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合肥市一季稻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2017-04-26 10:18柳军黄鹤谢金花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合肥市产量

柳军+黄鹤+谢金花

摘 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粮食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稻生产也不例外。一季稻生产全程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不断变化的农业气象要素,如适当的积温、充足的阳光、合适的雨水尤其重要。合肥市一季稻年种植面积平均在20万hm2左右,每年生育期内农业气象灾害出现的频次,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该文针对农业气象灾害对产量可能影响作一些基础性的技术分析。

关键词:合肥市;一季稻;农业气象灾害;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7-0159-02

合肥市地处江淮腹地,海拔高差平均只有2~4m,是长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总体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是我国著名的水稻种植区,属于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区。合肥市是安徽省农业主产区之一,同时也是农业气象灾害多发地区。光照、温度、水分、风等气象要素是农作物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必需因子,不同作物对不同气象要素的适应性不同,当气象要素的变化适合作物的正常生理活动要求时,可以看作是农业气候资源,当气象要素的变化超越作物的正常生理活动要求时,就成为胁迫,当胁迫严重到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时,就成为农业气象灾害[1]。农业气象灾害是合肥市一季稻生产过程中,对中后期产量造成危害和损失的重要因素。合肥市下辖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长丰县和巢湖市。从农业气候资源角度来讲,雨热同季,适宜水稻种植,因此4县1市均是重要的稻米产区。此外,小行政地域内,地貌多样,平原为主,兼具丘陵和湿地。优良的地理条件,导致一季稻成为合肥粮棉油作物中占比最大的农作物。近几年一季稻总产量相对稳定,个别农业气象灾害多发年份,产量波动明显。

1 合肥地区一季稻生产易受的农业气象灾害类型分析

合肥地区属于农业气象灾害多发地区,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但总的来说,能够造成对一季稻生产形成危害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苗期连阴雨、移栽后干旱、分蘖拔节期洪涝、抽穗灌浆期高温热害以及成熟、收获期的连阴雨、台风等。不同的生育阶段,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都有评估指标与措施[2]。而从生产实际角度来看,合肥地区对一季稻生产造成重大影响的,尤以旱灾和洪涝灾害为主,这些农业气象灾害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合肥一季稻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

1.1 苗期连阴雨灾害的分析 合肥地区一季稻播种通常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传统一季稻播种通常是在保证达到水稻播种的最低农业气象指标时进行[3](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随着经济发展,有些农户为了方便外出务工,总是提前或就便播种。这容易导致一季稻播种出苗后,遇到4月中下旬的连阴雨天气并伴随低温,导致僵苗不发、低温冷害,轻则发育迟缓,重则烂秧。

1.2 干旱气象灾害的分析 合肥市是典型的江淮地貌,大的区域内总体地势平缓,但小行政区域内地形复杂。平原、丘陵等各类地形都有分布。地势总体平缓,南部多平原,北部是丘陵和低矮山地。合肥夹在淮河和长江两大水系之间,中间还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巢湖,理论上水源充足,但实际江淮分水岭地区易旱易涝。最近几年时常出现干旱天气。干旱对一季稻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初夏旱影响一季稻及时移栽;伏旱影响拔节孕穗;秋旱影响扬花和灌浆成熟。近10a来一季稻典型干旱年份为1992年、1994年和2000年等。研究表明,合肥地区8月上中旬一季稻抽穗扬花时,如发生中等程度的干旱会减产5%~10%,严重干旱时减产10%~20%或以上[1]。

1.3 洪涝灾害的分析 合肥市一季稻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多是梅雨季节汛期内短时强降水的影响或台风外围带来的强降水。由于时间短、强度大、排涝不及时导致,并与地形地貌关系很大。合肥市南部河网密集地带,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短时强降水后,洪水聚集,容易导致水位迅速升高,排水不畅;或者外围水系水位高,短时间洪水难以排出,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不但影响一季稻,还可冲毁道路,影响到交通等。洪涝气象灾害对合肥地区一季稻影响不是很多,夏季雨水偏多或者特多,会形成洪涝灾害淹没稻田。比如2016年6月30日开始,合肥地区出现连续多日的强降水导致的洪涝灾害就是明显的例子。持续降水,大部分农田被淹没,同时光照不足,一季稻光合作用受阻,干物质积累减少;持续多雨天气还会使温度明显偏低形成凉夏,使得一季稻发育受影响,最终对产量的影响很大。而洪水淹没多日的受灾田块,常常水退后植株枯死,造成绝收。

