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阶段,课堂教学是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了揭示当前职教课堂的实然状况,研究选取“药物分析实验”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情况进行观察,认为职教课堂师生互动的类型与课堂类型、学生学习状况、师生关系有关。在此基础上对职教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教师应该深入学生之中;二是单独回答和集体作答相结合;三是增加学生的话语权。
【关键词】师生互动;课堂观察;职教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0-0056-03
【作者简介】徐峰,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2)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一、研究背景
课程和教学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两翼。为了让工作过程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能够得到真正落实,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对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就显得极为迫切。[1]教学的实施在课堂,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实然状况。
职业教育课堂和普通教育课堂相比更加强调“做中学”,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师生互动的情况关系到学生能否听明白教师讲的内容,能否学会动手实践,因此职业教育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选取职业教育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课堂观察,希望能够为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带来启示。
二、课堂观察设计
(一)课堂观察的目的和方法
本文试图从课堂观察的角度发现职业教育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二)课堂观察的对象和内容
2016年5月,在S市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J老师在实验室进行的一节“药物分析实验(巴比妥的含量测定)”进行了观察。观察班级是该校2014级医药班,班级人数为32人。观察内容是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互动和间接互动,以及学生课堂讨论的类型。
(三)课堂观察的基本过程
本次观察主要参考美国里德教授等编写的《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一书,将师生互动分为间接互动、直接互动和学生讨论三种,并对观察量表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课程类型。观察的过程如下:1.课中观察;2.课后交流;3.运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记录;4.录音分析,对照量表验证记录数据。
三、课堂观察结果及分析
通过20分钟的观察记录,得到的观察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间接互动的类型最多,为42次;学生讨论居中,为22次;直接互动最少,为19次。其中提问题这种方式占师生互动类型的比例最大,占比31.5%;其次是学生的口头回答,占比26.5%;学生发起的谈话占比为0.0%。
根据以上的观察结果,结合课堂笔记,笔者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师生互动的类型受课堂类型的影响
职业教育课堂分为三种类型: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训课。由于本节课是实训课,大部分时间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只有一小部分时间需要教师来讲解。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动手操作,更多的师生互动类型采用教师提问题、学生口头回答的方式。在本节课上,会经常听到教师问学生:“你们来判断我的操作对不对?”“请问,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多了,学生口头回答的次数就多了。这种师生互动的类型最节省时间,能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另外,这是一堂药物分析实验课,需要用到许多试验仪器和药物,这就要求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以指导甚至“下命令”的方式来要求学生。在观察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J老师给予指导、批评或者证明自己的权威的互动共占15.6%。
(二)师生互动的类型与学生学习情况有关
在本节课刚开始的时候,J老师问了学生L一个知识点,学生L没有回答出来,J老师很惊讶地说:“忘了?这是你们中级考工的内容啊!”语气中略有责备。在本次课后面的师生互动中,J老师便没有让学生单个回答问题。在观察记录中,教师提问题的次数为26,学生发起的谈话次数为0。在本次教学的几乎每一环节,教师都是以问题来串联,导致了整堂课都是教师在不断地提问,学生忙于应对,课堂节奏过快。
(三)师生互动受师生关系的影响
在笔者的观察记录中,经常听到J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或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这说明J老师很注重表扬和鼓励学生。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谊,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内部动机。[2]
在学生做完实验拿给教师看实验结果的时候,有一学生让J老师在实验报告的评语上给自己画一朵小红花,J老师答应了其要求,其他学生看到了也都争着让J老师给她们的实验报告画小红花,J老师也都高兴地答应了。画小红花这一行为,说明J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好,师生间的情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它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师生的全面发展都会产生重要作用。[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J老师是位女教师,2014级医药班这个班的学生全是女生,因此没有性别冲突,也更容易交流。
四、观察思考和建议
(一)教师应该深入学生之中
在笔者观察的20分钟里,J教师始终站在学生实验台外侧的位置上,没有深入到学生中间。这是一堂实训课,需要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在不需要教师演示的时候,教师也应该深入学生之中,这样既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又能夠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单独回答和集体作答相结合
除了在上课之初J老师单独让L同学回答问题外,之后整堂课所有的提问都是集体作答完成的。集体作答能够节省时间,但是不能顾及每个学生,容易造成个别学生“滥竽充数”。让学生单个回答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他们集中精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增加学生的话语权
从课堂观察的结果发现,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最多的互动类型是提问题,这说明教师牢牢掌控互动的主动权,提问和讨论的话题都是教师给出的,学生只是在教师引领下亦步亦趋地进行学习。[4]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的,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增加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这样,师生互动才能真正展开,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
本次观察,笔者只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外显行为进行了分析,没有对师生互动中的内隐行为进行研究,师生互动中的内隐行为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投入等。[5]另外,虽然本文将师生互动分为间接互动、直接互动和学生讨论三个维度,每一维度又分为若干个观察点,但很难穷尽师生互动中的所有行为。在后续的研究中,将拓宽研究视野,完善课堂观察的维度和内容,以便对师生互动行为做出更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1]于萍,徐国庆.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研究[J].职教论坛,2011(33):16.
[2]韩时琳.注重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J].中国高教研究,2003(4):91.
[3]程淑华.论课堂教学的交互作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20.
[4]杜永强,陈柏华.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4(10):66.
[5]张朝珍.聚焦教学决策:教师整体性课堂行为的观察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5(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