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可+冯国艳
摘 要: 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环节,体验式入学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依据大卫·库伯四阶段体验学习圈理论,运用CRAA逻辑模型对当前体验式入学教育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体验式入学教育存在具体经验内容不明确、反思观察程度不深入、抽象概括力度不到位、行动应用实效不显著等问题,认为从明确教育目标,创设体验情境;选择学习经验,加强反思观察;整合体验内容,提高抽象概括;评价体验结果,强化主动实践四个方面可促成体验式入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CRAA模型 体验式入学教育 逻辑分析 遵循原则 发展策略
一、库伯的CRAA逻辑模型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家库伯教授在总结杜威、勒温和皮亚杰等人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经验学习圈理论。经验学习是一个由具体经验(concrete experience)、反思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抽象概括(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及行动应用(active experimentation)四个环节构成的程序化、科学化的体验循环过程[1]。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即CRAA逻辑模型。体验学习圈理论本质上并非一个单纯的平面循环,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各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配合的,保证整个体验过程处于一种均衡协调的状态。
对学习者而言,体验学习是一个适应周围环境的过程,包含物理空间的转移,如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以及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也体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中。由创设的具体情境体验开始,历经反思观察与抽象概括到行动应用,再回归于具体的情境体验,在这一螺旋上升过程后,学习者的情境体验与先前的情境体验大为不同:所有体验都是崭新的体验,所有学习都是崭新的学习,体验感受更深刻,学习成效更明显。
二、CRAA模型的体验式入学教育的逻辑分析与遵循原则
(一)CRAA模型的体验式入学教育逻辑分析。
具体体验。教育是属于经验、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2]。具体体验通过直接感知周围情境的过程而习得,是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是整个经验学习过程的前提与基础。该阶段并不单单是教育活动的过程,侧重于学习者内心的感受,在体验中内化为品质。教育者应把兴趣作为创设情境的内驱力,引导学习者认识教育真谛,真正达到在做中学、在做中获得的目的。
反思观察。反思观察是学习者在情境体验后对自身经历过程加以思考的过程,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学习者在教育组织者的引导下主动反思与观察的过程。学习本身充满紧张与冲突,学习者不仅要积极体验,还要反思观察。反思先前的经历,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没有反思便没有感悟,学习过程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所谓学习者的成长与发展。
抽象概括。抽象概括即抽象概念化,指学习者必须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通过抽象概念化的过程形成。该阶段教育者要不断唤醒、发掘学习者的潜能,促进其自我探索、自主发展,使学习者分析创设情境体验,总结遇到的问题疑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形成合乎逻辑的概念,为行动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行动应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是人们能动改造与探索现实世界的活动。人类经验与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不可避免地依托于运用、尝试、改造等社会实践活动,行动应用恰恰是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要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決问题之中。
(二)CRAA模型的体验式入学教育遵循原则。
系统性原则。体验式入学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子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在各子系统中,其功能并不等价,但每一子系统都应融入整个体验活动,并做到协调一致,最终达到体验效果整体最优的目的。
程序性原则。体验式入学教育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四个子系统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结构排列,前一子系统功能发挥制约并影响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又承接并制约前一子系统。
可行性原则。体验式入学教育要实现预期目标,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方面考虑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原有知识结构及师资水平,客观方面考虑教育教学条件等;具有可操作性,即体验式入学教育能指导具体实践活动。
反馈性原则。反馈性原则涉及体验式入学教育效果评价问题,以体验前后的变化及对体验活动进行科学测量为依据。效果评价的目的在于获取反馈信息,修正并完善原有的体验活动。
三、基于CRAA模型分析体验式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具体体验内容不明确,脱离学习者实际生活。
