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位教学法”营造课堂教学新生态

2017-04-26 03:07刘元媛万伟娜
教育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分组学困生交流

文 | 刘元媛 万伟娜

“ 走位教学法”营造课堂教学新生态

文 | 刘元媛 万伟娜

新课标强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管理与合作交流?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实践中我们也在不断摸索与改进。

“走位教学法”是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初中数学组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堂上以教学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教学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实现任务目标。所谓“走位”就是上数学课时学生离开行政班的座位到自己的学习小组座位上,四人一组开展合作学习。

实施措施

具体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前期准备 合理分组、规范到位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我们从分组原则、选择组长、桌椅码放、点穴式到位、学生坐姿几方面入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小组意识。学习小组是一种动态分组,每个班有两种分组形式:一种是同质分组,即同一学习层次的四人分一组,水平相当的同学思维相近,易于交流沟通;另一种是异质分组,组内四人来自不同学习梯队,将优等生与学困生调配到一起,可以让优等生来帮助学困生,实现组内互帮互助。无论采取哪种分组方式,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扬合作精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兼顾。

任务式学习 随着学生差异化问题的日渐突出,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不同,导致有的学生跟不上班级的教学进度,有的学生又“吃不饱”,无法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出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尝试了任务式教学,就是课前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逐步递进地在黑板上出示,目的是让不同的小组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步骤,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有节奏地学习。对于每一个学习任务,小组每名成员都要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讨论交流,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四人小组都完成第一个任务后,就直接进行下一个任务,不用等其他小组,这样给基础好的小组提供充分的发挥空间,甚至超额完成任务,增强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

讲解方式 主要有集中讲解和“一对一讲解”两种方式。对于全班同学的共性和难点问题,小组讨论又解决不了,就需要教师进行集中讲解。主要讲在学生的思维节点处,以拉伸学生的思维。对于个性的错误,或者经过学生思考和讨论就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合作解决。但这个过程中也不免有些学生还是理解不到位,所以这时需要教师走进小组进行“一对一讲解”。这两种讲解方式的交叉使用,既能提高课堂效率,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问,又不限制学优生的继续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分层教学。

教师的作用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就降低了,反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节课而言,教师最关键的作用就是组织小组合作,“讲在思维节点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估测什么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小组合作,哪些问题需要示范讲解,在什么时机开展,是集中讲解还是一对一讲解。上课时,要根据小组合作的情况进行实时微调,进行速度较快的小组要及时给予新任务,或调配人手给其他小组讲解;同时,教师还要对各小组进行实时评价,以提高学习效率。事实上,教师在“走位教学法”的课堂上无处不在,而又于无声处且恰到好处。

评价体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实施了小组评价体制,主要包括小组成绩评价和课堂表现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小组成绩评价是指每次综合测试后,四人小组的平均分跟上次测试的平均分作差,来评价整组的进步情况,并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对进步较大的前三个小组进行表彰。课堂表现评价,是指对小组整体在走位速度、课堂纪律、合作情况、讨论效率、落实情况等方面的实时评价,用加减分的形式呈现,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两种评价方式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营造互相研讨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利用多次考试成绩对小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课堂合作评价主要是针对课堂中成员之间的相互督促、参与讨论、互帮互助等方面进行过程性监督。这两方面都以小组积分的形式进行适当奖惩。

教材整合 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尝试进行了单元整合教学。看似比较复杂、枯燥的问题,经过内容重组、整合,以学生探究活动的形式出现,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下一一得以攻克,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让学生整体掌握知识的核心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过去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大胆地迈出了这一步,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实施中的困惑及解决方法

学生多元化的班级如何分组 在同一年级中每个班级的情况不尽相同,同一班级中每个学生又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此在分组时不应简单地就同质或者异质对学生进行分层,而是要从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新授课更适合采用异质分组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学习的差异性不会很明显。另外,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不同,思维角度不同,这样对问题研究就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思路,催生精彩。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可以多采用同质分组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在组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教学实施中,我们也会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混合分组。

在小组合作中如何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并让其有所收获一般来说,学困生主要分为两类:学习水平偏低或学习习惯较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往往处于小组讨论的边缘地带,有的甚至放弃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秉承一个理念:不把学困生当学困生,相信每位学生通过努力都会更加优秀。这就需要教师的工作做在实处:首先要和这些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学习生活上发自内心地关心和鼓励他们,了解他们的优势所在;针对这些学生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要布置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奖励机制;还可以在组内给他们安排学生小导师,使他们在同伴的帮助与引领、监督与鼓励下,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走位教学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交流合作意识逐渐增强,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不服输的良性循环逐渐形成。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交流问题的积极性已经从课上延伸到课下,且讨论的内容也不仅局限于数学学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不少。不仅如此,学生进行的是先独立思考再交流、探讨的真交流,他们想法碰撞的点又往往能激发彼此下一步的思考与问题的解决,真正使自主思考落到实处。教师营造出的课堂交流与自主学习的氛围,蔓延到全班,并演变为一种更好的学习氛围,这对班集体中每个同学学习品质与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反馈

“走位教学法”深受学生的欢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组学习能让他们更加方便地交流,并能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他们在交流特别是给别的同学讲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知识,并能发现、填补自己的学习漏洞。

下面是几个学生的真实反馈:

初三(1)班 黄佳音说:“我喜欢这个小组,感谢老师给了我们共同进步的机会。”

初二(3)班 姜鑫雨说:“小组学习不但让数学课更有趣味性,而且让我们学到别的同学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当我们给别的同学讲题时也可以再整理一遍思路,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我非常喜欢这种方式。”

初三(4)班 张楠说:“小组内成员分享自己的不同思路有助于思维的拓展与知识漏洞的发现。”

初三(4)班 魏萍说:“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一组,更有益于成绩提高。小组评比增强了我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猜你喜欢
分组学困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