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思考

2017-04-26 12:42王立功蔡君黄丽莹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人才培养

王立功 蔡君 黄丽莹

【摘要】我國应用型本科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培养理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提出以培养“有政治素质”、“有技术思想”、“有工程理念”、“有人文精神”、“有社会责任”、 “有健康体魄”的“六有”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并通过实践教学的双主线集中实践教学和多元化实践教学方法,落实这一理念。

【关键词】工科类 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 培养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227-02

一、引言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指出 “实施质量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国家推出的重要的教学改革内容,是推进高校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从培养模式上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化的有效方法。从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改革和创新思路,创造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形成适合于社会需要和学校定位的人才培养基地。

二、普通高等教育向应用型转化的必要性

连年来,我国高校扩大招生,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2013年为699万人,2014年为727万人,2015年为749万人,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并且数量增加较快,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虽然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的问题,但是很多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却得不到满足,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之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平衡,供需不协调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对矛盾。

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教授马丁·特罗(Martin Trow)博士,在1962年首先提出了“大众高等教育”概念,1970年提出“普及高等教育”概念,1973年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三阶段论,至此产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他是以美国为样本,以欧洲(尤其是英国)为参照系提出的。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量的增长与质的变化存在不同的相关性;大众型与精英型高等教育并存;多样化发展与传统教育理念产生冲突。

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34.5%”。这个比率恰好在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之间,且接近上线,处于大众化阶段。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发展为大众化阶段非常迅速,对情况的变化认识不够,学校仍然延续了精英教育的模式,没有做出相应的变化。一方面,规模扩大使部分生源不适应精英教育培养的模式,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人才市场并不需要如此大量的精英人才,出现工作难求和人才短缺并存的现象。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先生指出:“伴随着高等教育多样化时期的到来,我们需要认真地思考世界教育史上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如果将创新比喻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那么应用就是维持其良性运行的血液。只有培养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产品才会有国际竞争力。良好的高等教育制度,应当是学术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两大系统并行发展的制度。”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重要阶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成为这一阶段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只有转变培养理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三、通信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以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为例

1)创新培养理念

我校通信与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依托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光信息与光电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形成一个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通过调研,发现通信业人才供求突出地表现为结构性矛盾:通用性人才供给充足,专业性人才相对紧缺,通信企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主要有:

专业知识方面:掌握电路与信号分析、通信系统、信号的传输、交换和处理的理论, 以及各种通信网、通信设备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应用技能方面: 具备相关的工程设计、调测、维护运行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方面: 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熟练操作, 具有计算机软硬件设计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外语方面:具备信息检索和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人文方面: 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包括以团队合作精神、较好的待人接物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指导原则为主的基本素质, 以知识的 “精”、“通”并重、严谨的科学作风、独立工作能力, 以自我知识更新能力为主的职业素质[1]。

根据通信行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结果,提出以培养“有政治素质”、“有技术思想”、“有工程理念”、“有人文精神”、“有社会责任”、 “有健康体魄”的“六有”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并通过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落实这一理念。

2)双主线的集中实践教学模式

通信工程专业的职业特征明显,其主要职业能力在于通信行业中的四大应用领域,即交换设备的技术应用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应用领域、光通信技术应用领域和数据通信技术应用领域[4]。特别是光信息专业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光通信技术。按此划分为四大职业技能培训模块,加强职业应用能力。

以“有技术思想”和“有工程理念”为例,来讨论。

“工程理念”是人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在社会经济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范围内, 为满足社会某种需要而创造新物质产品的思想方法[2]。应用技术本身就是服务于“工程”。职业技术是某些领域中的技能,是分散的,而工程问题不同与知识问题,知识问题需要把注意点放到某个分类领域中去,而工程问题则不同,它需要把关注点在整体上,局部、细部之间不断地移动,不断地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是在学校里及早进行工程理念的培训。工程理念的培养是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技术思想”是指探究自然奥秘的科学揭示着客观世界的内在法则,而利用自然法则的技术,表现着人们安身立命的能力与手段[3]。体现着人们对技术的本质、规律、价值及其与自然、社会、身心关系的全面认知,“技术思想”包括某项技术发明的思想方法和思想依据;主要是技术发明和技术运用方法。 “技术思想”的培养是既是学科的知识的培养,更是技术发明和技术运用的方法培养,这正适应当今社会要求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上面的两个理念的指引下,一方面,重点抓“工程理念”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通过通信工程专业的4个主要的专业应用领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培训,并且在教学中使用工程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注重“技术思想”的培养,通过项目教学的实践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和技术进行发明创造的能力。特别是在集中教学实践环节采用了双主线的方式(如图1所示),即职业岗位技能实训和项目研发实训的双主线模式。

实训教学的双主线模式是按照培养“工程理念”和“技术思想”的教学理念的具体实施方法。在双主线模式中,职业岗位技能实训就是注重于“工程理念”的培养。在通信工程实践中,电信基础运营的4个主要的技术方面为交换技术、移动技术、传输技术和数据网技术。对电信运营企业来说是他们工作的4个基础方面[4]。同时,电信运维企业的施工工程也主要集中在此。一方面从技术上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从工程立项、施工、管理、到完工验收等环节建立工程的理念,通过这几项的工程训练使学生能够了解通信行业的基本的工程过程。项目研发实训注重于“技术思想”的培养。在这条主线上,运用项目教学方法为手段,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术,研发新产品为思路,培养学生研发和创新的能力。

3)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双主线的集中实践体系直接对教学理念中的“技术思想”和“工程理念”产生很好的作用。在专业培养方案的总体布局上,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职业技术实训、项目研发实训、课程实验、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多元化实践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图2所示)。

职业技术实训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工程过程,建立“工程理念”。

项目研发实训通过项目教学方法,强调研发过程系统化,使学生掌握项目研发过程,建立“技术思想”。

课程实验通过理论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建立“技术思想”。

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建立“政治思想”、“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

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则涵盖了全部内容。

各实践单元多需要协作完成,均可以对学生的“责任感”等进行培养。

四、结论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首先是要改变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理念要通过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的变化和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该专业的特点提出。工程应用型人才应该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本科教学阶段的主要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通信技术专业调研报告[R]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095910754764.html

[2]齊华.以大工程理念构建多学科现代工程教育平台[J].《中国电子教育》2008 年第4 期:26-29

[3]谢清果.“中国技术思想”研究范式的探索—《中国技术思想史论》评介[N]《中华读书报》2005.9.28第018版

[4]王立功.通信工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实践 [J]课程教育研究 2013.6上旬刊:25

作者简介:

王立功(1966- ),男,河南濮阳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信学院通信工程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人才培养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