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召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昆明,650106)
摘 要:本文在阐释高校高校学生社团具有的思想政治性、时代性、群众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高校学生社团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调动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机结合主流实现路径、与时俱进等优势,从而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载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在当代中国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理论支柱和思想动力是时代提出的命题。高校应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的高度出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大学生,积极主动作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工作,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团体,其吸引力、影响力超越了很多传统理论教育模式,在学生中产生了特殊的示范和带动效应。”高校学生社团兼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马克思主义的接受者的双重身分,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值得研究。
一、社团的涵义与特点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等学校特殊的学生群众团体,是大学生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为实现特定的宗旨而创建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型的群众组织。它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也是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不但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而且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
一是思想政治性。高校学生社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学习探讨、交流宣传、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在高校党委团委领导下,由政治思想进步、立场坚定、组织管理能力优秀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高校学生社团的宗旨与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符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因此,学生社团表现出鲜明的思想政治性,它是高校学生层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之一。
二是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也是高校学生社团的显著特征。高校学生社团的成员是思想活跃、赋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他们紧扣时代脉搏,通过对党的基本理论、国家的大政方针、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国家发展和社会现状深入讨论,思考和研究,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有强烈忧患意识。
三是群众性。社团成员依据共同的兴趣、理念自发组成群众性组织,具有非官方的性质,它是业余的群众组织。因此群众性是高校学生社团的生命之源,而马克思主义信念是维系社团成员的精神纽带,在共同理念的支持下,在平等友爱、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的气氛中,不断激发自身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是实践性。“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注重实践是高校学生社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大学生学习理论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社团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带领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在创新中发展提高,升化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高校学生社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高校学生社团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和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与客体连接起来,达到了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的、历史的统一。高校学生社团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统实现路径必须的有益补充,而且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崭新探索。
首先,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的坚定性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了有力思想保障。
“旗帜问题至观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根本原则。新时期,新阶段,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向和旗帜。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坚定的政治性,其宗旨和目标与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统一,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是高校学生社团的主要活动,高校学生社团的章程要求每个会员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高校学生社团自身这种坚定的思想政治性,一方面是为了确保高校学生社团的纯洁性和自身的凝聚力,要求社团成员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和政治觉悟;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和活动中,高校学生社团将这种坚定的思想政治性原则贯穿落实,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散发着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气息和人文精神,从而实现了高校学生社团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正确的政治方向。
其次,高校学生社团的时代性使学生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得以激发和提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要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就必须把握时代内容,反映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精神。恩格斯说“每个時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游玩完全的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反映和代表各个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校学生社团时代性是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的。然而,高校学生社团时代性的特征的形成也是客观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其内容是具体的、多样的。首先当代大学生是高校学生社团的主体。可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当代大学生发展特点也产生了变化。一方面,当代社会资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多元化和多样化,对新思想和新事物容易接受;政治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发展进步比较关心;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热点和焦点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另一方面,因为当代大学生没有足够社会实践和阅历,思想处于形成和完善阶段,还未成形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和对待事物缺乏理性思考。
高校学生社团重视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和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结合,切实做到与时俱进。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优势,根据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教育与疏导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对于那些具有积极的心态、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进行合理地疏导,将其引导到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思路上来,防止过犹不及;二是对于思想消极,进去意识不强的学生,运用适当方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来进行思想上的疏导。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上的武器,分析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个判断是非的标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高校学生社团按照社会发展趋势,把教育与疏导有机结合起来,把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增强了大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最后,群众性使高校学生社团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流实现路径形成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实现路径:首先是课堂,即“两课”的教学;其次是宣传,即学校官方主流媒体宣传。这两个路径使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现有的成绩,这两个路径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一步深化必不可少的工作。然而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和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特点来看现有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强制“灌输”,形式上的单一性,内容上的枯燥性,另一方面缺少受众客体积极参与和主动接受,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作用的正常发挥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这为我们提供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可行性途径的新起点。
高校学生社团树立贴近学生、贴近学生實际、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发挥着传统的宣教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和独特的作用。首先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高校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原则就是切实关注广大学生群体的最根本利益。高校的主体是广大的学生群体,他们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高校学生社团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在社团中突出平等意识和人文关怀,使大学生对高校学生社团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高校学生社团在活动中往往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充分地调动广大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性和互动性,扩大参与面,使枯燥的理论同样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正实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由传统的“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学生的自发和自觉意识和行动。
三、高校学生社团为高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式
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社团根本特征,高校学生社团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自己的生命根基。“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高校学生社团还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与方式。在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中,往往脱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社会生活实践,而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建立在学生自愿、自发基础上,容易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每一角落,融入到社会教育大背景中,促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通过实践到社会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
由于高校宣传马克思大众化的环境的变化以及大学生需求的新变化,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与方式虽然仍在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难以满足形势变化的需要。因此,一是高校学生社团出现与发展创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与方式。从高校学生社团实践来看,它创新了大学生学习、领会、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与方式。虽然学校党团组织给予高校学生社团支持与指导,但是,高校学生社团更多地表现为学生自我的领悟和宣传马克思主大众化。二是高校学生社团内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其实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活动。
四、高校学生社团是沟通高校、社会和学生的桥梁
高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承担着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辐射、影响到全社会的职责。高校学生社团所具有的科学的实践性,使之成为沟通高校、社会和学生的重要桥梁,进而发挥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应有的作用。
首先,高校学生社团是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
高校学生社团是群众性的自发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发挥本身联系学生群体的独特优势,也是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另外,高校学生社团又是在高校党、团委直接指导下的群众组织,可以联系高校各个部门、老师、教授和专家,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外联作用,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环节。高校学生社团从多个方面建立起与高校党委宣传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学生内心。
其次,高校学生社团是沟通高校与社会的桥梁。
高校学生社团通过组织讲座、座谈、演讲、辩论赛等形式多样、色彩缤纷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和向社会展示学生风采;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了社会与高校的沟通与交流,高校学生社团利用自身联系学生、贴近学生的优势,理论联系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向前深入发展,开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局面。
最后,高校学生社团是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社团的生命之源。高校学生社团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工厂码头和社区医院去体验社会。真正了解社会和民情,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时又可以在全社会各个层面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整个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五、高校学生社团成为高校宣传马克思主大众化的新的平台
高校学生社团以学生学术讨论、座谈、专家讲座、辩论赛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校内、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在校内,一是高校学生社团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国家重大节日时候,制作图片、展板和板报等形式,宣传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二是联合其他社团开展交流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通过广播、网站和博客。根据学生接受特点,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和认知去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以此来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在校外,通过走进社会、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总之,高校学生社团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载体,搭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平台,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的途径即社团、高校、社会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马克思主义宣传网络。这种多向的交流平台,不仅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得到提升,而且又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丰富发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人民心中,得以践行,真正达到大众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第248-2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江泽民文选第三卷第428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09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江泽民文选[M].第3卷,第4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8]陈建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J].高校理论战线,2009(2):42.
[9]纪亚光吴荣生论大学生“红色社团”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