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17-04-26 23:47邹宇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4期
关键词:分层方程中职

邹宇赤

摘要: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心理倾向的需求,为其创设多规格层次的教育途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与活动,让不同个性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本文就中职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运用方法进行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职数学课堂

一、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内容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在课堂内容安排上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遵循逐步上升的规律。既考虑C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兼顾AB层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不至于出现“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例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堂课的教学时,对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要求C层次的学生至少完成坐标系的建立及“到两定点距离之和=2”的表达式,B层次的学生完成移项后的平方运算,鼓励其尽可能地完成整个推导过程,而A层的学生要求整个运算过程,得出最后的标准方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BC层次的学生也参与到更深层次内容的学习,不至于出现难点教学时,BC层的学生无事可做的现象。

二、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授课中的运用

教师要进行分层授课。教师要全面地了解每个专业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中职数学教学目标的不同需求,根据所教学课堂的不同层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手段,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提升。

数学概念学生不容易理解,我们把它放到生活中去,以中职数学《函数》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开课时采用实例导课,今天天气太热了,听说学校商店新进了一批果汁饮料,我们得去尝尝,每瓶饮料售价3.5元,那么购买瓶数(瓶)与应付款数(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要求学生讨论,以达到集中注意力和开启思维的作用,引导启发全体学生体会对应。首先A层学生写出购买瓶数(瓶)与应付款数(元)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B层学生思考取值范围和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最后由C层学生回答,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初中学过的定义相同吗?这样,全班同学共同总结出了函数的概念,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练习中的运用

课堂练习要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起到鞏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在练习的内容和深度要也要有层次性,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得到足够的练习量与度。练习安排上,C层学生完成基础性的或者类似例题的练习;B层学生完成例题的演化、基础知识的一定延伸或者一些简单应用的题目;对于A层学生安排具有综合性和挑战性的练习,检查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灵活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圆及其方程”这堂课的教学中,针对C层学生,我设计了如“已知圆的圆心为(2,-3),半径为5,求圆的方程”“已知圆心为(-2,5),直径为6,求圆的方程”等这类比较基础性的练习;对于B层的学生练习则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如“已知圆心为(1,-3),且过点(4,-1),求圆的方程”“已知圆的一直径两端点坐标分别为(-2,4)(6,10),求圆的方程”;而对于A层学生则在掌握基础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与深化,加大难度,设计如“圆心在x轴,过点(2,-3),(8,-3),求圆的方程”等练习。

此外在做练习的过程中一方面给予学生相关的辅导,另一方面可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让C层学生尝试做B层的题目,B层的学生可以挑战A层的题目。同时又可采用B层学生讲评C层练习,A层学生讲评B层的练习的方式。通过这类方式让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甚至可以设置综合题,让各层次的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参与,让C层、B层、A层学生依次完成由易到难的各环节处理及运算。

四、分层教学在作业布置和课后辅导以及考核评价中的运用

1.作业布置分层。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作业布置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性作业;第二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第三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2.课后辅导分层。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3.考核评价分层。传统教学中的评价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成绩好坏进行评估,以考试作为考核的唯一方式。而新课改之后,我们发现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是多元化的,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中。而分层次教学法认为,在多元化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评价机制对每一个学生的激励、引导和鼓励的功能,才能够有效促进中职数学的教学。

五、分层教学运用中的几点启示

1.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达到了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广大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中职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充电”,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发挥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数学潜能。

2.分层教学任重道远。由于学生的组成不同,学生的专业不同,学生的年级不同和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不同,分层教学是一个值得永远探讨的课题。比如:教材内容的选定;教学目标的确定;学生分层的把握;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等等。

3.分层观念应更新。一是教师不能仅因学生一时的成绩来对学生进行绝对的分层,还要兼顾学生的智力和反应等;二是要善于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同学生建立合作式、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总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按照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上课、作业布置和评价上区别对待,力求所有学生各有所学,日有所进。

参考文献

[1]邓高龙.“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2012,2.

[2]洪昕华.职业中学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J].科技资讯2012,22.

猜你喜欢
分层方程中职
方程的再认识
方程(组)的由来
圆的方程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