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君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三堆初级中学,四川广元,628007)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成为教育中的突出问题。父母在城市打工,城市里高昂的物价与学费父母承担不起,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乡,因此留守儿童的健康与教育受到社会的关注。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教学还存在问题,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残疾学生不愿意集体活动,导致留守儿童的健康存在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体育教学 健康发展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不良的行为习惯、生活、心理问题成为学生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尊重青少年儿童学习的权利,保证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为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营造轻松、自由的发展环境,需要发挥好教育的职责,特别是不能忽视学校体育教学的职能。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成长与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都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儿童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全面解决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开展研究与探讨。
一、农村留守学生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1.师资队伍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1)农村体育教师队伍结构老龄化严重,一些小型学校专业教师几乎没有,加之外出培训机会少,知识更新能力较差。(2)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应有的主动性、事业危机感和责任心,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和教学策略。(3)政府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设备投入有限,教师的待遇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较普遍,评优晋级属于易被忽略科目等等原因,导致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出现折扣。对他们的健康三要素都缺少必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改变传统因循守旧的教学模式,不能重智轻育。为学生树立榜样,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在工作上采取严谨的工作作风,以新课程改革为理念开展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多做教学研究,更新体育教学模式。
2.体育教育设施。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学一般设施都比较落后,没有环形的塑胶跑道,缺乏专业的体育功能活动室,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体育课就全面停止。农村的学校一般仅有一个篮球场,很少具备足球场,活动器材数量也非常有限,多数实行班级轮流使用,消耗比较大,体育器材难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有的学生只能自带父母给制作的沙包、毽子等等。
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在体育教学中健康发展的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主要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体育教学是以身体发展为基础、遵循心理发展的规律,提升社会能力为延伸的活动,健康和体育教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需要有有效的途径来解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树立留守儿童的体育意识与锻炼习惯,消除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1.培养留守儿童的家庭体育环境。家庭是留守儿童生活的主要环境,家庭的思想观念、态度、行为对留守儿童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构建轻松的、自由的、和谐的家庭体育环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对农村家庭来说,体育活动是花费最少的活动之一,是最容易实现的活动,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们完全放松下来,可以与家长共同活动,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良好的生活态度,消除隔代之间的距离感,建设和谐的家庭环境。然而,由于农村很多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缺少这样的育人机会,因而,现在很多农村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室,缓解留守儿童的这一缺失问题。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培训体育教师,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正确认识,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基层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训,让他们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有清醒的认识,意识到自身的重要价值与作用,发挥好自身的职能,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促進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实施培训,多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邀请体育教学专家到学校指导这方面工作,探讨出体育教学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探讨出适合留守儿童的教学方法,引导留守儿童的体育教学走向正确的道路,将留守儿童的生活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这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解决留守儿童的自闭、暴躁、叛逆等心理,使留守儿童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发展。
3.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学校体育教学需要在学校内部建设良好的体育环境。校园体育环境包括体育教学的内容、场地、器械、任务等等,学校领导要做好榜样与表率,体育老师做好想到,班主任对学生做好宣传动员,在活动内容安排上注重趣味性、多样性、可操作性,活动方法指导上具有创新性、灵和性、实用性,活动安排上多增加体育活动的内容,促进全校学生都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创设体育活动的大环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
4.培训家长和班主任的体育意识。家长的意识决定了孩子的体育意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生活习惯与爱好具有重要的影响。留守儿童没有父母在身边,缺乏父爱与母爱,家庭教育的功能逐渐被弱化,这个时候学校教育应该给留守儿童多一些关爱,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对孩子有更多的关爱、沟通、行为纠错、方向指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班主任的体育意识也要提升,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提升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2]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5)
[3]段宝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