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常培
摘要: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着深深情怀的农村教师,用毕生的精力,发挥山区寄宿学生的优势,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山里的孩子练习书法,打造墨香校园文化,创办一所特色鲜明的农村山区学校,圆山里的孩子也能上好学校的梦。
关键词:圆梦 山区孩子 上好学校一、让山里的穷孩子也能上好学校,是我一生的梦想
那年,刚刚20岁的我背着简单行囊,拿着师范毕业证书,怀着满腔热血来到海拔1600多米的一所村小。几张破旧木桌歪齐倒八地摆在坑坑洼洼的半木板房里,这就是教室也是我的卧室。望着孩子那一双双无知却渴求知识的眼睛,我暗自发誓,哪怕耗尽毕生心血,也要讓这些穷孩子上好学校。白天,我和孩子们一起上课、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看见他们开心的样子,我也很开心,可到晚上,四周没有人烟,刺骨的寒风更增添无限的寒意,在暗淡的煤油灯下,我批改孩子们的日记、作文后,查阅教学资料,研读教学大纲,从多角度寻找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孩子良好品行的途径。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工作,我被调到咸宜镇中心小学任副校长,虽也是土木结构板房、泥土操场,但却丝毫没有掩盖住学校悠久的历史,青山绿水之雅致,千年古镇之民风,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和自然气息。也让我有机会了解更多山里孩子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为办一所让孩子喜欢的学校打下了基础。
二、破冰起航,确立墨香教育
这是一所远离县城的农村山区小学,背靠开县、巫溪、城口三县交界的雪宝山,离县城82公里。面对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80%、住读生占60%的生源现状,住读生、留守儿童的管理成了制约学校管理和发展的难题。孩子们严重缺失父母的关爱,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有的寄托在叔叔、舅舅家,从星期天晚上到星期五下午都住在学校,老师既当爹又当娘,学校教学质量很差,只保证孩子在学校不出安全事故就行了,我和当时的校长一道,苦苦支撑着学校的发展。
2012年,我接管学校,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让偏远农村的孩子也能共享幸福教育,能在学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发展孩子的艺术特长,组织全校教师反复研究,确立“墨香”特色教育,将中国传统书法与现代教育巧妙结合,化书法之思想、精神入教育之理念、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书香文化。
当时学校经费相当紧张,为了给孩子们免费提供纸、墨、笔、砚,我多方化缘,走东窜西,不怕碰壁,每年都有凑集近5万元购买笔墨纸砚。同时,发动教师晚上无偿为学生指导书法技巧,讲解书法知识,了解我国优秀的书法文化和历史,既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又培养兴趣特长。历经3年多的艰辛,学校初步形成了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书法教学,像一颗明珠照亮着无数山区留守儿童的幼小心灵。
三、追根朔源,提炼书法精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使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我带领团体坚持“练字炼心”办学理念,践行“墨香少年”办学目标,立志培养出情志高雅、性灵心逸,思维灵活、大胆创新,个性张扬、谦和礼让,好学善思、多才多艺,开放快乐、成功幸福的孩子。
从书法墨香特色出发,一方面,明晰“字”与“心”的关系,将“练字”看作是教育的过程,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育美;另一方面,将“练心”看作是走向成功幸福的必然过程,融教育目的、办学愿景、工作重心于一体。通过梳理,把书法中的精髓提炼成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一校三风的理论基础,为办农村好学校提供了保障。
四、大刀阔斧,落实书法项目
我的愿望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书法项目也得以落实。近年来,在县委、政府和教委的高度重视及支持下,我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成了古色古香书法景观。亭台楼阁,凸显“练字练心”办学理念;走廊转角、石凳木椅彰显“墨香少年”之目标;二王书法亭、柳公权书斋、隶书阁、篆书房、甲骨文展台等书法历史在校园彰显。
以“墨香教育”办学特色,“练字炼心”办学理念,带领全校教师编写“软、硬笔书法教材”,开设软、硬书法课程,以活动为载体狠抓教学落实。坚持每天1小时全员“练字练心”活动,从书法练习中提炼做人品质,培养出智慧、诚实、担当、创新的“墨香少年”。开展“墨香少年”“墨香教师”“墨香寝室”等评比活动,把墨香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自2013年提出“练字炼心”理念以来,全部学生领会了硬笔书法,习得软笔书法的学生人数达三分之一。
在墨香教育引领下,我校教师创造性将书法和体操相结合,自编出《墨香舞韵》书法操并在全校推广,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书法操以书法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为原形态,融舞、乐、书为一体,快慢相宜、刚柔并济,既让学生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又让学生活动筋骨,增强体魄,赢得家长及学生的一致好评。为了把书法练习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起来,我和老师们一道,开发了雅言雅行系列校本课教材,每周和墨香少年共进午餐,为墨香班级升国旗,在潜移默化中,书法如丝丝甘露润泽着山里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感觉学校的温暖和慈母般的疼爱。
五、硕果飘香,书法筑梦未来
经过数年坚持,我校特色氛围基本凸显,学生行为发生质地改变。承办“全县墨香少年杯”现场书法大赛,引领了全县书法教育的开展。先后荣获“重庆市书法艺术实验学校”“重庆市书法特色学校”“城口县特色学校”等称号。冯丹同学参加全国少儿精英现场书法大赛获得银奖,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墨香书法展示活动张彧熹同学荣获一等奖。“汉丰湖杯·全国第二届青少年书法大赛”三名同学获入展奖。在“中国梦书法作品大赛”中,我校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在2016年全国少儿现场美术作品大赛中,我校14名学生获金奖、11名学生获银奖。在重庆市“书、画、文”大赛中,我校詹飞雪、刘晓涵等三名同学斩获全市十佳优秀作品奖。看到这些成绩的取得,看着一批批优秀孩子走进自己理想的中学,我感到莫大的满足和欣慰,这就是我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回报。从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到如今两鬓斑白的我,虽然没有富裕的家庭、没有光宗耀祖的名誉,但我无怨无悔,因为在自己的努力下,我们这里的孩子再不去城里上学了,外面打工的家长也陆续把孩子转回家里,校园里看到的都是孩子幸福的笑容,老师开心的面孔,家长满意的神情,这难道不是孩子心中的好学校吗?
墨香书法特色教育的实施,让学校得到迅猛发展,让山区的留守孩子增添了自信,发展了特长,看到了走出大山的希望。
依依拂柳溢书香,巍巍青山映咸小。我将永远不忘让山里穷孩子上好学校的初心,砥砺奋进,办出一所古色古香的偏远山区书法特色学校,让山里孩子、家长上好学校的梦更美,更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