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社亮+张晓红+吴小文+吴晨阳+潘志军+尹玲
摘 要:为筛选适宜庐江县及相近区域的机插单季晚粳稻品种,用井关播种流水线播种和井关插秧机栽插10个常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系),重点研究同一机插条件下各品种在产量构成、生育期、茎蘖动态、抗稻瘟病、抗稻曲病等差异。结果表明,丙12-14、镇稻18、丙14-02这3个品种较适宜在庐江县及相近区域作单季晚粳稻机插种植。
关键词:机插;单季晚粳稻;新品种;筛选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7-0052-04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地点 搜集10个常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系),详见表1。试验田选择在庐江县郭河镇北圩村王士照粮食种植家庭农场承包田内,田块形状方正,面积0.27hm2,排灌方便;土壤为河流冲击物发育形成的砂泥土,耕层土壤质地为壤质粘土,肥力水平中等,肥力均匀。栽插机械采用井关PC8-25型插秧机,行距25cm。
1.2 试验设计 每品种设一个小区,共10个小区,每小区栽插2幅,行株距为25.0cm×12.0cm,小区面积235.2m2(4.2m×56.0m);栽插密度为33.0萬穴/hm2;小区间走道宽40cm。
1.3 试验操作与栽培管理
1.3.1 播种 2015年5月24日播种,播前晒种,浸种至破胸播种,不催芽。每盘播种约110g,大田栽插约450~525盘/hm2,用种量约75.0kg/hm2,播种后进行暗化催苗,秧苗出芽整齐后将秧苗移入苗床育秧。
1.3.2 秧田管理 秧田期注意保水和病虫害防治,1叶1心期使用多效唑进行化控培育壮苗;2叶期以前注意补水保证出苗整齐,2叶期后坚持不卷叶不补水;适时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稻蓟马、稻飞虱。
1.3.3 试验田准备与移栽 2015年6月上旬撒施基肥、翻耕;移栽前2~4d耙耖整平田面,达到全田高差不超过2cm。6月12日移栽,所有品种均使用同一型插秧机栽插。机插行距25.0cm,株距12.0cm,栽植33.0万穴/hm2。
1.3.4 大田管理 (1)施肥。分蘖肥:栽后5~6d,施尿素150kg/hm2、氯化钾75kg/hm2;主茎拔节后4~6d施用壮秆促花肥:施复合肥105kg/hm2、尿素60kg/hm2、氯化钾45kg/hm2、硼肥3.0kg/hm2;多数品种主茎穗长1.5cm时,施保花肥:施尿素75kg/hm2、氯化钾75kg/hm2;破口前,施尿素60kg/hm2、氯化钾75kg/hm2;视苗情在齐穗后喷施穗肥:施KH2PO4 6.0kg/hm2。(2)管水:采取浅水栽秧,浅水活棵,浅水和露田分蘖;当多数品种茎蘖数达到285万~300万/hm2时,落水烤田,烤至田面人立不陷脚后复水。复水后湿润管理至拔节。施保花肥后,保持浅水层至收获前15d断水。(3)除草:以人工除草为主。(4)病虫害防治:全生育期强化虫害防治,不用药剂防治病害。
1.4 调查项目与方法 (1)生育期观察:详细记载各品种主要生育进程(播种期、移栽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2)茎蘖动态:分蘖高峰期3d记载一次,其余6d记载一次至成熟。(3)成熟期考察:田间调查群体有效穗数;取样考察株高、主茎伸长节间数、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并进行单打单收测实产。(4)抗性:主要生育期考察病害田间自然发病的病级和病指;成熟期考察倒伏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茎蘖动态分析 从茎蘖动态统计分析来看,10个晚粳稻品种茎蘖数在7月14日左右达到最高峰值,丙12-14高峰苗大于其他品种,为732.6万株/hm2;其次为丙14-02和嘉花1号,为660.0万株/hm2左右;皖垦粳1号和宁稻1号茎蘖数最小,高峰苗在380.0万株/hm2左右(见表2)。
2.2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分析 参试10个晚粳稻品种中,播始历期较长的是皖垦粳1号、宁稻1号、秀水121,分别为108d、107d、106d。播始历期最短的是苏秀867和光灿1号,均为84d。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是皖垦粳1号、宁稻1号、秀水121和嘉花1号,分别为158d、155d、152d、150d。生育期较短的品种是苏秀867和光灿1号,分别为130d和124d,全生育期最长的品种与最短的品种全生育期相差34d(见表3)。
2.3 不同品种的主要产量构成性状分析 (1)株高:株高变幅为80.59~112.44cm,各品种株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宁稻 1号最高为112.44cm,皖垦粳1号其次为104.50cm,苏秀867最矮为80.59cm。(2)有效穗:各品种有效穗存在一定差异,嘉花1号、苏秀867较高,分别为368.25万/hm2、361.65万/hm2,皖垦粳1号有效穗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为263.40万/hm2。(3)穗长:各品种穗长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穗长最长的是镇稻18为22.17cm,皖垦粳1号次之为16.96cm,丙14-02穗长最短为14.74cm。(4)穗总粒数:各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皖垦粳1号的穗总粒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为164.28粒/穗,苏秀867、光灿1号穗总粒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分别为108.24粒/穗、111.16粒/穗。穗粒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皖垦粳1号>秀水121>丙12-14>丙14-02>镇稻18>宁稻1号>皖垦糯2号>嘉花1号>光灿1号>苏秀867。