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区的成效及主要技术措施

2017-04-26 00:12李大晨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涡阳县肥料农药

李大晨

摘 要:该文介绍了涡阳县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区近年主推的肥料、农药“减量控害”取得的成效及主要技术措施,对全县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肥料;农药;减量控害;涡阳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7-0051-02

涡阳县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中部,常年粮食播种面积23.33万hm2,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曾连续2a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2005年以来连续开展了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粮食高产创建等一系列活动,助推了全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2010年全县率先实现小麦“千斤县”创建目标,2015年顺利跨入“吨粮县”行列。在实现粮食高产目标的同时,部分农户片面追求高产,盲目加大肥料、农药用量,造成投入增加,种粮效益下降,土壤污染加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变这一现状,从2015年开始,我县实施了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并建立了省、县两级示范区4 684hm2。在示范区内,主推控制化肥、农药用量、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改进施肥方式等技术,同时大力推广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努力实现肥料、农药减量控害,粮食生产节本增效,顺利实现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既定目标。

1 示范区建设情况

2016年涡阳县共建立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技术,应用示范区4 684hm2,其中“万亩示范片”4个,分别是西阳、郭寨省级“万亩示范片”,面积800hm2;陈大孙老家省级示范片733.33hm2,楚店宋徐县级“万亩示范片”,面积724hm2;龙山武楼县级“万亩示范片”,面积673.33hm2。示范村4个,分别是省级示范村陈大韩桥新村,面积673.33hm2;省级示范村西阳葛楼村,面积333.33hm2;县级示范村楚店三里赵村,面积400hm2;县级示范村高炉巩韩村,面积106.67hm2。示范家庭农场4个,分别是省级示范农场,龙山镇“张影种植家庭农场”,面积46.67hm2;省级示范农场,城东街道“树东家庭农场”,面积34.67hm2;县级示范农场,楚店“张子富家庭农场”,面积45.33hm2;县级示范农场,西阳“彤鑫家庭种植农场”,面积53.33hm2。各示范片(村、农场)均具有地力位置优越、技术力量雄厚,接受新技术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等优点,示范区确定程序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基层申请,乡镇审核,现场考察,农委审批。

2 示范区建设成效

在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区,推广施用控(缓)失肥,实行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示范推广生物肥,实施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是实行农业“三推三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县示范区近年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2.1 节肥减本、土壤理化性能明显改善

2.1.1 节肥减本显著 2016年示范区氮、磷、钾三要素1hm2施用量(纯素)比非示范区减少52.5kg,投入减少23.6元/hm2。累计节约肥料投资108.24万元,同时较大程度降低了肥料对土壤的污染,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助推了节本增效目标的实现。

2.1.2 土壤理化性能明显改善 通过增施有机肥、生物肥、秸秆全量还田等一系列技术的推广应用,辅以土壤深松、加深耕层等措施的应用,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据省农科院在我县陈大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区测定,连续6季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5%提高到2.2%,容重降低。土壤通透性、保水性、保肥能力显著改善。小麦、玉米抗病性、抗旱性能明显增强。如2016年8、9月份我县近50d无有效降雨,此时正值高温时节,土壤及作物蒸腾量大,且此时正值玉米籽粒形成和灌浆期,需水较多,但由于土壤保水能力强,示范区玉米未现明显旱象,产量仍达9 000kg/hm2以上。

2.1.3 主推了地力培肥关键技术 围绕农业“三推三节”的技术路线,小麦生产以种、肥同播,前氮后移,精准施肥为技术核心,辅以秸秆还田,增效有机肥,示范推广生物肥等关键技术,其中,小麦种、肥同播面积0.41万hm2,占示范区面积的88.2%,追施拔节肥比例达100%,秸秆还田率达到95%以上,示范推广生物肥333.33hm2。示范区强化以施用控释肥,种肥同播为关键技术,辅以秸秆覆盖还田,其中玉米控失肥使用面积为0.45万hm2,占示范区总面积的96.8%,秸秆覆盖还田率达到100%。

2.2 控药减害、实施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我县在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区,开展以农药“减量控害”为主要内容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通过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2.2.1 实现了农药的更新换代 示范区内全部实现了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取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甲基异柳磷、氧乐果等完全被毒死蜱、噻虫嗪等取代。示范区内未发生一起因使用农药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2.2.2 农药使用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示范区基本上实现减量控害目标示范区全年农药用量(制剂量,下同)为1 125g/hm2,较上年减少315g/hm2,累计减少1 475kg,较全县平均用量减少375g/hm2,累计减少1 756.5kg。

2.2.3 开展了应用农药增效剂减量控害试验 分别在西阳镇解沟村进行了玉米田应用24%烟嘧磺隆·莠去津添加增效剂激健除草剂减量40%化除试验,在陈大镇孙老家村进行了麦田应用双氟磺草胺添加助剂有机硅,农药减量30%化除试验。试验表明:在添加增效助剂的前提下除草剂减量后均与原推荐用药防效相当或优于推荐用量。

2.3 初步形成了一套以减量控害为中心的粮食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机制 一是开展了小麦、玉米优质高产、抗病虫品种筛选:小麦筛选出对赤霉病抗性表现较好的安农0711、涡麦9号、涡麦182、荃麦725等;玉米筛选出对南方锈病抗性表现较好的登海605、裕丰303、中科4号、联创10号、蠡玉16等,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二是开展麦田黄板誘蚜、性诱剂、黑光灯等物理、化学防治技术示范0.1万hm2。三是通过淘汰高毒农药、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使田间害虫天敌如食蚜蝇,瓢虫、蚜茧蜂等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2.4 增产、增效显著 示范区小麦平均9 090kg/hm2,较全县平均7 578kg/hm2增产1 512kg/hm2;玉米平均9 267kg/hm2,较全县平均7 575kg/hm2增产1 692kg/hm2,与全县平均水平比1hm2增产粮食3 204kg,累计增产粮食1 500.8t,增加收入2 860.2万元,按1hm2节约肥料52.5kg(纯素)计,1hm2節本252元,示范区累计节约肥料投入118万元。2项合计实现节本增效2 978.2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 主要措施

3.1 建立组织 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办、财政及相关涉及单位为成员的粮食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领导小组,并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良性机制,确保了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工作的开展。

3.2 组建优势互补,技术强劲的专家团体 县组建了由栽培、土肥、植保、农机、气象等学科优势互补的专家团队,同时聘请中国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科院等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为顾问,参与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技术研发,多位专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亲临我县指导,出谋划策,保证了,各项技术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3.3 明晰技术路线,强化关键技术落实 围绕农业“三推三节”为总的技术路线,小麦病虫防治主要抓“二虫三病”(即麦蜘蛛、蚜虫,纹枯病、赤霉病、叶锈病),尤其是穗蚜和赤霉病防治。对其余病虫放宽防治标准,大面积推广药剂拌种黄板诱蚜;玉米生产上主抓粗缩病、玉米螟和南方锈病防治。通过调整播期,降低粗缩病发病率;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减轻南方锈病危害;通过性诱剂、杀虫灯等防治玉米螟,从而大幅度降低玉米田农药用量。

3.4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广泛宣传发动,努力营造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的气围。通过会议、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横幅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真正做到粮食绿色模式攻关各项工作电视有影、广播有声、努力营造模式攻关工作氛围。据统计,全年通过涡阳新闻联播和“雉河农家”进行技术讲座20次,制作游走字幕10次共20条,发送手机短信50多条,接受人群20万人次。同时在小麦播种、拔节期等关键时期组织了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参加的现场观摩活动,全力推动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大力宣传营造绿色模式攻关氛围。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涡阳县肥料农药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