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在指尖流淌

2017-04-27 17:18高靠菲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风箱触键鸣笛

高靠菲

手风琴手指触键技巧的掌握,是学习手风琴音乐基础。在手风琴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触键声音的控制,模拟作品情感,在此基础上再灌注演奏者独特的感悟,使演奏者在表现作品时做到胸有成竹、手到情来,这是拉好手风琴的前提。就像一首很美的乐曲,虽然很多人都能拉,但只有赋予它一定的情感之后,才能将其中的美充分表现出来,掌握了正确的触键方法,就能手到情来。

一、细分触键时值。形成“七种触键”

手风琴触键时值的控制与变化直接关系到演奏效果,触键时值之所以强调细微变化,是演奏技术与音乐情感深层表达的需要,也是手风琴这一乐器的特点所决定的。触键时值控制是指在一个音符的时值内,从断音到连音之间时值长短的多种变化。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一个音符时值从“断”到“连”的奏法细分成七种,称之为“七种触键”。

为了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七种触键”的时值,下面,我们将“断”到“连”分成五份,并逐一说明。

第一种:触键欠实,时值最短促,约占五分之一。

第二种:触键到底,约占五分之二,时值长于第一种,短于第三种。

第三种:触键均分,约占五分之三,时值长于第二种,短于第四种。

第四种:触键时值仅次于连音,约占五分之四,两音之间的间隔为最小间隙。

第五种:连音,两音之间既无间隙也不重叠。

第六种:两音之间略有重叠,约占五分之六。

第七种:两音之间重叠大于第六种,约占五分之七或更长。

在手风琴演奏和教学中,“断音”和“连音”是两种最基础的演奏技法,但随着个人技术与音乐感觉的提高,仅靠“断”、“连”这两种奏法是远远不够的,“七种触键”就是将由断到连的过程加以更细致地区分。手风琴的“七种触键”,就如同我们日常说话中的“笑”字,有一笑了之、眉开眼笑、哈哈大笑等,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情绪下,这个“笑”字的时值会有长有短,而时值的长短,是根据表演者想表达的意图,所处情绪等因素而变化的,表演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作品的需要来决定。

二、依据轻重缓急。掌握“七种触键”

手风琴音乐中的喜怒哀乐,常常表现在手指的触键轻重缓急与对比中。因此,学习手风琴音乐,就要始终向学生灌输这一对比的观念。要运用和处理好对比,这是表现音乐的常用手法,也是体现手风琴音乐乐感的重要标志。在演奏中,“七种触键”受速度的约束,除了大篇幅快速均匀的触键段落不宜细分外,其他段落均应讲究细致区分触键时值,来彰显情感。

(一)掌握触键时值与主次对比的关系

双手二声部演奏时,如果每一声部分别采用不同的触键时值,在同样风箱力度的情况下,就会发现主次关系随之发生变化。下面以仨套车》中第1-5小节音乐为例,在仨套车》第一句第2小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右手采用了第四种触键,第六种触键,而左手采用了第三种触键,虽然风箱的力度不变,但仍然会听到右手旋律声部突出于左手伴奏声部,有主次分明的效果。相反如果左手伴奏声部强于右手旋律部分,会喧宾夺主。即便是主次声部触键时值完全相等,听觉效果也是不理想的,所以演奏时,应该是右手主旋律声部的触键时值长于左手伴奏部分,至于长多少,可根据听觉效果和演奏者的感觉来判定。

演奏中触键不讲究、主次不分、次声部触键时值长于主声部,是我们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手风琴演奏时需要通过拉动风箱来让左右手发出声音,以及强弱大小。要想达到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就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左手伴奏声部触键时值应短于右手旋律声部;二是风箱力度的线条变化要跟随旋律声部走。

(二)用活连音的重叠

旋律,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当演奏旋律性较强的乐段时,仅采用第五种(连音)触键方法来演奏,总感到还不能满足演奏者内在情感的表达,而采用第六或第七种触键,音与音之间略有重叠的方法时,才能充分再现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境。如《三套车》中第11-12小节音乐,在演奏该段音乐时,采用第七种触键方法,则更能表达那种马车夫奔波在寂寞的长途,唱出了忧伤,苍凉的意境。需要注意的是重叠音不可盲目使用,在一些炫技性的手风琴练习曲中,多采用控制均匀的连、断音两种方法来演奏,效果更好。