1.4 高温热害影响分析 合肥地区一季稻抽穗灌浆多处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此时合肥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是盛夏高温季节。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显现[4],因而一季稻生产经常受到高温热害影响。高温对水稻植株的损害与水稻的生育时期、高温的强度、持续时间、高温期间夜间最低温度高低关系密切。随着新品种的推广,不耐高温品种减少。近年来,合肥偶尔出现局部地块发生高温热害。高温危害的敏感期为水稻盛花期。盛花期前或盛花期后影响较轻,应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适当防御。

1.5 收获期连阴雨 从统计数据看,收获期合肥地区发生连阴雨灾害的频率低于江南而高于淮河以北。一季稻收获期集中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在此期间,江淮地区总体来说多处于秋高气爽,多云为主天气,但也时常受台风外围影响,或大的环流形势导致的秋季连阴雨出现。如台风影响,容易造成成熟水稻倒伏不易收割,而连阴雨出现时,极易造成成熟稻穗发芽、病变或霉坏,造成成熟水稻的减产。

2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合肥市一季稻产量的危害

2.1 干旱对合肥一季稻及其他粮食产量的影响 对于合肥市农业生产,一季稻和小麦、油菜等对水源,尤其是灌溉水源的需求一直都是十分迫切的。灌溉水源的補充,基本依赖自然降水。合肥市农业生产总体而言,抵御干旱能力还比较脆弱。对于近年频繁出现的干旱天气,只能通过诸如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来解决。一年四季中,春旱影响不明显,合肥多种植冬小麦,头年秋季播种,油菜春季基本发棵,扎根稳固。总体地下水位较高,保证作物水分供应。伏秋旱影响显著,在地旱粮作物多处于需水关键期,如出现伏秋连旱,旱粮减产一般都在30%~50%,甚至更多。部分地区农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导致全部靠自然降水来满足水稻生产用水所需。目前抵御干旱是合肥尤其是合肥以北江淮分水岭等地域近年面临的一个严重的课题。

2.2 连阴雨及洪涝对一季稻产量的影响 根据连阴雨出现时间及一季稻生育期重叠综合考虑,连阴雨主要危害一季稻早播苗及后期成熟收获。苗期容易导致烂秧,收获期导致收获困难,甚至减产。洪涝的出现,导致大量的农作物的根茎浸泡在水中,致使根茎腐烂,农作物死亡。对于一季稻来说,虽然是水生作物,但是过长时间的水淹也是致命的。对于合肥市乃至江淮地区,发生洪涝几率较大的通常也是梅汛期。此时期,一季稻多处于分蘖拔节,一旦受淹,短时间无法排水,会造成植株缺氧,即使水退后仍会导致植株死亡,绝收。

2.3 高温热害的影响 高温热害导致一季稻难以抽穗或者“花而不实”,失去活力,无法受粉,影响产量。近年来一季稻高温热害问题日益突出。合肥地区常常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部分正处于抽穗扬花盛期的一季稻严重受害。个别年份结实率下降10%~50%,稻谷减产明显。一季稻受害表现为最后3片功能叶早衰发黄,颖壳不闭合、畸形或炸裂,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空瘦粒增加。高温对一季稻的影响是持续时间和高温强度的共同作用结果。从生育期叠合角度看,影响最显著的是孕穗期,其次是幼穗分化期,再次是抽穗灌浆期。

3 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防建议

从合肥市一季稻生育过程来看,结合江淮地区天气形势特征,一季稻主要受干旱、洪涝、高温热害及连阴雨等几种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而干旱、高温热害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可以算上是影响合肥市一季稻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洪涝及连阴雨等具有随机性,但都与大尺度天气形势密切相关。

在现阶段,各类农业气象灾害频发,如何趋利弊害,科学规避气象灾害,是当前合肥市一季稻生产与农业结构转化调整需考虑的重要问题。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考虑已有研究成果[5-6],建议政府在一季稻种植方面,注重调整水稻生产面积与区域布局。根据不同的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加强灾害的科研和预防工作。提高全民抗灾的风险防御意识是关键,在应对气象灾害的问题上,要做好灾害预防工作,其中准确及时的预报和服务是关键。同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江淮地貌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气象灾害对一季稻影响也表现为多层次的,不同的气象灾害对一季稻不同发育时期的影响程度不同,要区别对待。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和预防工作,提高预防灾害的能力,能够有效减少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于波.2013.安徽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

[2]高庆华,马宗晋,等,2007.自然灾害评估[M].北京:气象出版社.

[3]许昌燊,2004.农业气象指标大全[M].北京:气象出版社.

[4]高素华,王培娟,长江中下游高温热害及对水稻的影响[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5]郭永芳,查良松.安徽省洪澇灾害风险区划及承载面积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1):130-136.

[6]常彦军,董津瑞.我国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现状和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6).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农业气象灾害合肥市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合肥市朝霞小学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设计招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