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辉
摘 要:初中数学不少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辛苦却又收效甚微。如何改变课堂的低效、压抑,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师生共同幸福成长,是一个至关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重要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工作十年的实验总结探索如何构建高效、幸福课堂模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教与学 生本课堂 转变优化 幸福感 尊严感 高效
一、核心理念
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指出:所谓“教学”,本质是学生的“学”,它是发挥学习者的生命力量的根本形式,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本文将以我从业十年的心路历程,探索高效课堂的模式与方法。[1]
二、初期的彷徨
10年前的9月,我怀揣着美好的教育理想第一次走上讲台,那时候,我天真的以为学生是乖巧的种子,只要用努力和爱去浇灌,一定能开出绚丽的花。
可学生的表现与预期相差很大,我期望学生进步,每天精心备课,仔细推敲每句话怎样说学生才听得懂。上课总担心知识点没讲透彻,时常板着脸敲着黑板说:“注意了,这是重点,要记住”,可是反复强调的题,学生反复的错,还要面对学生那种冷漠的表情,每堂课结束,都有深深的挫败感,我清楚地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课堂。我经常思考:有没有一种幸福课堂,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课堂活跃而高效?[2]
三、转折的开始
真正让我改变的是2013年的10月,那是我第一次区公开课,我很在意,提前一个多月开始备课,课件学案修改了10多次,我以为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可那天,学生在一个简单的探索上浪费了时间,结果精心设计的内容只完成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的努力换来了彻底的失败。我非常沮丧,我课后对听课的老师说:“相关的探索方法,我讲过多次,没想到学生会是这样的表现”。
我永远记得当时听课老师的分析:“因为学生平时探索的机会少,没养成探索的习惯。你讲了很多遍,但并不代表学生就懂了。如果你真放手让学生探索,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这句话一语中的的指出了我的核心问题:我以为教了就是会了,过多的注重了“教”的形式与技巧,忽视了学生的“学”。
这次惨痛的教训时时鞭策着我,我开始关注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关键时刻,我有幸加入了“孙国芹特色工作室”和 “福田区微课课题组”,观摩了很多节优秀展示课,加上莲中数学组各位老师对我课堂的中肯点评,让我受益匪浅。
他们说得最多的是:“数学教学不只是为了教知识,而是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时无处不在的数学素养。”
可是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教学中,成就积极主动的高效课堂呢? 学生如今养尊处优的条件,已经没有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动力,更不可能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数学课堂教学拿什么与电子世界丰富生动的游戏竞争?
四、起步的艰难
我想起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时代在改变,学生在改变,但学生 “被人赏识的渴望”从未改变,这就是转变教学方式的突破口。
我开始了尝试从工作室里学到的经验:微课课前研学、课上小组合作研讨、学生上台展示。那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开始:微课很少学生看,学生讲题思路不清晰、小组合作费时低效。
我开始怀疑这样的改变到底有没有意义 “合作探究是花架子吗?让思路不清晰的学生讲,不是浪费时间吗?若改变失败,学生成绩下滑如何补救?”我在这样的想法中开始退缩,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当初的课堂。
可是一次课间,一个平时照相都不愿意面对镜头的女生对我说:“老师,那个第12题,我准备了好久,可是最后你却自己讲了。”
听到这样的话,我在自责的同时有更多的震撼:原来,孩子们内心是这样的渴望机会!
五、挫折与改进
我坚持了改变的决心,针对问题做了改进:
1.使微课内容尽量精简,配备微课任务单,安排负责人抽查。当学生发现微课的优点之后,看的人越来越多了。
2.有意识的训练学生讲题方式。学生展示过程中,一句话或是一个思路好,就非常清楚的告诉他好在哪里,并大加赞扬。这样台上的学生有成就感,台下的学生有模仿的榜样,一次展示就是一次提高,进入了良性循环。
3.要使学生维持热情,必须借助有效评价。学生的每次展示都有相应的评价分,生成小组积分每天挂在黑板上,学生们非常在乎,展示更加有动力。
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讲解自信大方、思路清晰、知识运用灵活,合作互助更加自然和成熟。課堂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展示,我只需在旁边点拨表扬,课堂气氛活跃,我很轻松,学生很开心,!
