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认知有效预设

2017-04-26 07:54梁兴群
关键词:暗示性木叶预设

梁兴群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15-01

本文就以《说“木叶”》课堂为例谈教学设计。

林庚的《说“木叶”》是为说明诗歌的语言暗示性问题而用的一篇文艺评论,本文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很值得我们细研。本文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作者引用的诗文准确体察的诗歌的内涵和抒情意蕴,真正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粹。其二是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分析鉴赏的能力。三是利用文章中的“木、树叶、木、木叶、落叶”等意象,有效解析诗歌语言中的暗示作用。

案例题旨:

本单元的篇目是文艺评论和随笔,运用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在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并获得一些文学常识的基础上进行研读。《说“木叶”》是“咬文嚼字”的一个范例,文章看似繁琐,实则内容简单,结构单一,只要抓住古诗中为何多用“木”而不用“树”这一关键点,就能突破重难点。

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1、借助理解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的理论,进而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2、借助审美体验,唤起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奋发向上的情感。3、教师在学生学习体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4、教学中如何注重预设和生成进而让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

案例背景:

高二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阅读和鉴赏能力,粗读粗解文本并不难,但是,学生的粗解之后易陷入满足,缺乏进一步鉴赏的兴趣与动力。所以教学之策略之一就是要使教学内容“陌生”化,拉开学生与本文的距离,利用导语激发好奇,令其生疑。故此,本案例设计主要以学生的自我鉴赏为起点,由浅入深,利用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意象的不同意境。

教学实录:(易老师的教学实录)

片断一

导入后进入到课文的学习。

预设1:第1段,引用了大量诗句是说明一个什么现象?

生1:此段引四的四首诗歌里都用到了“木叶”,说明古代诗人写诗时爱用“木叶”。

师:作者引用了大量诗句,旁征博引,提出了需要论述的对象:古诗多用“木叶”,“木叶”是历代诗人所钟爱的艺术形象(意象)。

预设2:第2段引用的诗句里涉及有:树、木、树叶、木叶、叶、落木,请找出它们的不同(引导阅读4—6段后回答)

生2:木叶本就是指树叶,可诗人更喜欢用“木叶”,主要是“木”与“树”不同。

生3:“木”有落叶的感觉,而“树”没有。

生4:“木”有颜色的暗示性,这话不全对,“树”也有颜色的暗示问题呀,“树”暗示绿色。

生5:“木”让我们想到没有叶子的“木头”“木料”“木板”等的树干,是干燥的。

……

预设3:“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

生9:枯黄、干燥的落叶

生10:树叶掉光而感到凄涼的感觉

生11:因为有凄凉感觉,所以古诗人常用它来表达凄凉情感。

片断二

师小结:“木”的特征:1、含有“落叶”的因素,干燥,也比“树”单纯。2、有颜色的暗示性—黄色,有秋的气息,有秋风扫叶落之感,空阔疏朗。由这些特征常与“离人、游子、思乡”等联系在一起,而古人写诗时,多与悲秋。而这些均引诗歌为证。“木叶”就是“树叶”,少用“树叶”,常用“树”、“叶”及“落木”。主要归纳起来就是:用“木叶”舍“树叶”。

……

片断三——拓展探究

预设4:在国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能引起同学们联想的?

生:梅、柳、草、菊等

预设5:请根据你所熟悉的梅花诗,说说“梅”这个意象的特点。

显示王安石的《梅花》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讨论,结论:高贵,圣洁,坚贞。

小结: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希望学们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从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案例分析:

本课内容虽简单,让学生能通过阅读分析课文中诗歌的特征,进而理解我国古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理解这是古代诗歌的普遍现象,进一步拓展到把握古代诗歌的其他意象与情感的关系,实则一课时全做到也不容易,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不高。

预设1、2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当学生在探讨中已不断的接近或达到目标时,教师就应大胆放手给学生,由学生归纳。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策动并促成学生主体思维,尽量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用问题驱动学生思维,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解决的问题就会接近或达到预定的目标。那么,教学中如何注重预设和生成进而让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

教学中,常常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由于学生个性千差万别的,个人感观也不一样,特别高中课堂,预设外生成是无可避免的。但是教师在预设总目标时,终将要化解总目标,使其成为生成的诱导条件,当然,教师还得预想生成的情形,使生成呈现时最好能与总目标相对应。然而,面对非预设生成,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不妨把学生提的问题归类,我们不难发现,课堂的非预设生成不外乎两大类,一类与教学内容有关。然而,若遇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该怎么办?一次,我让学生讲评“诗歌鉴赏题”试卷,学生分析了诗歌内容,也讲了方法,重新整理答案后,特别希望我展示参考答案,我说:“大家现在特别期待什么了?”,一生马上接口大声说:“等待着下课”。天哪,后面可有专家在听课呢。我微笑着,突然唱起“等待着下课,等待着白卷,等待着懊悔的少年”,学生有笑的,有默然的,课堂马上又进入了非常和谐的氛围中。这与课棠内容毫无关系,学生也只是玩笑,可课堂上我们是不能打击学生开口说话的积极性的。无论何种非预设生成,哪怕是无效的消极的生成(如上例)我们都要带着微笑、平等、肯定、赞赏走进学生。学生才能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从而主动参与学习,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猜你喜欢
暗示性木叶预设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论古典诗词中的“裳”的语言暗示性
对明示性语法教学与暗示性语法教学的再认识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超声波法提取长白楤木叶皂苷及其组分分析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