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文+刘永峰+付永飞+李虹+魏蓉+赵娥
摘 要:该文通过探索榆阳区沼气利用的几种循环农业典型技术模式,指出农村沼气建设和“三沼”综合利用是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振兴农村经济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特别是通过发展以沼气为核心的绿色循环农业产业可实现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能源资源化利用目标,可为农业生产增添活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等。
关键词: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探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7-0106-02
1 榆阳区沼气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榆阳区从2006年开始建设沼气,至目前共建成农村户用沼氣“一池三改”13 300户,中小型养殖小区沼气工程55处,大型沼气工程5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72个,共涉及21个乡镇,184个行政村,沼气入户率占农村常住户的26%。榆阳区实施沼气项目始终围绕服务特色产业开发与生态农业发展战略,重点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收益,主打绿色品牌战,初步形成了以北部风沙草滩区为中心的“畜—沼—粮”循环农业产业模式示范带,以210国道沿线为中心的“畜—沼—菜”循环农业产业模式示范带,以南部丘陵沟壑区为中心的“畜—沼—果”循环农业产业模式示范带和以川道区、城郊为中心的“畜—沼—瓜(芝麻香瓜、西瓜)草莓、特色果品”循环农业产业模式示范带。全面示范推广了以“三沼”利用为中心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循环生态农业技术、环保养殖技术,有效减少了本区养殖户养殖粪便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了农业生产用水量,示范建立了榆阳绿色循环新型农业产业,促进了榆阳现代农业发展和大美榆阳美丽乡村建设,初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和“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奋斗目标。
2 榆阳区沼气循环农业产业典型技术模式
2.1 马合麻生圐圙“玉米→猪→沼→玉米”产业模式 即用玉米喂猪,猪粪尿下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液、沼渣,沼气用于煮饭照明,沼肥还田生产玉米,沼液作饲料添加剂喂猪的产业链循环模式。其关键技术是沼液浸种、沼液叶面施肥防虫治病,沼肥还田、沼液作饲料添加剂养殖,实现以沼气为核心的新型种养模式,促进循环可持续农业发展。马合镇麻生圐圙村民刘二仁从2009年开始利用沼肥种植1.33hm2高产玉米,年可节省购买化肥款5 000元,平均增产15%,通过沼气池无害化处理了100头猪的粪便,改善了养殖场环境,保护了浅层地下水源,减少了猪疾病传染,抵御了2009年百年不遇的猪瘟;并利用沼液作为饲料添加剂喂猪羊,可使猪羊勤吃快长,每头猪节约饲料成本100元,提早出栏30d以上,每只羊节约饲料成本50元;同时秸秆粉碎经猪羊过腹消化所产粪便再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肥还田,大大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了高产田创建目标。由此可见该模式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粪污流入密闭的沼气池发酵减少了蚊蝇滋生和有害气体排放,净化了养殖场及周边环境,减少了疾病传播,保护了森林植被和水源,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环卫效益,产业中加入“沼气”元素更能节本增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生态循环农业和环保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2.2 鱼河寺伙沟“猪→沼→菜”四位一体“四季农业”产业模式 即温室中建猪圈和厕所,下面建沼气池,温室为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猪粪便和人粪尿自动流入密闭的沼气池为沼气发酵提供发酵原料,所产沼液、沼渣为蔬菜生长提供优质高效有机肥及叶面肥料,而沼气燃烧除做饭外,冬天还可为温室增温并进行沼气燃烧释放co2施气肥,蔬菜种植所产枝蔓烂叶等副产品除为猪提供部分饲料外可进入沼气池发酵再利用。通过循环利用减少了温室蔬菜病、虫害传播;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减少了化肥等生产资料投入;提高了蔬菜产量和品质;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了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化。其关键技术是沼肥盘穴育苗、沼液浸种、沼液叶面施肥防虫治病害、沼肥还田、沼气CO2施气肥、沼气保鲜,另外需与温室作物栽培技术相配套实施。鱼河镇寺伙沟村的“猪-沼-菜”模式全省闻名,是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被定为榆林市发展温室蔬菜生产的样板典范,也是榆林市“一村一品”示范基地。该模式利用为本区长城延线高寒区越冬蔬菜冬季生产提供了保障,实现年种植“两果一菜”,1hm2产果菜30万多kg,叶菜9万多kg,收入达45万余元目标。另外每座温室年可发展养猪10头,节省肥料、农药支出4 000多元,实现了“以沼促菜,以菜促猪,以猪促沼”的良性循环。
2.3 小纪汗黄土梁“玉米→牛→沼→瓜→菜”产业模式 即产业户平均种植1hm2玉米,养殖3~5头奶牛,奶牛所产粪便为沼气池提供发酵原料,利用沼气池沼肥种植1~2棚春茬大棚芝麻香瓜和秋延茬蔬菜的种养配套产业模式。该技术与“猪—沼—菜”模式相同,重点是做好无公害产地认证工作和打造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收益。该村是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大村,主要以种植玉米,奶牛养殖为主。据该村调查,一口8m3的沼气池,年产沼气300~350m3,基本上可满足4口人家炊事、照明需要,年可节煤1.5t,节电200kWh,年产优质沼肥10~12t,户均年增收节支3 000元以上。沼气建设以来,通过“三沼”综合利用带动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特色产业发展,使该村奶牛养殖、芝麻香瓜、西瓜、蔬菜种植成为本村的新型主导产业,沼气的发展促进了产业发展,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沼气的高效利用,实现了种养产业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目标。