学生成绩的进步好像是水到渠成,平均分从初一进校的12个班中的第10名,进步到第8名、第6名,第5名,最好的一次竟然第3名。可是,没高兴太久,初三开学的摸底成绩出来,我就蒙了,第11名。[3]
这说明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有欠缺,这样的欠缺,是因为学生展示时理解不透彻,讲解不深入,使得综合能力没有提升吗?这让我非常惶恐,这样的方式适合初三吗?我还敢继续坚持吗?
我认真思考了很久,确信学生和我都回不到传统课堂,但是初三课堂必须有效率和质量,于是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实行课堂的翻转。学生今天的作业是明天上课的内容,我挑出重难点题目,根据题目难易,指定布置给各小组。小组自主安排画图、板书、讲解。有了充分准备,学生讲解更加精彩,有时为了寻找更简洁的方法,学生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讨论钻研,小组合作自然就延伸到了课外。
六、初步的成效
学生对这样的形式非常喜欢,每一次下课前领第二天的题目任务,都积极踊跃,因为在初三综合题目的展示中,他们获得的成就感更加强烈。(加学生对新方式课堂评价视频)
更没想到的是今年4月8日的区公开课,初三时间紧,我并没有太多时间准备。时隔一年半,同样是那些学生,听课老师却对他们的表现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听课老师开玩笑的说:“表现出了福田区学生的最高水平。”虽然有些夸张,但极大的鼓舞了我,这说明我的尝试和改变是成功的。
学生的成绩也在不断提高,在区统考中班级均分第7名,在5月份月考进步到第5名,尤其是及格率几乎是最高的。在高兴之余,我心底却有一份遗憾:我带的另一个班级,因为当初小组组合不方便,缺乏小组评价积分,学生展示没有动力,常常是我一着急我就自己讲完算了,一節课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和另一个班上课的氛围完全不同,两个班级的成绩差异日渐明显,哪怕同样成绩优秀的学生,所表现出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深度也有很大差异,这让我深深的自责:如果当初我能坚持,哪怕独立建立数学小组,他们可能就不是今天的水平。[4]
这样的对比让我更加坚信尝试和改变是有意义的,从改变中我积累了如下的经验:
七、经验的小结
1.充分信任学生,珍惜他们想要好好表现的强烈愿望。
学生每节课的几何配图都画得非常完美,一个学生居然用EXCEl表格做出了区统考最后一题P点的四种位置情况,非常精准,这是我做不到的,以前我更不敢相信他们能够做到。学生为了在讲解时有突出表现,常常一题多解,他们发散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超乎我的想象,在区公开课上,一个学生居然用了六种方法解答,有三种是初中的方法,有三种方法,居然用到了正弦定理和海伦公式,为了完美表现,这个学生自主的做了多少工作,没有热情和兴趣,这些就无法想象。学生的精彩表现让我心生敬畏,如果当初我没有给信任他们的机会,怎么可能发现这样的精彩?[5]
2.赞赏的语言有不可估量的力量。
前辈们给我的几句赞赏,让作为成人的我兴奋了好久,更别提学生听到评价“讲解非常棒、厉害!”时,有多兴奋,有多期望下一次更好的表现。
3.有效评价是维持活力的重要法宝
4.初三复习课的翻转课堂,证明是我想要的高效课堂。
我想在下学期,同样也可以将新课划分成几个探索的内容,利用微课任务单,按难易程度分给程度不同的小组提前准备,第二天的课堂变成小组展示交流、解惑的时间,一定比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索和展示过程所培养的能力无法估量。
仔细想来,莲花中学各位老师我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我坚持自己的风格追求高效课堂,让我有机会不断的尝试与改进对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也很想谢谢我的学生,是他们,让我相信,“给他们一分信任,他们会回报我一片精彩。”让我真正做到“用心去善待和尊重每一个在我生命中走过的孩子。”
参考文献
[1]《谛听教育的春天》 郭思乐 安徽教育出版社
[2]《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学走向生本》 郭思乐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幸福的做教师》 荆志强 江苏人民出版社
[4]《不做教书匠》 管建刚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5]《一流教师教什么》 郭其俊 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