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佳慧+化小峰+张家乐
【摘要】科学合理地设置高校的研究生党支部对于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理工科研究生为例,在系统分析现有理工科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纵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的创新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理论、实践基础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理工科校研究生党支部;纵向设置模式;理论基础 实践基础;保障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新形势下深入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基层党支部是党在基层的中坚力量,是党在基层的各项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承担着推动党组织快速发展和永葆党的活力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工作尤为重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主体,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硬仗”的研究生党员队伍对于实现“四个全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基地,担负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面对研究生群体庞大,凝聚力不强,管理不畅通等棘手问题,党支部承担着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堡垒作用。新时期如何做好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在理工科研究生群体中有针对性地创新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使之更好地发挥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理工科研究生基层党建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理工科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现状及问题
第一,研究生是我国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来源。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研究生群体规模迅速膨胀,表现出年龄跨度大、培养类型多、基础参差不齐、个人阅历和社会文化程度不同、个体诉求不同、人生观价值观多元化等鲜明特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群体凝聚力不强、组织纪律性涣散、人员分布不集中、信息传递不畅通等突出问题。
第二,现阶段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立模式多是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横向模式。这种设置模式简单易行,便于年级事务的管理,但同一年级或班级的研究生因导师不同或研究方向不同而呈现出分散学习的现象,导致支部流动性过强、支部活动虚化、工作效率低、导师在研究生党建中作用有限、党建和科研脱节等问题。因此,适应新形势的研究生支部设置模式问题亟待解决。
第三,理工科研究生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中属于精英教育。理工科研究生教育培養以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人才培养和知识与技术创新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主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高校和地方政府从师资力量、科研实验设备等方面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所以近年来高校科研水平高、成果多、科研质量好。但受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的发展定位和学术成果指挥棒的双重影响,许多研究生和教师科研精力投入较多,实验任务较重,因而出现“重科研,轻思想;重成果,轻党建”的倾向。
第四,研究生党员人数较多,但支部建设较为薄弱,党员的教育和培养不精细。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预备党员的考察和转正、党员的培养等环节没有有效的考核机制。支部建设长期停留于支部书记管理、支部委员配合的模式,支部组织生活形式以会议为主,会议内容以传达上级精神为主,不能形成支部内党员和支部间党员的长效交流模式。
第五,研究生党员自我管理意识淡薄,不能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能发挥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先进性,不能有效落实“党建带团建”,削弱了党组织的影响力,丧失了党组织带领全体青年进步的作用。
二、理工科研究生党支部纵向设置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特点、学习和生活习惯
研究生教育代表我国最高的教育水平,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最高级别的专门人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对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尤为重要。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新常态下的研究生群体内部年龄差距大,生活阅历、心理状态和知识结构出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一部分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又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年龄较大,心智更为成熟,读研目标明确;另一方面,从大学本科阶段连续升学进行研究生深造的学生,年龄偏小、没有工作经验、社会阅历简单、成长环境优越、心理成熟度较低、自我约束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党支部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党联系研究生党员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团结和带领广大研究生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政治核心。做好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对研究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和社会国家的蓬勃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生课程计划和实验安排都有较强的个体特征。同一年级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和科研时间差异较大,甚至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研究生的课程安排和实验计划都有不同,班级管理相对弱化。研究生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自我管理,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同一导师、同一实验室的研究生具有相似的课程和科研安排,学习时间和实验时间有较高的重叠度。
理工科研究生由于有较重的科研压力和较多的实验安排,日常生活和交际层面比较简单,主要活动范围集中在以实验室为中心,图书馆、食堂、宿舍相环绕的区域,社会交往也以实验室的导师、同学为主。
(二)研究生党支部的纵向设置模式实践
以某专业具有相同或相似科研方向,在同一科研平台开展日常科研实验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党员,即导师属于同一科研团队的研究生党员为单位,纵向设置涵盖相同研究方向各年级研究生的党支部。选拔具有较高学术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年级研究生担任支部书记,以实验室为单位成立党小组,同时组建团支部,以党建带团建,推动全体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三)纵向设置党支部有利于党支部的稳定和传承
纵向设置支部中每一年都有新党员输入,有老党员毕业,新老党员有较好的延续性,支部稳定性较强,能更好地发挥新老党员“传帮带”的作用,更好地进行党员教育和培养,开展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与此同时,同一团支部内的团员彼此熟悉,有利于推动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能更为细致科学地开展党员的发展和考察工作。
(四)纵向设置党支部有利于支部活动的开展
同一支部内的党员有相对一致的实验安排和时间进度,支部建设可以依托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鼓励以党支部为单位申请基金、课题项目,“以党建带学术,以学术促党建”,支部活动开展在与科研紧密联系的同时也能得到内容的拓展,有利于调动每一位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活力,更有利于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五)纵向设置党支部有利于相关专业的导师支部与学生支部开展协同共建
导师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首要责任人,研究生对导师既尊敬又依赖,导师的学术水平、专业技术和道德情操对研究生起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纵向设置党支部,更有利于有相同科研背景的导师支部与学生支部开展协同共建,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直接有力,使研究生更容易接受。
导师支部与研究生支部的协同共建,有利于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为培养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全面提高研究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创造有利条件。
三、理工科研究生党支部纵向设置模式的构建和保障
第一,以研究生会班底为基础,成立研究生党建工作办公室,开展研究生党建日常工作、管理党建事务,履行监督职责。创建研究生党建工作网络平台,做好网络阵地的黨建工作。
第二,建设以科学研究和学业发展为核心的党建制度体系,开展以支部为单位的学术活动,倡导以支部名义申请科研课题,将无形的思想政治建设考察和有形的科研业务业绩考核有机结合,提升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进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第三,完善研究生党组织干部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强对研究生基层党组织骨干队伍的指导和培养。定期组织专题培训,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环境、就业形势、科学前沿等主题,举办沙龙、学习班等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骨干的工作素质和办事本领,为党支部的稳定和传承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
第四,积极探索党支部进社区。研究生的住宿安排得比较零散,普遍缺少系统性和规律性。应积极推进同一党支部和团支部的研究生集中住宿,使党支部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团结和带领广大研究生,将党支部的基层组织建设作用继续深入学生社区,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万军民.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探讨及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03):147-150.
[2]刘宇雷,吴卓修.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探讨[J].文教资料,2008(12):194-196.
[3]乐无恙.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2(12):21.
[4]杨春燕.高校实验学科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实践与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02):123-124.
[5]刘兆磊.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机制优化和载体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05):30-32.
[6]任强.积极发挥导师在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04):45-47.
[7]赵志涵,魏有兴.研究生党支部纵向设置模式创新性研究——以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4(06):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