当前多数高校入学教育内容繁多,涵盖校情校史、校规校纪、生活适应、心理健康、国防安全等诸多方面。入学教育大多集中在入学后一个月内,有限时间内,某些高校并没有十分明确入学教育目标,安排几场讲座会或者报告就把所有内容灌输给学习者。学习者自始至终被动接受,没有亲身参与其中加以体验与领悟。鉴于大学生活与学习环境相比高中存在较大差异,学习者在思想、生活、学习及心理等方面面临诸多不适,出现缺乏自信、不懂感恩、少有宽容、极为自我等现象。
(二)反思观察程度不深入,停滞于较低层次。
体验式入学教育着眼于学习者的全面成长,目的是促进其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态度与技能等和谐发展。入学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学习者的人文关照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有些高校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时应付了之。在学生需求的情境创设方面没有下功夫,在内容设计与安排上未能真正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学习者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新环境,加之不能很好地从教育者那里得到应有的指导,在创设的情境中难免存在反思观察程度不深入、认识停滞于较低层面的问题。
(三)抽象概括力度不到位,不能满足学习者内在诉求。
库伯把学习描述为“一个起源于体验并在体验下不断修正并获得观念的连续过程”。体验是学习本源,要获得新的认知与观念,必须提高在情境体验中抽象概括的能力。但在实际入学教育过程中,抽象概括的力度是不到位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学习者方面,受其自身局限性,不能对体验内容进行有效的抽象概括与吸收消化,未获得经验性、理论性的总结与升华;教育者方面,经验学习的概括化程度不高,没有真正把教育内容与要素以抽象概括化且易于学习者吸收与消化的方式融入体验情境中,不能满足其内在诉求。
(四)行动应用实效不显著,没有实现应有目标。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同时是检验真理性的标准,而行动应用恰恰是实践的主要表现。如前所述,教育者应引导学习者懂得学习与生活及如何学习与生活,主动将自身形成的合乎逻辑的概念见之于现实生活世界,这是从教育学科“应然”视角得出的结论。从“实然”角度出发,结果遭遇尴尬:学习者往往不能学以致用,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素质与能力迁移到实践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力不从心,行动应用效果不明显,没有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四、基于CRAA模型的体验式入学教育发展对策
前提:明确教育目标,创设体验情境。明确教育目标是实施体验式入学教育的首要环节,决定人才培养的方向与规格。人类学习与发展的源泉在于体验,而体验的先决条件是合理创设体验情境。系统地创设符合学习者思想特征、情感依归与心理状况的体验情境,将学习者导入预设的情境中,身临其境地用手触摸、用耳倾听、用眼明察、用鼻闻息、用心体会、用脑思索,对学习者吸收知识与发展智力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应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习者在知识、能力及素质等方面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创设体验情境。
保证:选择学习经验,加强反思观察。皮亚杰强调,知识源于个体感官的经验,智力于经验中形成。可见经验对于个体智力发展与思维能力提升举重若轻。在选择学习经验时,首先要明确教育内容的重要性,适应学习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结合院校实际工作情况将教育内容融入创设的具体情境中,引发其积极性与注意力,丰富其情感体验,提高其参与意识与参与程度。如院校方面可借鉴PA课程(Project Adventure)的做法,结合校园热点与社会现象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并加强学习者的反思观察。
支撑:整合体验内容,提高抽象概括。学习材料及经验内容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应该经过严密的设计、加工与处理,使教育内容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有机统一体。尽管如此,学习者在体验活动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与内容往往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不成系统的,这就要求学习者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体验内容,对体验到的内容进行加工与改造,合理内化到自身的认知结构当中,不断训练抽象概括水平;同时,教育组织者应主动引导与帮扶。当人们思考变得深刻时,便开始将具体内容变成抽象概念,继而整理、提炼、升华成为新知识、新概念,形成自己的理念、信念、态度及价值观。
关键:评价体验结果,强化主动实践。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的链接能很好地为创设的情境体验活动提供反馈信息。首先应明确评价对象——体验结果,其次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评价指标实施全面评价,最后结果应用,做出评估改进。评价的目的是改进。体验式教育可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内隐的,即内心体验;其二是外显的,即行为体验,而行为体验本身就是一种主动实践的过程。应该认识到,只有在主动实践过程中才能认识、参与并适应生活世界。学习者只有通过主动实践,才能真正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以评促改:评中改、改中评,评改结合;以行求知:做中学、学中做,做学合一。
参考文献:
[1]大卫·库伯,著.王灿明,朱水萍,译.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5:3.
[2]趙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5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