(5)结实率:各品种之间的结实率存在显著差异,结实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光灿1号>皖垦糯2号>镇稻18>苏秀867>丙14-02>宁稻1号>嘉花1号>丙12-14>秀水121>皖垦粳1号。其中,光灿1号的结实率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为97.90%,秀水121和皖垦粳1号结实率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分别为86.44%、83.87%。(6)千粒重:各品种的千粒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光灿1号>宁稻1号>皖垦粳1号>苏秀867>镇稻18>丙12-14>嘉花1号>秀水121>皖垦糯2号>丙14-02。其中,光灿1号、宁稻1号的千粒重均大于28.00g,分别为29.22g、28.16g。皖垦糯2号、丙14-02的千粒重均小于25.00g,分别为:24.60g、23.00g。(7)理论产量:各品的种理论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皖垦糯2号>宁稻1号>丙12-14>镇稻18>嘉花1号>丙14-02>光灿1号>秀水121>皖垦粳1号>苏秀867。其中,皖垦糯2号的理论产量最高,为11 727.3kg/hm2。苏秀867、皖垦粳1号、秀水121的理论产量均小于9 750.00kg/hm2,分别为9 631.8kg/hm2、
9 691.8kg/hm2、9 732.0kg/hm2。(7)实收产量:通过实收测产,各品种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丙12-14>镇稻18>丙14-02>宁稻1号>皖垦糯2号>苏秀867>嘉花1号>秀水121>皖垦粳1号>光灿1号,其中,丙12-14的实测产量最高,为11 991.2kg/hm2。皖垦粳1号和光灿1号的产量较低分别为10 140.2kg/hm2、9 893.0kg/hm2(见表4)。
2.4 各品种抗病性比较 通过田间抗病性调查发现:各品种对稻瘟病抗性表现出一定差异,强化防治条件下,皖垦粳1号、宁稻1号、皖垦粳2号、镇稻18和秀水121病穗率、病情指数均为0.00%,光灿1号病穗率、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11.00%、4.20%;正常管理未进行病害防治条件下,皖垦粳1号、宁稻1号、苏秀867和秀水121高抗稻瘟病病情指数分别为:0.00%、0.40%、0.60%、0.60%;皖垦糯2号、光灿1号、丙14-02稻瘟病抗性较差,病情指数分别为2.60%、6.60%、2.00%。
通过田间抗病性调查发现:各品种对稻曲病抗性表现出一定差异,在正常管理未进行病害防治条件下,皖垦粳1号、镇稻18、苏秀867和宁稻1号表现出对稻曲病高抗,病情指数小于0.50%;光灿1号、皖垦糯2号和嘉花1号的病情指数在0.5%~1.50%,中抗稻曲病;秀水121、丙12-14和丙14-02病情指数大于1.50%,低抗稻曲病(见表6)。
3 讨论与结论
(1)从各品种实测产量来看,单产均超过11 250kg/hm2以上的5个品种有丙12-14、丙14-02、镇稻18、苏秀867、皖垦糯2号,分别较对照组增产13.37%、10.45%、8.98%、6.31%和3.10%。其中丙12-14产量最高为11 991.2kg/hm2,产量性状优异。分析产量构成指标,丙12-14的穗总粒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镇稻18的结实率为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
(2)正常管理未进行病害防治条件下,各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好,病情指数在0.0%~6.6%,皖垦粳1号、苏秀867高抗稻瘟病;皖垦糯2号、光灿1号、丙14-02稻瘟病抗性相对较差,病情指数分别为2.60%、6.60%、2.00%;通过对田间稻曲病发生情况的调查发现:皖垦粳1号、镇稻18、苏秀867和宁稻1号表现出对稻曲病高抗,病情指数均小于0.50%;秀水121、丙12-14和丙14-02病情指数大于1.50%,对稻曲病抗性相对较差。
(3)10个常规粳稻品种中,生育期最短的品种是苏秀867、光灿1号,全生育期分别为130d、124d,全生育期最长的品种与最短的品种相差34d。皖垦粳1号、宁稻1号、秀水121、嘉花1号的全生育期均大于150d,其中皖垦粳1号最长为158d,如果作为“稻麦两熟”品种可能影响冬小麦的播种。
(4)综上所述,丙12-14、镇稻18、丙14-02在穗粒数和结实率方面表现优异,实产均超过11 700.0kg/hm2;全生育期分别为142d左右,生育期适中;田间抗稻瘟病表现较好,稻曲病抗性较差,大田生产应特别注意稻曲病防治。皖垦粳1号全生育期最长产量表现较差,不适合作为主要推荐品种。秀水867生育期较短有利于茬口安排,且产量表现和大田抗病性良好,可选择性推广使用。皖垦糯2号生育期适中产量表现良好,可选择性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小文,张晓红,徐济春,等.庐江县单季粳稻品种产量与抗病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07-9308.
[2]李承良,張骏,王华银.单季粳稻新品种筛选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65-66.
[3]卢小春,倪艳云,闵思桂,等.不同粳稻品种(系)机插稻生态适应性生产力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5(04):37-38,40.
[4]李瑾,龚晓春,张晓伟,等.适宜采用机械化插秧技术栽培的单季晚稻品种筛选试验及其灰色评判[J].湖南农业科学,2010(11):28-30,33.
[5]唐国荣.机插秧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6]杨大庆.桐城市单季粳稻品种筛选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3(Z1):42-44.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