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对小学语文进行创造性阅读教学

2017-04-26 11:00邸红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小学语文

邸红莲

【摘要】语文作为基础性教学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创造性的阅读教学又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创造性阅读方式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造性阅读教学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75-02

一、为什么要进行创造性阅读教学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创造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是指读者带着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去阅读一份作品,产生超越作者本意的想法和理解或者是创造性的结论,不仅要求读者具备阅读的能力,还要从不同的角度显示出与读物之间的关系。创造性阅读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的读书方式,这种方式摈弃了读书的功利性,在读书中掺杂了自己的思想带有创造性地去阅读。而如今的语文课堂多重视对学生的基础性理论知识教学,而渐渐忽视了语文素养及能力的培养,但语文教学是一种双面性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更不能忽视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是日常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感知意识、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缺乏思辨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没有阅读的语文课堂是没有情趣的,所以说,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多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具有创造性的环境中锻炼思辨能力、放飞思维的翅膀。

二、如何进行创造性阅读教学

1.通过日积月累为创造性阅读服务

想要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就离不开一日日的积累,通过积累生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名人名言、谚语故事等等,让它们成为语文学习的素材,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到语文实践中去,使之成为自己的财富,这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学生对于所积累的知识要不断地进行理解、消化、巩固,达到对积累的知识的熟练掌握和随心运用。教师应当从实处着手,通过日积月累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为日后的创造性阅读和实践打下坚实的知识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语文知识网络构架格局,真正了解和懂得阅读的内涵及意义,明白离开了积累的阅读只是对文字的咀嚼,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阅读,从积累的根基上迸出思维的火花让阅读更具有现实意义。

2.激发学生兴趣,让创造性成为需要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当然也需要兴趣的指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善于发现学生的爱好和乐趣,进行引导性教学。例如,在教学中给学生讲名人轶事引导他们对阅读的关注,在通过故事情节好相关问题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教师先大致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小壁虎借尾巴产生好奇的心理,然后再提出一系列问题: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呢?小壁虎又是怎么借到尾巴的呢?来引导学生去阅读,让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区寻找答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让创造性阅读成为需要。

3.培养发散性思维

想象不仅能力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印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填补文字和语言的空白,以此激发创造力。例如在学习《司马光砸缸》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想象司马光是怎样砸缸的,他在砸完缸之后又是怎么救出小伙伴的,并把它编成故事的形式分享给同学们听。这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好奇和想象的天性,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4.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更要注意到实践能力的不可或缺性,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认识阅读的内涵,在阅读中培养实践能力,通過亲身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去寻找阅读的真谛。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让学生把这一过程通过简单的小实验来表现出来,或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乌鸦喝水的全过程,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要想培养新型的、具有创造性的社会人才,就要从小抓起,从点滴生活做起,从语文课堂做起。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利用语文阅读教学,提倡创新、自由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潜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空间去自由的驰骋、翱翔。

参考文献:

[1]陈玲:《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方法指导》,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15年a3期.

[2]胡景林:《小学语文的创造性阅读探讨》,期刊论文《成才之路》,2012年9期.

[3]郝小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探讨》,期刊论文《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16期.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小学语文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