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刍议

2017-04-27 09:29沈丽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院校

沈丽燕

摘要:作为培养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工廠”的高职院校,更加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其当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系统阐述了师德师风的含义及其重要性,针对当今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解决措施

一、师德师风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古人云:“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可见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学高为师,其道德修养和外在行为也极其重要,需谨慎言行,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道德是教育的生命,没有道德的就便是一种罪恶。

其中,道德修养就是师德的范畴,指教师内在的思想意识,侧重反应教师个体的职业道德素质;而外在行为则是师风范畴,指教师外在的行为表现,侧重反应由教师个体职业道德素质所逐渐积累沉淀下来的、并具有普遍性影响的一种非物质性存在,是群体性的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状况对校园氛围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德师风作为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不断努力求学、探索真理的催化剂,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高职院校才能真正承担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可靠接班人的使命与社会责任,无愧大学之称。

二、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

师德师风乃是大学精神气质的所在,是教师素质的集中体现,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西方文化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人们的三观日益多样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等优良的传统师德师风受到强烈冲击,一些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理想信念意识淡化。西方发达国家通过饮食、影视、教育、传教等形式将西方的社会意识形态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而对社会主义经典理论著作拜读得甚少,在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下,无法思辨地看待两种社会形态,更不能将马列主义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没有深入学习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重要思想,从而造成了思想政治倾向混乱,盲目向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产生了嫌隙,有时候在课堂上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错误引导学生。

2.敬业意识淡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意识,导致有些人产生了个人主义,部分教师也不例外,他们迫于生计,理想信念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迷失,一味地追求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置教书育人的本职任务于脑后,具体表现为:主抓科研,不重视教学活动,不认真备课,授课时讲一些无关课堂内容的题外话,以糊弄的态度敷衍了事;上课时随意接听电话,对于学生的旷课、不认真听讲置之不理,这种不作为行为也是失德行为,没有尽到育人的职责;有些教师任意停调课,严重影响上课秩序,不便于教学管理;“来去匆匆”是形容现在很多教师上课踩着铃声来,踏着铃声走的,虽然现在可以通过网络、通信等手段取得联系,但面对面的交流更直接,能将“言传身教”更好地发挥,因此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甚少,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态,更何谈“因材施教”。

3.科研精神弱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大学主要的三大功能。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而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可见科研的重要性,但当前全国所有高校的聘用、职称晋升、奖励待遇发放都与科研能力挂钩,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导致教师专注于科研工作以获得更多的荣誉和物质奖励,而将教学当作副业,能简则简,教学质量无法提升。受整个社会浮躁氛围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只追求发表论文的量,而忽视了质,东拼西凑发表不成熟的、无任何新意的学术论文,无任何价值,导致学术道德水平下滑。

4.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规范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毕竟这只是意识形态的,无法做到万无一失,所以只有通过法律进一步保障。随着法治化社会进程地不断推进,相关法律条例也相继颁布,这就要求教师能知法、懂法并守法,不侵犯学生的合法利益,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人格,时刻记住每一位学生有教育平等的权利。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影响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往往有部分教师深陷教育腐败的泥潭,玩弄权术,“忽视自身的廉洁责任”,而误导学生干部,进而影响整个学生主体。

三、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存在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价值观、道德观多元化,使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对道德认知产生了迷惑。社会上金钱至上的风气致使某些行业出现了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在无形中对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其次,虽然国家早已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国家领导人也强调了形成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性,但某些教师的失范行为给社会留下的坏印象是深远的,一时无法改善,从而打击教师的荣誉感和工作积极性,其主观能动性渐渐变差。再者,学校是教师主要教书育人的场所,其文化氛围对教师师德、校园师风的形成影响甚多,具有内化导向、约束规范的作用,而现在校训都是互相抄袭,何谈大学文化。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良好师德师风的建设需要制度保障,但高职院校现有的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规范、激励惩罚机制,形同虚设,纸上谈兵,实际可操作性差,没有进行量化或者只是简单地量化,没有具象化,没有针对性,而是统一规范,不科学,对于不同专业、年级、学科,具体要求应该不一样的,考核标准也应该因势而定。高职院校的监督考评机制中领导听课、督导听课、教师互评以及学生评教,看似很全面,但这些评价只是阶段性的,如台风途中经过一样,过后又恢复平静,起不到长期的作用,而且督导只督无导,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没有任何作用,而教师碍于学生评教对其年终考评、职称评定等影响,所以对学生疏于管理,只为了学生的好评,扭曲了教书育人的真正意义。

四、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

1.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情怀事业,可是我们不能让一份需要情怀的事业单靠情怀苦撑,不能把别人的悲情、艰难当成佳话去消费和歌颂,在廉价的歌颂过后,心安理得地背过去。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给它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这就要求国家加大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投入,保障教师的生计,社会所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引导并激励教师淡泊名利、专心任教、潜心钻研。

而校园是教师长期工作、见证自己成长的地方,其文化氛围对教师的理想信念、师德及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导向作用,是一种无形的内在驱动力,不容忽视。所以高职院校需积极营造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2.教师不断自我完善,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行为世范”。仅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是远远不够的,需从内因抓起,教师是师德师风的主要载体,其主观意识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发展趋势起到关键作用。首先,教师需明确自己的从业原因,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天职,需要具有“火箭”精神,需要充满热情,不应带有不纯洁目的,所以需要一颗平常心坚守一份光荣而平凡的工作岗位,一颗恒心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严于治学,关爱学生,不愧为人师,做一名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3.完善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

⑴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准入机制。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有过硬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法治意识。只有引进那些始终坚持师德底线和法治思维方式的青年教师才能正确引领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学好法律基础知识。

⑵建立并完善师德教育机制。虽然师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其也具有时代的印记,所以需要经常性学习,高职院校应该定期举办师德师风教育讲座,树立典范,采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推广学习,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坚守道德底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⑶建立并完善监督考评机制。对于监督考评机制,应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征集全校师生的建议,科学地制定考评体系。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应该制定不同的考评机制,尽量量化,有利于规范管理,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⑷建立并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奖惩机制。建立合理地教师评优机制,尤其针对青年教师,设立专门的评优机制,因为他们的职称、资历低,如果和老教师一起参评,起点较低,容易打击其积极性,应该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有奖就有惩,对师德师风不良的实行一票否决制,秉公执法,一律严惩,让教师养成自觉严守规章制度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清雁.教师道德释义对师德建设的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09(07):74-76.

[2]郭莹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J].文教资料.2015(18):88-89.

[3]唐奕扬.试论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26-27.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院校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