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桥
民间有一句歇后语,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好奇,风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啥会两头受气呢?
风箱由木箱、风匣杆、手柄、风板、风匣嘴、进风口、出风口、燕尾翅等部件组成。家用的风箱比较小,外形为长方体,一般为上好的木材制作,轻便、耐磨、结实。至于说老鼠钻到风箱里,跑到哪头都会被风吹,那不是受气么!
农村的男孩子,从小到大基本上不用进灶房学做饭。但是,不外出干活的话,一定要坐在灶膛前帮母亲姐妹拉风箱。拉风箱的活不算繁重,不像推磨、挑水、摇风车那么繁重,但要干好拉风箱的活也不容易,因为这活计还是个讲究技巧的活,要两手并用、均匀使劲才能完成。年龄小点的,只能双手拉风箱杆,还得有人帮着添火;年龄大点的,就可以一只手拉风箱杆,另一只手不断地往灶眼里添柴或者添煤块。
大概是五六岁我就开始学着拉风箱了。由于力气小,一只手拉不动,我就站着或者是跪在地上双手拉,为的是把风箱杆拉到头,这样的话,风力大,火苗就大。一推一拉,四块风箱小舌头一张一合,还可听到“吧嗒吧嗒”敲打风箱的声响,就像是听戏时快板伴奏的声音,既好听又好玩。
小孩子干啥都坚持不了多久,等对风箱的新鲜劲儿一过,再天天干这事就感到厌烦了。一是不能和小伙伴在外面疯玩了;二是毕竟烧火这活儿既脏又累,不好玩。尤其是到了冬天,大风倒灌进烟囱,呛得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是书让我喜欢上了拉风箱。在凭工分吃饭的年代,谁家的孩子想从学校回来光学习不干活,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为了能多争取时间看书,我就喜欢上了拉风箱。每逢烧火时,我都会拿一本喜爱的书,一边拉风箱,一边看书,心里美滋滋的。正是利用这点时间,我读了好不容易借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人书,也知道了手抄本的《少女之心》《第二次握手》。由于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我曾不止一次地把铁锅烧干,也曾不止一次地让柴火星把书烧成花脸。
西北农村的灶膛,从烧柴火过渡到烧煤块,已经是八十年代初期了。那时候,我的家乡也实行了包产到户。不过一两年工夫,家家就有了白面吃,户户都有了余粮存,再不用担心闹饥荒饿肚子了。父亲在外面搞副业(现在叫打工)挣来的钱,也全部归自家,不用上交生产队了。因此,家里才有了点积蓄,做饭用的柴火便换成了煤塊。烧煤的好处是不用双手并用,添好煤块后可以双手拉风箱,烟也没有那么多了。再后来,风箱已经不再是做饭用的主要工具,替代的是各式各样的鼓风机。
母亲老说,嫁给父亲时,家里穷得连个风箱都没有,做饭都是用笤帚扇的——很长时间,我的脑子里都有风箱的影子。
我特别怀念风箱悠长的“吧嗒”声,这声音,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生活的节奏,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袅袅炊烟的村子里弥漫着的缕缕饭香,更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家里无米下锅时,母亲表现出的那份沉着与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