2.4 榆阳区南部山区余兴庄曹家洼、上盐湾周焉“猪→沼→果”产业模式 即以沼气为纽带,连动畜牧业、果业、种植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家园模式。其基本内容是“户建1口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种好0.07hm2果”。猪粪下池产气,沼气用于炊事照明,沼液喂猪,沼肥施果树。沼液作添加剂喂猪,增重快,可节约饲料1/5;施用沼肥的果树,能多长5~10个枝梢,抗旱、抗寒和抗病能力增强,水果品质提高1~2个等级,1kg收购价8~10元,两村40户居民利用该模式户均年增收节支达3万余元,并且实现了庭院经济高效化,家居生活清洁化,生态环境优美化目标。
3 推广沼气循环农业产业模式的意义
3.1 发展沼气循环产业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产业,可以把农村“三废”(秸秆、粪便、垃圾)变成“三料”(燃料、饲料、肥料),可减少污染,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环境保护与提高经济收益“双赢”目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3.2 发展沼气循环产业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舉措 发展沼气循环产业,从治理污染入手,可以有效治理畜禽养殖粪便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可解决浅层地下水资源及榆溪河流域污染问题,短期内可低成本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有效解决农村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问题,使农民走向清洁、卫生、健康、文明的生活之路,实现农村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田园清洁。
3.3 发展沼气循环产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 发展沼气循环产业,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入手,通过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土壤肥力,同时能节约化肥农药用量和能源支出,最终实现农业增值增效,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的目的,同时也响应了国家2015年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
3.4 发展农村沼气循环产业是建设促进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 发展沼气循环产业,不仅可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服务,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大美榆阳美丽乡村建设。
3.5 发展农村沼气循环产业是榆阳区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榆阳区是陕西省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区域,近年来,区内的煤炭、化工等工业发展迅速,生猪养殖规模随之扩大,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量剧增,造成养殖场自身生产、生活空间及周围环境受到污染,制约了禽畜业的健康发展;造成禽畜粪便得不到合理利用,使得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对有机肥料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农村沼气循环产业模式,集环保、能源、资源再利用为一体,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通过粪污的综合利用,养殖企业能够减少禽畜发病率,增加出栏量,并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等级,可为企业增收约10%左右,保证了畜牧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禽畜环保养殖与无公害绿色农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 结论
通过对榆阳区沼气产业技术模式探索思考,得出农村建设沼气工程并发展以沼气为载体的绿色循环农业产业是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举措,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中应因地制宜建立适合各个地域特色的“小沼气大产业”循环模式,重点要建立以养殖业为中心、沼气事业建设为纽带、种植业为龙头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产业之路,关键要提高“三沼”综合利用率,出路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保障是树立品牌,增加收入,形成以“沼气”促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农业生产体系。
参考文献
[1]丘陵.沼气发酵与综合利用[M].杨凌:天则出版社,1990
[2]丘陵.农村沼气与庭园生态农业[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农业部环境农业司.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4]苑瑞华.沼气生态农业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責編:吴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