(三)用好触键与风箱的结合

触键与风箱的结合,是指在触键前后和过程中与风箱力度所发生的不规则变化。我们知道,大多数弹拨乐器当拨弦结束后都或多或少存有余音,而手风琴则是手离键,音即止,只有通过触键与风箱的巧妙控制,才能得到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余音效果。手风琴触键与风箱结合及“余音”演奏的控制,在音乐演奏的二度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手风琴触键与风箱结合有以下三种基本音型和用法,以模拟火车鸣笛为例。

第一种“鸣笛离站型”。风箱的强力度爆发与触键同时进行,待风箱力度减弱直至完全终止后,手指离键。该音型由强到弱,强调的是风箱力度与触键的爆发点要集中,形成强音后逐步衰减的余音效果。

第二种“鸣笛进站型”。“鸣笛进站型”与“鸣笛离站型”的强进弱收相反,而是采取先触键然后风箱力度弱进,并在渐强到最强音的过程中手指离键。该音型由弱到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三种“鸣笛经过型”。顾名思义该音是两头弱中间强,演奏方法是以“鸣笛进站型”进入,“鸣笛离站型”收尾,二者合二为一,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触键与风箱的结合主要是通过声音的感觉来认知的,为了便于表达和理解,下面我们可以看一下仨套车》中第6-9小节的音乐,了解其触键与风箱力度的具体体现,从音乐我们看出,除了采用表示触键时值的线条外,同时还增加了表示风箱力度的线条。力度线条的高于低,则表示推拉风箱力度的强于弱。第6小节第三音从f2到a1,是风箱线条从高到低,由强渐弱的音阶下行中完成触键的,形成旋律行进中的弹性起伏。

虽然这里左右手都有八分音符,但是,为了突出右手旋律,左手伴奏声部时值应短于右手旋律。在尾音处理上采用大于第六种触键的时值,并在风箱渐弱的过程中抬指离键,由此控制产生出余音效果。

三、结合作品表现。驾驭“七种触键”

演奏好一部音乐作品,除了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外,还必须在技术上达到一定水准,才能在演奏时达到超脱的境界,其中就包括音乐二度创作中所需的“七种触键”与风箱结合的技术。当手风琴的演奏需要用“情”来诉说时,每个音符时值的长短、强弱就不是机械的、固定的,而是要在有限的时值内,让音符充满自由的、鲜活的生命力。

“七种触键”的划分,仅仅是针对断、连两种触键方式而言,在音乐演奏中到底运用哪几种触键,则应该根据作品的需要和自己在演奏中的感悟酌情而定。“七种触键”的训练是一个渐进过程,伴随着演奏者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音乐感觉的不断提高,而逐渐演化为内心的一种存在,是从规范到自由的一种升华。手风琴的触键最终是要表现音乐,是用“心灵”去演奏,用琴声去诉说,只靠有限的触键方式是无法达到这一境界的。

综上所述,手风琴触键方法的方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七种触键”只是抛砖引玉。正确熟练的掌握“七种触键”方法,主要表现在拉琴时左右手要充分地放松,指法要顺畅,拉风箱的力度要适中,风箱控制要自如。总之,手风琴音乐情感是要通过触键与風箱来诠释的,手风琴触键的时值控制、强弱处理、风箱运用能否做到三为一体,琴人合一;手风琴音乐情感的表现是否合理自然,能否做到响而不“闹”,强而不“炸”,弱而不“虚”,快而不“乱”。这些既反映了演奏者的基本功,也代表了他手风琴音乐的演奏水平。

猜你喜欢
风箱触键鸣笛
庚子清明国祭(二)
风箱
摇摇晃晃的鸟巢(外一首)
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远去的风箱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几种触键方法
关于手风琴风箱运用若干问题的研讨
江山万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