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兰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因此,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发的调动全面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活动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中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它既要完成中年级阅读学习任务,又要为高年级的阅读作准备,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个节骨眼上,最怕的就是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不怕学不会,就怕不爱学。因此在教学上,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 抓住“乐”点,赋予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在内容上都力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语言叙述上,体现文学色彩,强调感染力。比如《蝙蝠和雷达》一文里,说到:“蝙蝠在夜间飞行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这个地方,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我们在黑暗的夜间行走,会怎么样?抓住这点进行教学,顿时使学生兴趣盎然、议论纷纷。想象之后,教师引读“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然后让自学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在快乐中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然后乘胜追机,让学生也当一回科学家:怎样让飞机在夜间也能安全飞行?搞清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达到教学目的。又如《自然之道》一文,文中写到作者他们好心却办了坏事,这是怎么回事?抓住这点进行教学,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直奔主题。使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了动物有动物的生存之道,我们做事之前要多动脑筋,否则就会违反自然规律,使得结果适得其反。
2 寻找疑点,抓住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长期以来都运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迁移,出现厌学情况。教师在教学时,要始终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迷宫”, 接受知识要点。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并且要从各个角度去想,抓住重点去想。学生心中有了疑问,问题搁在心里没解决就会难受。由此,教师的教就变成了学生的自学,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就会乐此不疲,不易厌倦。如《夜莺的歌声》一文,可引导学生从课题上提问:夜莺不会唱歌,可课题为什么用“夜莺的歌声”为题呢?这只小夜莺是一只怎样的夜莺呢?从中体现文章主题。又如《中彩那天》一文,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关键之处提问:父亲为什么叫库伯来把小汽车开走呢?从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体会人物崇高的精神世界。
3 把住“动”点,动静结合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一堂富有成效的教学课,是在轻松、愉快中完成的,而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的形成,要多注意学生的特点,依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可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然后多人輪流到教学楼顶层进行试验,使教学直观、形象理解伽俐略勇敢的品质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又如教学《夜莺的歌声》一文,由于本文对话较多,可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教学方法,体会重点句段,领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再如《触摸春天》一文,还可让学生闭着眼睛走走路或寻找一些物品,领会盲人的痛苦及艰难之处,进一步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及对生活的信心。
4 言之有味,用心浇灌
最后,笔者认为:做为一名教师,口头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有启发性,更重要的是能入学生的耳,进学生的心,做到言者有心,听者有意(有意思)。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说话能力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准确、形象、生动、合乎逻辑,化枯燥为风趣。而只有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厚的知识功底,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对自己的知识能够调动自如,并使表达诙谐有趣,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在快乐轻松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从上所言,简单地说,就是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时刻注意用心去教,让自己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收获,注意让学生有信心、有乐趣地去学,让学生在快乐和爱心呵护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青.激发兴趣,快乐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M].文教资料,2010.
[2] 周静华.激发兴趣,快乐学习语文[M].中学教学参考,2014.
[3] 陈彩.激发兴趣 快乐学语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