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运用移动网络教学真正实现行程式考核

2017-04-27 23:46郭景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3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 要:为提高网络时代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工作中,高效运用移动网络平台,激发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真正实现了行程式考核办法,创新开展了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喜马拉雅”移动广播的优势;另一方面,运用“一听二评三看四念五问六答七写八考”的办法,完成行程式的考试考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移动网络教学 创新模式 行程式考核

为提高网络时代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工作中,高效运用移动网络平台,激发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真正实现了行程式考核办法,创新开展了新的教学模式。

一、充分利用“喜马拉雅”移动平台优势

首先,在课前将学校指定的教学课本内容录制到电脑中。因为《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比较枯燥,我将录制的内容配上世界著名的乐曲一并放在“喜马拉雅”电台上,然后让学生们课后下载收听。上课时,我运用大量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事例讲授课本中的“关键术语”。

其次,开设三个栏目。一个是《管理心理学》栏目。这个栏目,全部是课本中原汁原味的内容。第二个是《触摸心底的絮叨》栏目。这个栏目主要是“心理学”的定律和规则。内容既切合实际生活,又比较有趣味性,估计学生们听起来不会反感。第三个是,《解读问答》栏目。这个栏目,主要是回答学生们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第三,督促学生积极参与。针对不同的栏目要求学生根据其内容进行评论。收到评论后,我都给予简要回复,以刺激大家踊跃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真正使用行程式的考试考核办法

现在的学生,似乎不是把能学到什么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考试是否及格和会不会“挂科”放在第一位。根据这一特点,我在开学第一天专门用了二节课时间,讲授《管理心理学》的课程设计和考核办法。在课程设计中,重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讲解学习这门课程的考试办法及考核要求。

行程式考核,是通过“一听二评三看四念五问六答七写八考”的办法来完成。前七项每项10分,第八项是最后考核,只占考试的30%。

具体程序为:

一听,手机下载“喜马拉雅”电台→搜索郭景璐的名字→点关注→听《管理心理学》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发表不少于30字的评论(每次评论要写姓名、班级和学号,每个文件下只评一条,多评也算1分)。总共10分。

二评,“喜马拉雅”电台→郭景璐→关注→听《触摸心底的絮叨》→根据内容发表不少于20字的评论(要求同上面的“听”)。共10分。

三看,到课→在班级看每个章节的关键术语延展后的PPT,这一环节通过到课率考核。按10分计数。

四念,到课→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朗诵课本中的重点内容和概念。通过到课率考核。按10分计数。

五问,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一个學期下来,要通过书面形式向老师提出不少于10次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挑出有代表性的内容,一部分在“喜马拉雅”上,通过“解读问答”栏目,给学生做以回答;另一部分在讲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解释和回答。每一次提问为1分,总计10分。

六答,学生到课,并按老师的要求回答问题。按到课率和回答问题计分,总计10分。同时还特别强调:到课率的迟到、早退、缺勤三次以上,总得分只能在80分以下;迟到早退缺勤四次以上,分数为70分以下;迟到早退缺勤五次以上,总分数为不及格。

七写,手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职业(梦想)生涯规划书》。我带的是大四学生,尽管他们已经面临毕业,但90%以上的学生还很迷茫,对未来缺乏具体的职业规划,也有的人表现得很焦虑。鉴于此,我建议他们仔细思考理清思路:问问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和怎么做?要在飞速变化的社会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确定好方向,并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落实在书面上。同时,根据《管理心理学》课本上的内容,告诫他们如何确立目标。比如:目标的难度应当是既具有挑战性又要通过努力能达到。提醒他们难度要适中。目标过于困难无法达到,会使人受到挫折、丧失信心。另外,目标还要具体清晰。要根据自己的总目标将规划进行合理分解。如果按时间分解,起码要落实到每个季度具体做什么。当然,如果能分解到每个月或每个星期,并且提出可靠和可行的措施,当然更好等等。这一项的最高分数设计也是10分。

八考,课程设计是争取开卷考试。《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和生涩,与其让学生们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和答题,不如开卷考试引发他们思考来得实际。此项设计是30分。

三、新的教学办法反馈效果良好

我一共带七个合成班,应到人数是499人,其中最多的合成班应到人数81人,最少的是56人,每周14节课。因为中秋节放假,有一个应到74人的合成班在行文前尚未见面。上过课的应到人数是425人。去除各种因事请假情况,实到人数396人。在两周的上课时间里,截至目前(9月21日22时)“在喜马拉雅”的课程关注中,人数已达309人。播放量达到3088次;评论达705人次(来源于“喜马拉雅”中的数据分析),去除个别非学生的参与,已经达到75%以上,远远超过半数了。在大四面临毕业,并且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来说,我个人觉得这个效果还是很好的。

有人也许会问,这么大的工作量我是怎么完成的。应该说工作量确实很大。一方面,我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尽可能做到最好;另一方面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个班选一名课代表,课前让课代表帮我查看本班发评论的人数和次数。我在上课时,再把这些情况在班级里公布,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而在发挥课代表积极性时,也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比如,利用中秋节请他们到家里喝茶、吃水果、聊天。一方面增进彼此的了解,倾听他们的反馈声音;另一方面,也激发起他们爱上这门课程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帮助老师为同学们做好服务工作。

总之,不敢说我的教学方法一定就好,但,我敢说,这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独特做法。而且,这毕竟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教学的真正尝试,是对行程式考核的促进与推动。

作者简介:郭景璐(1962.04-)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学历:本科;专业:管理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传统与创新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