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25-01
近几年来,好多高中学校结合现实情况灵活办学,每年都招美术班,但招生情况很不理想,真正美术专业基础和文化成绩较好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很少。学生基础薄弱,文化课学习吃力,专业教学课时很少,加之专业高考又在每年一月份进行,美术特色班与普通班在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进度,教学形式等方面的设计上都没有多少差异,学生在只进行专业常规训练之后就取得专业合格证是很困难的。如何在教学中,采用短周期训练法,效果良好较好,反响不错。
短周期训练法是应用短期作业在短时期内掌握美术基础的一种训练方法,其原理即合乎美术是感性艺术的特性,又结合美术基础训练侧重理性分析的特点,同时又适应了高中学生文化课程繁多、专业课时量少的现状。短周期训练法能够节省学生训练时间,增加练习量,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简洁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素描、色彩规律的掌握,提高学生捕捉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神韵的能力,掌握色彩在造型规律,表现光色变化和色彩应用的技巧。短周期训练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高中生学习美术专业的诸多困难,立足于培养重基础、会感受、懂艺术和拥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合格高中生,提高美术生的升学率,可以及时地解决诸多现实而紧迫的美术高考问题。
下面结合笔者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就美术基础课程短周期训练法的意义和策略,展开讨论,和广大美术老师交流,共同提高。
一、美术基础课程短周期训练法的意义
1.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师生涯当中。在长期的与教育环境的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表现出与特定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师角色行为。短周期训练法在实施过程中,离不开老师艰辛的付出、学习和研究,会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真正明确了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可以对老师的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进行互补性的磨合,深入学习研究了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推动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中,要精讲多练,提倡反思,针对目前目前美术教学,尤其高考美术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等教学现状,在学习内容多、任務重、时间紧、进步慢的情况下,老师要研究并实践新的美术基础课程教材教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利用生活间隙和零碎时间,努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画生活速写、画速写人像、画小色块和表现创意的技能。摆脱了传统教学注重讲授的“满堂灌”方式,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适应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基本理念。
3.整合了学校美术基础课程资源
提高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难点在于对本课程若干内容的整合。美术基础课程所涉猎的内容有素描基础、速写基础、色彩基础、鉴赏基础、设计基础和创作基础等。所谓“艺无止境”,作为技能课程,这些课程各有体系,没有统一量化标准和学习方法。针对我校大多数美术学生相关基础知识薄弱、艺术想象能力欠缺,而专业课程知识面广、技能任务重、比较感性抽象等特点,老师在准确掌握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如何合理安排、主次分明、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可能性,设计了有利于整合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效率的教学与学习方法,有助于课程重点内容综合化、直观化、形象化的理解、示范、练习方式,整合了学校美术基础课程的资源。
4.提高了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
短周期训练法实施以来,学校高考美术教学的教学效率有明显提高,美术高考专业合格率增长了近20个百分点。学习美术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了。由此可见,在生源质量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美术学科的高考成绩在稳步提高,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长,2012年秋季,我校美术专业学生更是突破到了190余人。反映出本课题实施以来美术专业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美术基础课程短周期训练法的策略
美术基础课程是所有美术类学科的基础,无论欣赏性美术,还是实用性美术,都必须具有相关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既是感性学科与理性学科的结合,也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既是对人类浩瀚的艺术传统的学习与继承,又是对艺术传统的否定与再创造。美术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美术学科、认识人类美术传统、初步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积累基本功、学习美术研究方法的一门基础学科。要使学生高质量地实现学习目标、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树立创造性发展观的基本目标,确实提高美术专业课教学的效率。
1.了解学生实际是提高美术课程教学效率的前提。从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现状入手,研究学生在美术专业学习中存在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薄弱点”和“兴趣点”,找准学生学习美术专业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机、态度、兴趣、信心、方法、能力等的非智力因素,这些是提高美术专业课教学效率的前提。
2.实事求是,真诚交流,是克服学生盲目和畏难情绪的关键。在学生选择和学习美术专业的过程中,普遍有一种盲目的倾向,既不了解本专业,又不了解自我实际,而是被动选择或者家长认为文化课薄弱,考大学无望,只好走此“捷径”。专业教师应当始终实事求是地为学生分析学习难度与学科出路、兴趣爱好与自身条件、文化课要求与专业课程度以及时间利用与分配等等问题,理性认识困难和优势,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造就自己、发展自己的道路。只有如此,才能在艺术之路上披荆斩棘,坚持到底。
3.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以“感性积累,理性升华”为基础,以体系化的讲解示范为教学为抓手,充分运用短期作业为基本手方法,科学尝试激励为主的多元评价为辅助,广泛拓展深化技能为延伸的“短周期训练法”是提高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反过来也不断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强化专业练习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增强专业教学评价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端正学生的态度,调动学生的潜力,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充实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4.从环境课程的角度出发,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展示在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之中,并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使其成为一种潜在课程。有助于彰显校园文化的课程功能,有助于形成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倾向,有助于巩固专业教学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形成专业意识和专业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