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会计教学改革及创新策略研究

2017-04-27 21:11成敬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会计教育创新改革

成敬敬

摘 要:随着国家对于经济方面重视程度的加深,社会对于优质会计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为了针对性的培养会计类相关人才,就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本文以技师学院为立足点,从改革和创新两个角度对会计教学提出了阐述。

关键词:会计教育 改革 创新

会计教育是会计职业生涯的启蒙与基础,其传统的会计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常常存在形式教学和单一模式的问题,使得培养出的会计师在进入社会无法适应大经济体制下的压力,最终被社会淘汰,因此为满足新形势下的经济现状,必须从源头抓起。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会计教育的改革方式。[1]

一、传统教育的问题与弊端

会计教育是会计职业生涯的启蒙与基础,其传统的会计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常常存在形式教学和单一模式的问题,使得培养出的会计师在进入社会无法适应大经济体制下的压力,最终被社会淘汰,而随着国家对于经济方面的重视程度的加深,社会对于优质会计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为了针对性的培养会计类相关人才,就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

1.教材问题

我国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国家,发展速度特别的快,但是,我国的教育却根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反应当前的国外会计的潮流,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潮流,不能与时俱进,而且教材侧重与理论教育,却不注重实践,而且有些教材中出现错误,误导学生,导致学生在掌握知识从源头上出错。

2.课程设置

我们现在学校都是在注重文化的教学,而且忽略應用能力,现在用的总在强调“为什么学”“学的有什么用”“学什么”,会计课程的设置却偏重理论化,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有些选择性的知识,跟他们谈起来,她们能谈的头头是道,虽然学懂啦,但是在用的过程中也只是纸上谈兵。

3.教学方式

现在的教育方式都是以口头,书面的方法传输给学生,而现在的学生又懒惰,导致学生听后就忘,不然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有的老师传授的知识都以灌输的方式给学生,不锻炼开发学生的能力。

4.考核方式问题

传统的考核方式都是以卷面的方式进行考核,而这就导致学生上课不听课,课后不复习,对于知识掌握层面上,都只是浅薄的一点,造成学生平日里不学习,考试时候临阵磨枪,考前疯狂背答案,还有就是老师在考试之前都给学生画重点,学生只背重点,其他知识无人问津。学生不能深入的了解知识更深层次的内容,使得学习不是为了工作能找的更好,而且为了分数。

二、改革措施

1.物质资料改革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联系经济市场,聘请相关专业人士编写教材,每年定期对教材进行删改增修,确保教材就是实际,实际就是教材,建立相关网络平台,同步教材,并且提供大众编辑审核平台,让社会去检验衡量所学习的内容,建立相关的视频课平台,针对性问题请专业人士开讲,实行互动签到奖励模式,鼓励学生去主动学习。斯特弗等说,“对于一个建构论的教育者来说,主要的挑战是使学生加入一系列的对话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角色从被加工的客体转化为对话关系的主体。教育主要通过相互间的互换,即通过协调对话参与者的行动而产生”,因此互动教育应是教育方式改革的重点。

2.实践锻炼改革

会计教育虽然是文科教育,但其仍需要通过实践去学习理解相关知识点,因此学习可与企业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企业负责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职位,学校负责通过日常考试考察定向输送相关人才,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使得教有所用。[3]

3.考核方式改革

从原本的试卷考试上加以实践考试,培养学生与外界社会的联系不再只停留在书本,并且可以将试卷考试改为面对面问答,让学生去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阐述,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改善一部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会计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会计知识是不可能以现成的、孤立的方式掌握的。尽管对于结构良好的会计知识获得,按分科课程体系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是有效的,然而对于复杂的结构不良性的高级会计及相关知识获得,需要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弹性认知发展的思维技能。知识社会的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创造产生弹性认知发展的学习活动的条件;教师的作用也发生重要的转变,教师作为成人中介,运用文本的工具性对话功能,通过有组织的、能够引起学习迁移的合作式学习,帮助学生学习对现实的建构。教师审慎地设计文本,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意义的教学情境,不受限于各学科系统的课程内容,而是根据不同的现实主题建立课程内、不同课程间、跨越不同学科的概念图和命题及其逻辑组成,进行非线性、多维度的穿越,以支持特定的学习活动,不仅使学生最终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而且培养一种适应结构不良领域的弹性认识发展的思维技能,以满足未来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情境的需要。

三、创新策略

21世纪以来,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判别大国的基本,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因素,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会计教育作为经济类教育的一大组成部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也极其重要,笔者认为当前会计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能单纯的以传统师傅为主体,学生为意见参与者这样的模式进行,应该立足于学生,通过实际事例的引导作用,去激发学生对于会计行业的创新,使得创新不再是殿堂的高不可攀,而被极可能的大众化,一方面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彼此想法的漏洞,同龄人在多数时候更利于交流。

会计教育作为国际化的教育,其改革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其改革也必然存在许多不同,我们要有选择的学习国际经验,结合本土的自身情况,做出适合自我的改革方案,针对不同企业的创新培养策略则要快中求稳,不可一味冒进,使得创新沦为形而上学,亦不能固步自封,变成“老太太的裹脚布”。

参考文献

[1]肖刚,杨春旺,王淑平,关于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内容重新组合问题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0(5):126-127

[2]李延全,在会计课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探讨[J]《华章》, 2010(11)

[3]凌世寿,李上田,高职《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教论坛》, 2009(1):87-89

猜你喜欢
会计教育创新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之现状分析
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讨
会计智商及其提升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