享与无缝交互。还可不断地更新升级,未来实现与信息化校园的对接。(3)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平台需支持网络课程的多种应用模式,包括混合式教学、辅助传统教学、网络学习等,可以有效促进老师进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4)具备海量的资源。平台需要集成大量优质教学资源,方便老师制课和学生学习,把资源积累与教学创新紧密结合起来。

三、具体内容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资源、软件、硬件、机制、安全等多方面的建设内容,为了细化工作,统筹推进,现将总体目标分为以下内容:

(1)设计软件平台

我校力图针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一个可支持超过十万人同时在线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平台上实现课程建设、在线学习、教学组织、教学监控、大数据分析等功能。此平台将文化素质教育传播给其授权的使用者,起到实现课程的建设与慕课学习的最大价值与作用。

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将包括三个子平台:(1)建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制作采集子平台(如建设录播教室、自播教室等以便于采集高校优秀课程和特色课程视频),利用建成的硬件系统进行优质课程的录制,打造具有文化素质教育专项特色的网络课程体系,并通过自主建设降低网络课程建设成本,通过先进技术实现反转教学创新;(2)全方位完善符合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模式的综合教务管理服务子平台,建设教师学生教务管理移动App模式。实现教务系统与现有教学资源完美对接;(3)建设集课程中心、超星尔雅、智慧树“三位一体”的统一课程资源管理子平台,并依托于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推动翻转课堂等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发展。

针对目前网络教学资源鱼龙混杂的问题,借助本平台提供强大的建课功能,可以充分利用平台资源优势。通过专业的课程服务团队打造精品的慕课。这些课程面向学生开放,学生选课学习、参加线下学习和考核后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这种方式融合了传统授课、网络资源、协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信息技术支撑教育创新,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初步计划我校每年打造10门优质网络课程。

(2)探索平台运营机制

我校还试图探索一套保障高校课程联盟正常运营的机制,尤其是探索课程共享办法,解决网络文化素质教育资源产权问题。为保障优质资源的共享机制得以运行。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将综合运用法律法规、产权交易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研究本平台的内在运营机制。藉此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创新制度建设,强化组织和协调配置,建立分层次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开放高效、机制健全的协作共享平台,实现为教学、科研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平台力图实现在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下,促进优质资源的再造,实现优质资源快速扩充,使弱者变强,优者更优,优质带动,优势互补,可有效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3)规划硬件设施

为了支撑软件与资源的运行,必须建设一个支撑软件运行的硬件网络平台,保证课程资源的安全存储与流畅的用户访问。选择适当的硬件构建性价比较高的网络设施有赖于合理的规划。我校将研究一套合理的硬件设施方案帮助平台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四、实践意义

综上所述,我校提出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将能有效应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面临的挑战。希望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并通过自主制课、录课来降低网络课程建设成本,最后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和多样课程类型实现教学创新。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设一批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功能全面并且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共享的教学资源和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平台的技术连接实现天津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

作者简介:王晏殊,女,南开大学文学博士,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讲师。

课题项目:本文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专题研究2016年课题和天津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CALE201644,HE4005。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优质素质教育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