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
讲好历史课,难。讲好历史复习课,更难。在复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遗忘率高,理解、迁移、应用能力差等困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提升驾驭历史知识的能力。下面,我就对初三历史复习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考点
因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针。明确了考试標准,教师可以更加有效的组织教学,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目的明确。也就是说,考试说明里面属于识记部分的通常是考在选择题和辨析题。那么这一部分的复习就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就可以,不用过于深入和延伸。考试说明里面属于理解和运用部分的知识点是考在材料题和问答题,也可以考在选择中,那么这部分的复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还必须要求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点的纵横联系。
二、指导学生有效的复习方式
我的尝试就是:梳理知识,建立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把所学的基础知识,按照内在逻辑串联,形成一幅网络图。注意知识的点、线、面、体,注重了整体把握。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加深理解。进行单元复习时,结合教材教给学生单元复习的方法、模式。单元复习、国别史复习和专题复习时也是如此。然后要求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按照这些方法复习,而不是由老师一味地全讲。
三、精讲精练,讲练多样化
初三历史下半期主要是复习课,基础知识在初二、初三前段时间都以讲过,因此初三复习课不是知识的重复和再现,而应是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创新。基于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讲练结合。如:依次列举1919——1949年逢偶数年代的重大事件(让两组学生分别在黑板上填写),订正补充后串讲;平时的单元线索整理,配合教学适当印发测试资料,随堂进行检测,然后组织学生评析正误,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思;对于中国近现史中的文化部分,由我在课堂上把具体文化成就设计分类一览表,让学生分阶段逐步填写完成。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知,在讲练中强化并熟练。
四、做好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
针对中考的题型和要求进行专项指导。同时必须在复习当中,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分析指导,特别题目的题干往往会表现为这三种方式: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那对于这三种题目的回答,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往往是原本地出现在材料中,这就得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就会出现在课本当中,这就得指导学生用材料所给的信息去课本及资料找相关的答案;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要么直接从课本中找,要么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来回答。这样,把中考题型的特点分析一下,学生的复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五、关注重点、热点、交叉点问题
所谓重点即“学科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永远是历史考试的主旋律。如中国古代史上的秦汉、隋唐、明清,分别代表着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建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三个历史阶段的典型特征,对今天影响极大。所谓热点即与时政密切相关的社会重大问题。考查热点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历史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来分析判断解读现实社会的是与非。所谓交叉点即为多个重点、热点问题的连接点与交汇点:如台湾问题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中美关系”、“中日问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国两制”等多个热点问题的交叉。在复习中关注重点、热点、交叉点,一是要在日常复习中注意把知识讲准,让学生理解透彻;二是要引导学生在复习阶段关注时政,老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联系热点、重点、交叉点知识;三要注意进行专题复习。尤其以后者最为重要。传统复习中一课一课的排序复习,虽然有助于理清知识线索,但割裂了历史知识的整体联系,是造成学生迁移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在复习中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按主题按线索进行整体、系统复习。
六、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层次性
传统的复习策略认为要更多关注学习困难学生,这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好体现,其实并非如此。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学困生”身上,就意味着减少对能力较强学生的辅导精力投入,忽视了对“学优生”的关注。学优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自觉性好,但并不意味着学优生在历史学习的知识能力水平上强到足以让教师放手不过问的地步。更何况学优生在理解、运用能力上需要专门的训练和指导的要求更强烈。新课程主张的面向全体学生,其实是在承认差异性,注重教育层次性基础上的面向全体。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对能力较低的学生,要以强化其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主。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与检测方法,保持其兴趣的持久,全面反馈其学习进展情况,帮助其顺利通过中考。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要以强化批判思维的能力为主,通过对知识的深挖和拓展,培养其迁移能力与知识结构的人文色彩。具备了迁移能力,他们在思维上才有发散性,才会有与“学困生”不一样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深度,这种既关注潜能生,又关注优生的整体学生观,才最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全面发展,达到中考的预定目标。同时,对优生的关注还能带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总之,复习的方法策略很多,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只是希望抛砖引玉,和同行共同切磋,共同进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