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辉
(广东省东源中学,广东河源,517000)
摘 要: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学工作者强调将导研式教学手段作为一种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导研式教学的含义、基本特征以及导研式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确保高中数学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导研式 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导研式教学成为了一种教学手段,主要是在老师科学的指导下,将学生的自我探索精神充分进行发挥,对问题进行及时发现、解决。导研式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中刻板的课堂教学风格进行了彻底的打破,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之下,学生能够利用独立探究以及小组交流的模式展开教学。
一、导研式教学的含义
导研式教学成为了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个大致的课程探索框架,在课后,学生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同时展开自我探索,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发现疑问,得出解决的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可以进一步拓宽问题,充分认识到问题蕴含的数学思想,懂得及时对增加的不足进行反思、总结,鉴于此,要想充分发挥该样方法的精髓,就要求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二、导研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老师扮演辅助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被作为课题教学的主角,给学生树立的是高高在上的形象,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流于形式。而在如今的导研式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在教学中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予学生相关的探究框架,并适当地为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基础工作的条件下,学会在课程框架内进行自我探索,学会处理以及解决问题。
(二)高度的自主性
在实施导研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自制力。众所周知,学习是学生自身的义务、责任,而与老师没有太大的关系,鉴于此,就需要在进行课外探究时,老师要合理科学地把握课外探究的度,分析听课的必要性,与此同时都需要通过学生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选择、决定。
三、导研式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营造合理的导研教学情境
要想有效开展导研式教学工作,就需要对高中生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把握。由于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数学知识学习中基本的逻辑思考技能,再加之学生有较高的自主性,老师要有效扮演引导者这个角色,防止学生的思维与教学目标出现偏离。所以,数学老师可以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导研式探究学习,按照学生的独特心理特征以及实际的教学内容,营造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加自觉地展开学习。
比如,在教授轨迹方程时,教师需要创设这样的情境:小狗坐在长5米的梯子中央静止不动,然而此时由于梯子正处于光滑的地板上,并且抵墙下滑,请问在梯子下滑过程中小狗的运动轨迹。再如:在讲授《正弦定理》时,老师可以在课前放映一些图片,引出数学知识:我国核潜艇C正在执行海域巡逻任务,这时发现了正东处出现一敌艇D以28海里/h的速度朝南偏北40°的方向航行,我方决定发射鱼雷对其进行打击,鱼雷的速度为52海里/h,请问如何才能求出发射角度去击中敌舰呢?老师需要启发观察问题,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使用几何画板模拟演示敌舰、鱼雷的行踪,对鱼雷发射角度进行探讨。
(二)丰富教学方式
在利用导研式教学方式进行实际教学时,老师需要合理减少自己教授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以及独立探究,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机会发挥自我。导研式学习并不仅仅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问题,课后学生布置习题,还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展开二次创造,帮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的数学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研究规律往往是通过问题以及出现的难点着手,这就需要老师充分把握这一规律,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挖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完成授之以渔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引导的力度,在实现学生自主探究需要的同时,也要合理按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强化学生自身的发展,防止由于过度的幫助造成学生不作为现象的出现。
比如:在讲授“圆的对称性能够得到哪些三角函数的性质”这一问题时,老师在这个情景之下,引发学生构建三角函数、圆的性质两者间的联系,由对称性着手,对自己的探究结果进行说明。老师有效引导学生对终边、角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的数量、角的关系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出三角函数值间的关系。
(三)强调问题的设计
导研式教学的本质就是将问题当作探究的动力,在对问题进行提出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问题,最大限度上将问题的方式进行拓展,合理科学地组织教学。另一方面,也需要应用问题这个载体,对高中数学教学出现的难点、重点进行切实关注。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也需要有效把握导研式教学的放开程度,充分发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比如,在对等差数列进行学习时,老师需要事先给学生展示以下几组数据:3,3,3,3,3,3……;1,2,3,4,5,6,7……;2,4,6,8,10,12……。使学生对这几组数据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引起学生研究的热情,思考这三组数据各自的性质,分析、总结这三组数据的共同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挖掘出等差数列的概念。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中枯燥乏味的说教过程。与此同时,在学生了解了等差数列概念后,还需要引导学生对等差数列的和的计算方法进行学习,接着导入等比数列的概念,让学生对等差、等比数列进行同步学习,充分挖掘出两种数列的差异性,便于之后对数列知识的科学应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导研式教学法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学生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适应,老师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力求最大限度上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优化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薛裕宝.关于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思考[J].高考:综合版,2015,21(13):163-163.
[2]陈志国.分析“导研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5):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