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语言字应用能力的培养

2017-04-26 22:15刘静
青春岁月 2016年2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应用能力语言文字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现状,然后分析呈现该现状的主要原因包括学生自身内因和学校、社会外因。最后对高职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深刻思考,提出详细课程教学定位、创新培养方法、推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一、高职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没有掌握汉字简化的规范,如“瞭望”错作“了望”;2、不了解成语的含义,如“川流不息”错作“穿流不息”;3、缺乏汉语词汇典故知识,如“世外桃源”错作“世外桃园”;4、因误解字义而误用别字,如“精粹”错作“精萃”。正确字和错别字,或形似,或音同,或义近,容易混淆错用。总的来说,语言基础知识积累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差,语文学习能力水平偏低。

二、高职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成因

1、内因

(1)不端正的学习态度

从小学入学开始,学校一直开设语文课,学生因考试需要和教师要求而被动学习语文。进入高职院校,语文是“副”科而不是专业课,学生学习压力小,对语文不重视。有的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上课不想听就不听,作业不想做就不做;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满足于听课、完成作业。

(2)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

台上教师“挥汗如雨”,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摆弄手机、聊天、玩游戏、听音乐。学生时常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自制能力差。另外,由于阅读少,言辞干瘪,口语能力较差,导致很多学生不敢当众发言。

(3)语文文化素养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被普通高中“刷”下来的学生,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淘汰者”。他们基础知识薄弱,语文能力水平偏低。有些学生说话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能流利朗读课文,甚至连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更谈不上阅读和写作了。

2、外因

(1)学校因素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语言文字课程门类少,课时被大量压缩。除文秘专业外,一般仅开设《大学语文》基础课程,只有少部分学校开设了《书法》和《文学欣赏》选修课,但选修的学生不到20%。

(2)社会因素

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偏见,认为高职学生毕业后都是打工仔,学点儿技术比较实在,没有必要学像语文这样的理论文化课。此外,上网购物频繁,网络暴力、网络色情内容泛滥,诸如此类的因素,对缺乏知识经验、社会阅历肤浅、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三、高职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思考

高职高专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着实令人震惊。显然,他们还不具备将来职业需求的语文基本功,缺乏以汉语作为母语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薄弱与偏差,另一方面,对主要承担这项任务的语言文字课程及其教师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语言文字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高级技术性实用型专门人才(非研究型),而较强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第一要素。因此,语言文字课程的根本任务不应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理论的传授,而应该是基于生活和工作需要的语言实践,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为核心,从听、说、读、写的方方面面入手,扎扎实实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汉字规范化水平及语言文字综合应用能力。

2、创新高职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教学方法

(1)辨明字音,理解句义

通过指导学生听课、复述课文、诗文朗诵、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听”的兴趣和习惯,让其掌握“听”的科学方法。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对所听到的词句及话题重点做出心理上的反应和认知上的反馈。例如,针对教材听说训练中的模拟求职内容,让学生搜集素材,扮演应聘人员,体会应聘人员是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和竞职演讲的。经过“听”的模拟训练,为学生在今后就业应聘时的自我展示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说清话语,文从字顺

针对学生“沉默是金”,或说话时表达残缺模糊、词不达意等情况,一方面可以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课前5分钟演讲,锻炼当众说话的能力,运用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表情达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制定一些如“课堂主动发言者加分”之类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口语表达。“说”的训练,增加了学生的语言信息储备,锻炼了其快速选词造句能力,提高了其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3)读准字音,流畅有情

课堂上不要一股脑地把生字、生词归到“扫清障碍”之列,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每篇课文变幻无穷的字词“语言窗口”,调动学生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进一步体验母语的优美,使语言教学成为语文课的主角。例如,指导诵读李白的《将进酒》,要让学生做到读音规范,朗读流畅有情,使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4)规范书写,文章实用

首先,字形规范。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查字、词典的习惯。组织硬笔书法比赛、改错别字、名句默写等活动,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教师的表扬和奖励能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自信心。其次,强调应用文写作。让学生明白应用文语言要平实、得体、精当,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然后再采用有效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把漏写时间、地点等要素的通知拿出来让学生修改,及时评价、展示成果。通过纠错练习,讓学生掌握应用文的格式、内容要素、结构、语言表述等知识。

3、以实践教学为抓手,扎扎实实推进语言文字课程教学改革

语言文字教学的核心是突出应用性,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语言运用和训练中锻炼和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高职高专语言文字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首要任务。以往的语言文字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在于理论和实践脱节。所谓的实践主要是讲讲练练,练为讲服务,或者仅仅体现为单项的技能训练或竞赛,未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1)用实践教学理念指导和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中运用和总结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在教材中加入实践教学的内容,如选用鲜活的语言实例、设计实践性较强的练习题、思考题等。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形成精讲、多练、研讨的教学新模式,创设语言教学情境、注重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参与式、启发式、探究式、答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如创办文学刊物,组织文学社、演讲与口才协会,开展读书征文竞赛、写作比赛、语言艺术表演大赛、技能大赛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要加强学生的语言社会实践,如方言调查、报刊语言规范调查、社会用字调查、网络语言评析等,以拓展社会实践的空间。

(3)改革考试方式,构建语言文字能力测评体系

针对语言文字课程的特点,建立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相结合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中,要有体现实践教学环节评价的内容。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在试题中增加考核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试题比例。同时建立和完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试体系。

四、结束语

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应该在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中全面落实。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要尽量在各方面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基金项目: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QY2015-1-2-13

【作者简介】

刘静(1981—),女,包头人,本科学历,中级职称,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学生应用能力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教育方式分析及阐释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韩国语能力等级考试新动态及应对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