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校如何规范内部控制管理

2017-04-26 09:12李赛灵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小学校内部控制管理

李赛灵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规范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校 内部控制 管理

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单位能否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及健康发展,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处于初期阶段,多数单位管理者对其理解仍处于肤浅状况,存在着对内控理解的误区与不足。特别是单位规模较小的中小学校,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和控制制度,但由于对内部控制体系内涵、本质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使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从而难以达到内控应有的效果。本文就中小学校如何规范内部控制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校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职能部门设置不合理。

内部控制制度是中小学校内部管理的根本制度 ,对学校内部管理质量提升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很多中小学校内部控制管理体制越发跟不上经济管理改革的步伐了。由于学校单位领导对部门责权利没有深入了解,或对内部控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部门设置分类不统一、功能定位不明确、职能交叉、责任主体难以分清。如由于人员的限制,学校职能部门不多,设置较为简单:基建部门兼管合同;财务部门兼管资产管理;看见发文或通知为财政类的,就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要求财务全权负责;每年盘点由财务自行盘点;政府采购一切程序工作由财务部门前往办理;内控制度制定及基础评价由财务自行编报等。内控体系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组织和人员保障,但许多中小学校没有内控牵头部门,导致在内控设计时缺乏总体规划,难以确保有效发挥作用。

(二)职责分工不够清晰

中小学校是实施中小学教育、具有公益性、服务性的事业单位。主营业务为教育教学。财务、人事、资产、基建、政府采购等一系列工作均划为后勤,为教辅类的工作。而政府给予单位教辅人员的编制非常有限,故存在着一人多岗的现象,加之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实质内容、规范管理概念理解不透,对岗位的功能、权利、权限、职责和利益范围意识不足,导致不相容岗位职责交叉、权责脱节、执行和监督不能相互分离和制约。表现在多头管理、越权管理、相互推诿、工作效率低下、牵制效果、协同效果较差等现象,从而为滥用职权、串通舞弊或贪污腐败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三)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一方面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建而不行,形同虚设。近年来,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检查不断,制度建设成为检查的首要内容,但有的单位只重视内控制度的制定,或挂在墙上摆设,或装订成册作秀,对执行情况没有狠抓落实,对执行效果没有进行有效评价,缺乏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制度成为一纸空文。二方面体现在内部控制制度脱离实际,难以实现。一是制度未能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制订,也没有随着学校发展进行相应完善,从而使制度失去可操作性;有些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初期就一成不变,在日常工作中难以有效推进,引发了实施部门和推动部门矛盾;二是很多单位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看作上级部门的要求,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却不太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在单位日常管理中的运用。更有甚者,没有从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一套符合本单位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是为了应付检查,或从网上下载、或从其他单位抄袭,生搬硬套,甚至原封不动地照本搬回,实质内容跟学校现实执行的制度相差甚远。三是各业务部门各自构建应用于自己部门的内控体系,而没建立一个完善系统的内控管理体系,导致内部控制信息分散横向联系差现象。

(四)内控制度监督不到位

中小学校规模较小,职能部门设置较少,导致内控意识较差、监督机制不强、内部控制达不到其原有目的的状况。有的学校从根本上忽视内部控制,对相关制度、准则、要求也只是过目之后束之高阁,有的学校内部控制度片面,有一些学校简单地将本部门的规章制度等同于内部控制,导致各种内控缺失,甚至出现了违法违规现象。

二、完善中小学校内部控制的对策

中小学校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国家每年对其的投入占国民收入较大比重,学校掌握着大量社会公共资源。 因此,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保证学校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有效制约职权滥用,防止腐败滋生,应成为学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因此,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管理,已为当务之急。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职责分工不够清晰、内部控制职能部门设置不合理源于对内部控制规范管理概念理解不透、重视不足。主管部门的重视及个人的重视是关键,内控氛围是内控建设与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让单位负责人真正意识到自己要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对监督管理方面应发挥领导的作用。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从根本上认识到现代内控已上升到新高度,已涉及单位的方方面面;让内控关键部门人员意识到不仅要承担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具体工作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内部控制职责;让全体教职工了解到内部控制涉及单位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每个人都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参与者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者。只有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推动,全员参与,加上完善的内部控制责任制度,才是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发挥得以保障的基础。

(二)追究问责,保障实施

由于缺乏责任追究措施和公开监督力度,从而导致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因此监管不能松懈,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检查,明确职责,追究责任,以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同时,要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工、学生、社会的监督作用;学校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规定时,更要细化、量化制度,让制度执行得更具操作性,让职责分得更清晰。对于违反或不严格执行规定的,要加大问责力度。

(三)结合实际,完善制度

顺应环境变化,做好流程重组及再造。学校环境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学校的管控水平要不断提高,要不断进行流程的梳理、再造。对在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求我们不断地找出解决问题、化解问题的新方法,制定以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方法和措施。

(四)内外管控,加强监督

学校成立有效的风险评估部门和审计监督部门。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内控规范实施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内控规范实施到位。同时应成立由牵头部门组成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由学校负责人或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负责对本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及时识别、系统分析学校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相关风险,查找漏洞和隐患,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内部监督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和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学校由校督导室或监察部门牵头成立内部专职监督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及时查找和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督促落实整改。与此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实施效果需要内部外部监督相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特别是财政部门等应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以内部控制规范为基础,检查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实施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并对单位内部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利用信息化平台,全面铺开,重点建设

内部控制规范是全局的范畴,需要在学校各部门、各领域、各项工作建立本部门本科室的内部控制规范并以此为依据对本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控制管理,而学校牵头部门则负责建立一个全面、总体、长远的内部控制体系,理顺工作业务流程及部门职责,明确部门岗位分工,合理设置内部各岗位,保证有完成其职责应有的权力的同時,还应当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做到授权与执行、执行与审批、保管与记录、记录与账实核对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与此同时,也应意识的中小学的性质与规模决定其注重内控全面性的同时,还应对财务、资产、基建、合同、政府采购、人事、食堂等方面进行重点控制。内部控制涉及学校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做好内控的实际工作,应借助于信息化平台,将日常业务流程嵌入信息系统中,全体教职工通过这个平台,对内部控制的环节、步骤、责权利一目了然,并明确自身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位置,在执行信息系统时自觉履行内部控制规则。通过平台,利用信息基础环境建设实现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单位内部跨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使内部控制系统化和常态化完善相结合,从而提高落实制度的便捷性、可靠性、高效性及业务处理的透明性,有效实现对内部控制各环节的监督作用,从而提升内部控制实施的总体效能。

猜你喜欢
中小学校内部控制管理
试论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