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2017-04-26 20:54侯文玲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建议

侯文玲

摘 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能够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且对于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式下,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立足于研究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的原因并给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建议 对策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等法规的颁布实施,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逐步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科学,使用有效,处置规范,监督到位,以保证事业单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从采购到报废的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以及资产监督等环节的管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科学合理的分配事业单位的资产,物尽其用,减少浪费;能够有效地规范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约束单位人员的行为,保护资产的安全,避免贪污现象的发生;能有效促进资产在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配置,实现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多数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事业单位不允许其从事盈利性的经营活动,资产由政府无偿调拨或由财政预算经费拨款购买;二是领导主要重视年度考核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固定资产管理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甚至没有监督。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采购制度不健全。很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虽然按照《政府采购法》、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等政策法规的要求填报政府采购审批表履行采购报批手续,但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制定固定资产采购制度,资产购置从申报审批到购买验收都由一个人办理,采购审批流于形式,这会造成一些质次价高的资产购入单位,从而影响单位工作的开展;也会出现一些贪污腐败现象,给事业单位的资产或者资金造成损失。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制定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制度,致使资产的实物管理责任不明确,实物资产没有明细台账,单位人员变动时没有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少数干部职工调动或退休后,把自己使用的固定资产据为所有。这样造成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互脱节,给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固定资产处置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没有资产处置制度,会造成单位领导和职工对固定资产处置的法规意识欠缺,资产毁损不能使用的随意处置,资产毁损但经修理还可使用的,不进行修理使用便直接处置或闲置。这些情况的发生,一方面会造成单位资产的账实不符,另一方面会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对资产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由于历史原因,单位领导和职工多数认为预算只是人员经费和运转经费的预算,预算工作是财务部门的事。基于这种认识很多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脱节,造成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没有会同财务部门将资产采购预算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资产的采购没有与预算相结合,这样不利于事业单位从总体上合理配置资源,也不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资产预算执行力度不够。近年来,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将资产的采购纳入预算编制,但在资产的购置过程中预算却形同虚设,甚至没有预算照样购置资产。究其原因:一是部门预算编制不严谨;二是预算执行没有监督;三是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预算执行意识淡泊。以上情况导致资产购置随意,不利于单位从总体上安排节约使用财政资金。

没有科学的资产预算编制方法。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编制方法,因而在资产预算编制时,没有充分考虑单位资产使用部门的具体情况,只是由财务部门根据财政预算要求和单位预算经费简单编制,从而导致了资产预算编制极不合理。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不到位

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很多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常抓不懈,加之管理人员少,责任心不强等原因,致使资产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没有得到很好执行。

固定资产监督不到位。由于历史的原因,监督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各级财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单位内部监督部门职责没有很好落实,造成了固定资产监督不到位,导致很多事业单位资产账实不符,甚至出现贪污腐败现象。

三、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组织学习,使单位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财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及外部审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监督,通过监督来加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单位采购资产必须按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履行政府采购审批手续。经批准后单位要成立资产采购小组负责按批准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采购来的资产由资产使用人和资产管理人员按照政府采购审批表内填列的标准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单。验收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交资产管理人员据以登记资产台账和资产卡片;一份交财务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该制度的建立实施有效地促进了资产的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建立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根据资产管理要求,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或者在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资产管理工作。资产负责人要建立资产台账,并對每一种资产按使用部门、使用人员建立一张卡片进行管理。使用人员变动时必须办理资产使用交接手续后才能办理其他相关事宜。

建立固定资产处置制度。资产因毁损报废等情况需要处置时,由资产使用人提出处置原因情况说明报资产管理负责人,资产管理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核实,根据核实情况填报处置申请表,逐级报单位负责人、主管部门负责人或财政部门审批,经批准后方能进行处置。

(三)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体系

提高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预算管理的认识。首先单位领导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固定资产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让单位广大干部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资产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合规性和严肃性。其次要强化预算约束,对没有纳入采购预算的资产原则上不予采购;若确实需要采购的,资产使用人必须详细说明没有纳入预算的原因,并报单位集体研究批准后购买。

建立科学的资产预算编制方法。事业单位要按财政预算的要求,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成立由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组成的资产预算编制小组,由资产预算编制小组共同编制预算,这样有利于提高资产预算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通过资产与预算的结合,管控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有效缓解单位部门之间资产占有水平不均衡的状况,促进资产配置的合理化,提供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

加大资产预算执行力度。事业单位可以成立资产预算执行小组,成员由单位分管领导、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人员组成,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资产预算的执行。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固定资产监督力度。

首先要从固定资产管理法规层面明确事业单位法人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执行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其次要加大财政部门、内部监督部门、外部审计监督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力度。对制度执行不力的单位,由政府部门对单位负责人进行问责;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资产的合理配置、安全完整、高效使用、规范处置有着重要作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预算管理及账务管理相结合。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提供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春燕,苏庆兵.浅议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读书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

[2]孙新香.浅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个基础问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3]王珉霞.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三代人的建议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