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方法探讨

2017-04-26 00:11拱秀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6期
关键词:圈画小组长课前预习

拱秀峰

摘要:进入了小学高年级之后,学生们已经逐步进入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其中课前预习是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对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甚至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预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预习方法

预习是一堂课前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提前浏览,可以知道上课要听的重点,更快地进入到课堂中来。尤其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掌握好的预习方法,在课前主动预习,一堂课下来收获会更多。因此,作为教师要指导和督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预习,比如做一些预习笔记等。下文,就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指导学生建立主动预习意识,自主预习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从课文中读出一些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但是学生们的自主预习意识往往并不强烈,或者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要求而进行粗略的阅读。浅尝辄止的预习是起不了大作用的,只有主动地去了解文章中深入的内容,体会知识的重难点,才能提高在课堂上的效率。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课前就对课文进行预习,为学生制作一份预习笔记的框架,让他们在预习时进行填写,并在课上的前十分钟对预习笔记进行讨论。对于自觉性不是很强的学生,教师还可以指导家长对其进行帮助,在课下督促和帮助学生进行预习。学生通过预习上课的效率提高了,意识到课前预习的积极作用,自然就会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课文《匆匆》一课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以下预习框架:(1)首先阅读全文,圈画出围绕“匆匆”作者作了哪些思考?(2)在每一段以及自己喜欢的句子后批注自己的感悟。(3)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主旨)?(4)分析这个问句“──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5)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6)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对于时间的感受。填写这些问题后,同学们在上课前十分钟互相交流,形成一种自觉预习的氛围。通过填写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在上课时带着脑海中的問题听课,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预习方法,有效预习

语文预习只有想法是不够的,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预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预习预习课文时可以读三遍,第一遍大声朗读,只有把课文读熟了才能掌握其中的内容;第二遍默读,拿着笔边读边做圈画,将自己有感悟或者有问题的地方圈画出来,教师可以把圈画的方法告诉学生,也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符号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圈画;第三遍选读,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将这些内容再读一遍,甚至背诵下来,在体会文章主旨的同时学习写作技巧。在预习方法方面,教师要注意不要强制学生用一定的方法,只要是有效果有效率的方法都对语文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例如,在预习《窃读记》这一课时,第一步应该大声的朗读课文,这需要学生把不认识的字标注上汉语拼音,认真的拼读生词,比如“饥肠辘辘”、“贪婪”“屋檐”等,第一遍的通读是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第一步,铲除生字这一步很重要。第二遍就是拿着笔边默读边圈画,比如“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在这句话旁边标注:作者将自己比喻成饿狼,作者对读书的渴望就像饿狼对肉的渴望一样,生动的体现了作者对书的喜爱,对读书的渴望,我也要像他一样好好读书。还可以在自己不懂得地方做一些标注,在课上能带着问题学习,比如“我合上书,嗯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这句话可以在旁边标注:作者为什么要用把智慧“吞”下去来形容掌握了知识?第三部是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再读一遍,让预习的过程有更多的收获。预习方法不是固定的,只要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都会对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三、教师应注意检查预习情况,落实预习

高年级的小学生年龄都在十几岁,正是爱玩的年纪,自律性难免不是很高,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求不是很高甚至不管不问,导致有的学生只是看一遍书就算预习完成了,甚至抄袭同学的预习笔记。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都对语文学习起到了消极作用,使课前预习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来对他们的预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让学生了解到预习不是应付一下就可以的,预习对他们今后知识的学习影响很重大,特别是基础较差、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特别关注。教师可以在班中设置小组,选出小组长让小组长对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的进行检查,但是防止小组长权利过大,教师还可以在班上抽查学生的预习笔记。对于预习态度很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在班上给予表扬,让学生们向他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一课时,教师应让小组长在课前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检查他们的书上是否有生字的汉语拼音标注,在关键句或者有疑问的句子后面是否有标注,预习笔记是否自己填写。由于这篇课文关系到古代的一些故事,教师还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己找一些关于这篇课文后的背景故事,在课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预习常常是课下的事情,因此教师还应该让家长了解预习的益处与大概的预习方法,家长在课下监督孩子对要学的课文进行预习。

总之,对于小学高年的语文教学,课前预习起着它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学生端正态度,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不仅让自己能更容易的学习语文,还能适当的减轻教师的负担。在班中形成一种很良好的预习氛围,对每个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甚至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洪梅.试论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有效预习[J].南北桥,2016,(4):55-56.

[2]李平.关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探讨[J].课外语文(下),2016,(2):35-37.

[3]刘金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指导[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4):25-26.

猜你喜欢
圈画小组长课前预习
分餐小组长
在“圈画”中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圈画助力数学阅读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读练结合感悟精彩
注重方法渗透培养阅读能力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